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汪璧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丈夫,他们的,的人汪璧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汪璧(1914―1968年4月8日),女,原名方采秀,著名经济学家、思想家顾准之妻。,
汪璧 - 简介
汪璧(1914―1968年4月8日),女,原名方采秀,著名经济学家、思想家顾准之妻。
汪璧 - 早年经历
1934年2月,顾准和几个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在上海秘密成立了一个信仰马列主义的秘密团体――进社。取名“进社”的意思是希望自己能促进苦难的祖国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进社的第一次会议是在顾准家的厨房举行,以后便规定每周在厨房举行一次秘密集会,这种集会便简称厨房会议。
汪璧是顾准的学生。她很关心抗日救亡运动,所以顾准也吸收她参加厨房会议。 他俩情投意合,互相爱慕,于1934年12月结婚。 1934年,他们的家成为上海地下党印刷宣传品的一个点,在危急之时,汪璧曾和顾准的母亲紧急烧毁印刷品。1935年,上海地下党遭到破坏,他俩有被捕的危险,党组织决定让他俩撤离上海,转移到北平。在北平,正赶上“一二・九”运动。情况好转之后,又返回上海。 1936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来到人间。 汪璧第二次怀孕时,顾准因躲避追捕,不能在身边照护,她因劳累过多,心情紧张而流产,流血甚多,生命垂危,顾准冒着危险到南市瞿直甫医院照顾妻子。 1938年,年仅两岁的儿子因感染脑膜炎,夭折了。 1940年,顾准舍弃400多元大洋收入的月薪和每月100多元大学教书收入的优裕条件,到苏南新四军根据地工作。汪璧支持顾准的决定,用自己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开支,担负起照看母亲的责任,同时在地下党的秘密电台从事特殊的工作。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汪璧离开上海,进入华中根据地。她在华中与顾准见面。见面时却是有喜有悲,喜的是恩爱夫妻久别重逢,悲的是她告诉顾准,他们的第二个儿子也因感染肺结核并发脑膜炎而夭折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 他们的大女儿顾淑林,是在1942年日军大扫荡开始不久时降生的,其艰苦情况,可想而知。 解放战争时期,他俩一直在解放区工作。 1947年,华东野战军决定把国民党大军吸引到胶东半岛,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大决战,紧急动员非军事人员分散隐蔽,当时汪璧在胶东工作,被列入疏散之列,她一个人带着婆婆和一对小儿女,登上挂着苏联国旗的轮船疏散到大连。 1949年10月人民政权建立时,顾准和汪璧结婚已满十五年,十五年来,他俩舍弃了优裕的物质生活。两个儿子不幸夭折,但他们在艰险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共同为理想和信仰奋斗,艰苦与共,患难相扶,政治上没有受到打击,他们的生活,是美丽花朵编织起来的幸福生活。
汪璧 - 历经坎坷
1949年人民政权建立以后,他俩在上海分别担任重要职务,过了几年平静的生活。 1952年进行“三反”运动时,没有经济问题的顾准却被打成“思想老虎”,与上海市委委员、市委秘书长黎玉同时以“阻碍三反”的罪名被撤职。曾有人劝汪璧与顾准离婚,她回答说:她信任顾准,也理解顾准,愿与他共同渡过难关……,她对顾准的真挚感情,使劝说的人深为感动,顾准很感激汪璧,他在1955年11月22日的日记中写着这样的话:“我想到了我有一个这样好的家庭”,“我的生活如此稳定幸福,实在是一生中所未有的”。 1957年,顾准被打成“右派”,被送去劳改,汪璧以坚强的态度接受了这一残酷的事实,她认为:顾准主要是“嘴不好”,说了些别人不敢说或不会明说的话。她担负起全部家庭重担,顾准的亲戚评论说:“汪璧是把一切都贡献给了顾准”。 顾准被送去劳改时,汪带着一家人送行,还在门口拍了一家人的合影照。 但是,对子女的教育却成了难题。 顾准本来就思考了一些关系国家前途的重大问题,在劳改过程中又亲眼看到极左路线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他思考得更多更深,但这些,都不能跟子女讲。长女顾淑林,从小秉承顾准的优点,善于思考,爱钻研问题,一向喜欢与父亲讨论问题。1960年,顾淑林已十七岁,当顾准在她面前直言“大跃进”、“人民公社” 的弊端,批评“三面红旗”时,纯洁而理想化的少女,自觉地站在维护领袖威望和维护革命事业的立场,与父亲争吵起来。爱女激烈而“严正”的态度,使顾准十分苦恼。荒诞的政治意识,荒谬的理论和社会思潮已经严重地毒害了中国的青年,但自己无能力,也不可能改变这种现状。 为了保护子女的前途,顾准与汪璧商议之后作出一个违心的决定,今后就让子女把他作为一个“反党右派”看待,让子女和正统文化融为一体。 看到自己最亲的人中了毒不能给他们解毒,反而让他们继续中毒;自己蒙受的冤屈不能在亲人面前倾诉,还得让他们对横加于自己身上的冤屈认可和维护,这就是当时那个年代有思想的人最沉重的无奈。 1964年,顾准的外甥宋德楠因组织“马列主义研究会”而遭罪,顾准因此受到牵连,于1965年2月被“监护审查”。胸膜炎大病方愈的汪璧担心顾准写的探索市场经济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文稿和笔记惹来麻烦,便和婆婆一起紧急销毁,担心用火销毁会引起邻居的注意,便把它沤烂之后投入抽水马桶中冲走。31年前,为了应付国民党的追查,她曾和婆婆一道用火销毁了在她家里印刷的中共地下党的宣传品,现在,这个忠诚的老共产党员却被迫又一次把丈夫珍贵思想的结晶销毁,被迫把探索市场经济、民主社会主义的文稿在抽水马桶中冲走…… 1965年7月,顾准以对宋德楠有思想影响的罪名,第二次被戴上“右派”帽子,这次被划为“极右派”,表示罪加一等。然后被送到周口店劳改。 顾准被第二次划为“右派”的消息传出后,在101中读书的幼子顾重之马上被扯去红领巾。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政治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对毛泽东的造神运动和“阶级斗争”的狂热,达到完全失去理性的疯狂程度。这时期,汪璧一直十分抑郁,十分痛苦,她面临着足以逼死人的两个难题:“要党还是要丈夫”?“相信毛主席还是相信丈夫”?在两种忠诚不能并容的当时的中国,她痛苦地作出决定:和顾准离婚。 1966年小年,顾准获准回家去过春节。到家的下午,汪璧提出离婚。顾准想到1957年以来欠下这个家庭这么多债,他愿意今后独自承受苦难,他同意了。 1966年5月一个星期六,顾准回家取一些衣物,傍晚,汪璧回家,见到顾准,她痛苦地望着丈夫说道:“你害人害得还不够,还要来害人!”说来就大口喘气。几十年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自己深深爱着的受迫害的丈夫从劳改场所回来,突然相见,应该是十分惊喜,备加抚慰,但她说出的两句话中却连提两次“害人 ”,埋怨丈夫给家庭带来灾难。她清楚地知道丈夫是受害者。家庭因他而受害并不是丈夫的过错,是当时的政治思潮和领导者的过错,但她却言不由衷地说丈夫“害人”,可以看出她内心已经淤积着无穷无尽的苦痛,布满了层层叠叠的伤痕。 与顾准离婚后,财政部的造反派仍对汪璧抓住不放,为了追查汪璧和顾准的“黑关系”,从顾准家中抄出的《毛选》上,发现写有“逻辑不通”、“脱离实际”、“错误”等批语,认为这是“恶攻罪”,便把此事与汪璧挂钩,说她“长期窝藏反革命罪证”。她1964年协助顾准销毁手稿笔记的事被揭发出来,她又被诬为“长期包庇反革命丈夫 ”、“销毁反革命罪证”。她遭受种种非人的折磨,有口难辩,痛苦不堪。她为了跟党走,才忍痛与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丈夫离婚,而现在竟得到这种待遇!精神和心灵的折磨是最残酷的折磨,想想1952年以来所经历的一切,所遭受的一切,她完全绝望了,1968年4月8日,她服了大量消毒用的“来沙尔”药水,离开了人世,时年54岁。 她的绝笔书只有这么一句:“帮助反革命分子销毁材料罪该万死”。这是对那些以戕杀正义、扼杀理性为能事的人的控诉。
上一篇:张悦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