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宗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庙号,皇帝,大理中宗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中宗”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中宗”是中兴之主的庙号,庙号最初非常严格,只有治国有功的君主才能有庙号,但魏晋南北朝之后庙号泛滥,庙号“中宗”者不一定是中兴之主。,
词语解析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商中宗太戊,姓子名密。生年不详,公元前1411年去世,商朝第九位国王,前任国王雍己弟。据说在位七十五年。他在位时,举贤人尹陟、巫咸为丞相,天下大治,诸侯归附。庙号中宗。
中国历代中宗
宣帝中兴
西汉中宗孝宣帝刘询,是第一个庙号中宗的“皇帝”。
汉朝对于追加庙号极为严格慎重,因此西汉十四帝,仅有四人拥有庙号。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东汉光武帝刘秀上庙号)。
刘询(前91年-前49年)即汉宣帝,本名刘病已,字次卿,即位后改名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他是汉武帝刘彻和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爆发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全家皆亡,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劫,被收系郡邸狱。
刘病已在狱中受到廷尉监邴吉的保护和照顾,后元二年武帝大赦天下,邴吉便将刘病已送到祖母史良娣的家里。武帝后来下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上报宗正并列入宗室属籍中,此时皇曾孙刘病已的宗室地位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掖庭令张贺(张汤的儿子)原是刘据的部下,对刘病已很是照顾。少年刘病已向东海人�褐形萄�习《诗经》,他高材好学,但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了解了风土人情,也知道了百姓疾苦,吏治得失。孝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崩,无嗣,权臣霍光等议立昌邑王刘贺,二十七天后被霍光废黜。之后,光禄大夫、给事中(内朝官)邴吉,建议立十八岁的皇曾孙刘病已为帝。后为使百姓避讳容易,刘病已改名刘询。
刘询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刘询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他多次下诏对二千石(郡守级官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二千石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根据考核结果,信赏必罚。史称“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刘询调整经济政策,整顿工商官营政策的一些弊端,如官吏徇私枉法,贪污腐败等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有效抑制,这有利于百姓的“休养生息”。
针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为制止土地兼并,刘询即位后,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刘询在位期间,降低盐价,数次减免租赋,在刘询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官吏都将劝科农桑、发展生产作为首要政务。刘询还派农业专家蔡葵为“劝农使”,巡视全国,指导农业生产。在刘询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造了汉代的最低价。刘询还设立“常平仓”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
刘询于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曾联合乌孙大击匈奴,后趁匈奴内部分裂之机,与呼韩邪单于建立友好关系,使边境逐步宁息。神爵元年(前61年)击败西羌,后任将军赵充国实行屯田,加强边防,使羌人归顺。神爵二年(前60年),奴日逐王先贤掸带着数万人投降大汉,宣帝特派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兵5万,前往迎降,一直护送至京师长安,路上有逃亡者,即斩杀。郑吉破车师,降日逐王,声威大震西域,宣帝乃拜之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郑吉遂在西域中心,设置幕府,修筑乌垒城,距阳关2700余里,统领天山南北,大汉号令得以正式颁行于辽阔西域。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俯首称臣做北藩。纵横万里的游牧风暴�D�D匈奴帝国,全盛时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与汉争斗140余年,终于低下高昂之头。
面对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人进犯,老将赵充国督兵西陲,提出以屯田湟中(今青海省湟水两岸)作为持久之计,提出亦兵亦农,就地筹粮的办法,可以“因田致谷”,“居民得并作田,不失农业”;“将士坐得必胜之道”;“大费既省,徭役预息”等“十二便”。这对当时支援频繁的战争,减轻人民负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影响到后世。
刘询在甘露三年(前51年),在石渠阁召开了盛大的儒家经学会议,讲论“五经”同异问题。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经书就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具有法典的性质。但是,学术界,思想界对儒家经书的理解存在分歧,所以召开这次大讨论。萧望之等大臣参加评论,刘询亲临会场,随时对争论问题作出裁决。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经》大小夏侯《尚书》和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这种现象只有在宽松的政治条件下才有可能,而且为加强思想的进一步统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刘询在位时,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的巨著《史记》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刘询于黄龙元年(前49年)去世,谥号孝宣皇帝。最先给刘询加庙号的是王莽,“尊孝宣庙为中宗,孝元庙为高宗,天子世世献祭”。东汉初年时曾议及西汉诸帝的庙号问题,其原因是要确立国家祭祀系统,最后是光武帝刘秀批准将元帝的庙号高宗、成帝的庙号统宗、平帝的庙号元宗去掉,所以,东汉官方祭祀系统中立庙的西汉诸帝,即后世确定拥有庙号的皇帝:只有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四位。
东晋
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276-323),字景文,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318-323年在位。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浦�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公元317年,时为西晋丞相的司马睿在建康称王,改元建武;次年称帝,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谥号元,庙号中宗。
西梁
西梁(后梁)中宗宣皇帝萧�(519年―562年),在西魏扶植下,为西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萧统之第三子。即位八年后,562年在抑郁中病故。传子萧岿,萧岿585年五月去世,传子萧琮。公元587年,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并西梁。萧岿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杨广,后来成为隋炀帝的萧皇后;而另一子萧�r,自隋亡后仕唐,官至宰相,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末割据势力之一的萧铣,为萧�曾孙。
上一篇:安妮博林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