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茂荫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咸丰,货币,大钱王茂荫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三,钞币必须能够兑现。主张朝廷应“准许人民持钞捐官,或缴纳钱粮,或持钞到银号兑取现银,以坚民爱钞用钞之心”。
王茂荫的上述行钞主张是为了缓和财政危机而提出的,在这一点上,符合当时清王朝统治者意图,但其具体主张与清廷意图又是难以相同的,故在建议提出之初,就遭到了驳议,建议未被采纳。虽然1853年5月开始实行发钞(官票),年底发行“宝钞”,但由于这些都是不能兑现的,并且数量很大,与王茂荫的主张建议均是相违背的。但是由于他是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朝廷中第一个主张发行纸币的人,建议行钞的目的又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加之任职户部多年,1853年11月王茂荫仍被擢升为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王茂荫虽被升了官,但其建议主张不被采纳。1853年5月以来的行钞措施与之设想又相违背,所以,在升职之后即给朝廷上了《论行大钱折》,反对铸大钱。
坚决反对“铸大钱”
道光以来的银贵钱贱现象,在当时清廷的士大夫集团中产生不少主张铸大钱的论调,1853年清廷开始实行铸大钱。针对铸大钱的论调和铸大钱所造成的恶果,1853年11月21日,王茂荫给咸丰皇帝上了《论行大钱折》。认为:“钞法以实运虚,虽虚可实;大钱以虚作实,似实而虚。”也就是说,纸币虽无价值,但若能兑换并且发行量有一定的“定数”,它就代表一定的实际价值;而大钱本身虽有一定的价值,但因它不足值,故而它的面值是虚的。折中还批驳了历史上的错误观点:国家可以创造或任意决定货币价值的观点,认为“论者又谓:国家定制,当百则百,当千则千,谁敢有违?是诚然矣,然官能定钱之值,而不能限物之值”。指出了政府虽然规定铸钱的名义价值,但不能决定它的实际价值。还指出“自来大钱之废,多由私铸繁兴,物价踊贵”,1854年正月王茂荫上《再论铸大钱折》又分析了这一方面,“若奸人以四两之铜铸两大钱,即抵交一两官银,其亏国将有不可胜计者”,“设奸人日销以铸大钱,则民间将无制钱可用,其病民又有不可胜言者”。可惜,王茂荫的这一中肯的正确的主张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纳。同年3月咸丰准添铸了“当百,当五百,当千”的大钱,结果在流通中造成极大混乱,加之上述发行的不兑现的“宝钞”,使通货膨胀愈演愈烈。
货币改革方案二
《再议钞法折》
咸丰四年(1854)三月,王茂荫针对银票、宝钞和铸大钱所造成的剧烈贬值和混乱,给咸丰皇帝上了《再议钞法折》。《条议钞法折》的主要目的是既要有助于解决财政困难,又想避免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再议钞法折》则主要是为制止已经发生的严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王茂荫的第二个货币改革方案。
《再议钞法折》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项建议:其一,允许钱钞兑换现钱;其二,允许银票兑换现银;其三,允许各商店用钞换银;其四,允许典(当)铺款项出入搭用钞币。前二项是关于持钞人同国家的关系问题,后二项是在商人同商人,商人与顾客的交换中扩大钞币的使用问题。而前二项是整个方案的关键部分。从中也可以看出,王茂荫亦想利用银号和商人的力量来推行货币改革,因为他深深体会到封建官僚机构贪暴腐败,不能取信于民,而银号在民间却有较高的信用,因而产生了借助银号的信誉和联系推行货币改革措施的想法,产生了发钞必须有“商人运于其间”的主张。王茂荫重视商人的作用,既反映了当时商人在社会中已有了不可忽视的力量,也表明他本人同商人和商业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对货币问题的深刻认识。然而,咸丰看了《再议钞法折》后大为不满,认为王茂荫所言是贵民而贱官,不以国家政事为重,加上户部军机大臣审议结论中也指责王茂荫是“所论专利商贾而不便于国,殊属不知大体”,从而导致咸丰下旨“严行申饬”,将王茂荫调离户部,任兵部右侍郎。从此,基本上结束了其主理财政货币的事务。
难能可贵的是,王茂荫上述货币思想主张,是在西方的货币理论和制度还没有介绍到中国来时所提出的,所以,他的货币思想主张被认为是在继承中国传统货币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他个人对当时中国的状况的分析、体会而独立形成的。并且很多观点的表述是正确的和中肯的,其主张现实中亦是能行得通的。尤其他的敢于坚持观点、遇事敢言、持正不阿、关心国计民生的精神是值得称颂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王姣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