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尊(画家)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湖北,艺术家,美术馆王尊(画家)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相关报道
从创作手法上来看,风格类似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手法, 笔触中带有书写性的轻快与自由,而非安静而细腻地精心描摹。中国传统绘画向来崇尚这种“写”的状态,如高廉曾在《燕闲清赏笺》中说:“观其曰写而不曰描者,欲脱画工院气故尔。”认为通过“写”才能领会到“文人画”所求“士气”的最高境界―――“天趣”。(节选自《徘回在“俗世”与“仙境”之间》,《 长江日报》)
王尊还在实践,但他希望能自己组织罗列出很多现象的片段,组成一个综合语境,让对抗中被消解掉的东西沉浮水面,将如此牺牲品串联成真正的感知触角。因为他始终认为艺术工作者独独需要提出问题,而非提供解决问题的模式。(节选自《绘仙境以消解现实》,《投资时报》)
新一代的艺术家,正在以全新认知形式和概念去开发他们的作品,品读王尊作品时,在我们看来可以用另类来形容,画面远远偏离了传统艺术的道路,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颠覆传统绘画的艺术家出生于学术家庭。理想化和陌生感是他作品的明显特征,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竭力传达的情绪,这种自觉表现,在创作过程中越来越直接,所选的主体逐步接近作者情绪化的要求,正是这种情绪的传达往往观者会产生一种陌生感,这种感觉会驱使观者去了解画语,继而对这种特殊的传达方式持有敬意。(节选自《颠覆传统亦诗情画意》,《艺术鉴藏》)
作品赏析
《九月屏》
布上油画 160X115CMX9 2008
分别是:洪荒、洛水、月桂、桃花源、世界尽头、再见蒲公英
2008年,王尊创作作了《九月屏》,这件作品以九张有独立大月亮的竖幅,且拼成一组屏风。寄希望于某种环境下,它能成其为一幅独立的“背景”。每一个视觉画面,也许都是一个世界,一种现象,或者一个客体――但它却终究只是一个屏风,现实世界里的一个小小“背景”。作品用比较现实的方式,来对抗和消解作品屏风所放置的主体世界――也就是我们身处的世界之现实性。作品继续颠覆着观者的传统认知,如《千日游》表现了航天飞船回归地球的场景,但宇航员却是裸体的,飞船也降落在一片梦幻般的从林中;《桃花源》把陶渊明描述的人间仙境描绘成一个瀑布飞流的泽国……如此这般,九张组画让包含不同景观的它看上去似乎也在我们的世界中出现过,却又格格不入。屏风像征生活的背景,以虚伪的“真实”作为陪衬,混淆掉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艺术家提出一个悖论与反讽:连我们的生活的背景都不可靠,那么生活中有哪些是可靠的?
《花园》
布上油画 165x165cm 2007
花园是作者在03-06年“瞬光”系列后的新作。艺术家提供了一个熟悉却陌生的场景:一片遥远空灵的草原,草丛中偶有花朵,远山在望,自然洁净的空气直入彼此的呼吸。少女在草原中自由奔行,既放肆,又清新。天空中白鹤为伴,仿佛远离了所有带有恶意的猜测和假想,只剩下开放的自由和青春。应当说这是王尊一直延续到今天“仙境”主线的起始作品,触手可及,又如同梦幻。
《献给森林的诗》
布面油画 150x100cm 2010
《献给森林的诗》是作者答友人作品的一副画,其中作者写下的附词比较能说明问题:“祝君身处凡俗,心有华境”。从意味上而言,这幅作品还是在作者的主线思路中做出的表率。
《关于唐诗三百首的研究》
布上油画 60x80cm
传统文化, 有其固定的理解模式, 诗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每个人都被教育成这么读, 这么理解, 甚至不容许”出错”。王尊则画了一系列莫名其妙, 但又似乎多少跟诗句有点联系的小画. 标榜其为”唐诗”,还提供了新的注释。 很明显,作者希望对象在观看, 或者介入文化时重新“阅读”, 用这种方式消解掉人们对文化传承方式的因袭和“不作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杨永青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