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哈同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上海,平湖,南京路哈同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哈同公园的兴衰
西湖美景名满天下,“平湖秋月”更是西湖新老十景中的佼佼者。可是在今天,无论你是本城民众还是外地游客,在“平湖秋月”景点中品茗赏月的时候,你可曾会想到,若是时光倒流八十多年,此处包括现在“西冷书画院”那古色古香的小楼在内的一大片靠湖的土地,竟是一所高筑围墙私家宅院-罗苑。 从当时的房产契约上来看,这所宅院的主人是一个名叫罗友良的人,可是一深究,就发现其人大有来头,这个罗友良的的姑妈正是曾被光绪帝的皇后即隆裕太后收作干女儿,后被宣统帝特封为“大清国正一品夫人的罗迦棱。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罗氏就是被上海人称作“地皮大王”的洋人哈同的夫人。 “罗苑”在当年的杭州人口里就被俗称为“哈同花园”。想当初,不名一文的犹太小子哈同来到上海仅是一个洋行小职员,其在1885年中法战争中法方战败后法租界内外侨恐慌之际,力劝其老板大肆以低价收购房产,待到风潮过后,房产果然回升使其老板大赚一笔。哈同本人因此名声大噪,被选为公共租界董事。之后他又从事鸦片贩运,赚得资本实力,从此走上了地皮炒卖、地产经营的青云路,成为20世纪前20年中,被中外人事奉为十里洋场“一只鼎”似的人物。
就像普通人那样,一旦有了名又有了钱之后,就要为自己找一个安乐窝去好好享受,哈同更是不会例外。其在北京、上海都有自己的豪华别墅。尤其是在上海今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原名静安寺路)和铜仁路(原名哈同路)的交口的“大本营”,有着“大观园”的称号,据称占地超过200亩,一时名流云集。在北京的宅院则是复辟帝制失败的军阀张勋的府邸。而较鲜为人知的便是在杭州西子湖畔的这所“罗苑”,大约是因为其存在时间不到8年,期间又有着扯不清的官司,哈同夫妇并不来常住的缘故吧。“罗苑在孤山路,现并入平湖秋月景点,其名不存。”《西湖新志》卷八曰:其在平湖秋月右,重楼叠阁,玲珑水次,消夏最宜。惜苑址与湖堤相接,狭长如带,不能广栽花木耳。又名u2018环瀛小筑u2019。 民国六年(1917)年春,哈同夫妇游杭,就亲自勘址,想在杭州修建别墅。他们先后看了岳坟附近和金沙港两处,因为不临西湖,没有相中。次年,哈同用数百两银子贿赂了北洋政府当地官产清理处的官员,要购买今天平湖秋月旁的公共地块,不想杭州民众抓住当时“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有不动产的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向政府提出抗议,于是,老奸巨滑的哈同立即变换手法,接着,就出现了我们上文所看到的:地契名字变成了中国人罗友良,土地还是到了哈同手 里。但是,长不足200尺,宽仅20尺的地块上如何造的起偌大的庄园呢?自然,我们是不必为这位犹太商人担心的,随后,他故伎重演,继续贿赂地方政府,先后侵占左边的莲花庵、右边的西湖春茶馆,扩大苑址,又借助当时浙江督军杨善德的势力,填湖打桩三千根,临湖的水榭伸出湖面三米多,占了近一亩湖面,在建园造屋同时,还不忘沿马路树二丈余高墙。经过一年多设计施工,建成别墅,哈同以妻罗迦陵之名,取名罗苑。所附的老照片展现给我们的是:“罗苑”远看青山、近观绿水,雕栏玉砌、水榭歌台,周围碧波荡漾、浮光掠影,可谓美轮美奂。即便是放在今天,都可以感受的到“罗苑”那豪华和秀美的身姿。 正当一切都以为安排停当的时候,这座美丽的庄园的麻烦也接踵而来了。首先就是它高大的围墙挡住了徐锡麟烈士坟墓(在孤山上)到西湖边的原有道路,同时又在距离“罗苑”几公尺外的湖面上打下暗桩数十条,禁止游船靠近。而当时杭州风景区的传统习惯,就是不论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花园、别墅,游人都可以游览,但唯有 “罗苑”高挂“敬辞游览”的牌子。如此行径,激起杭州市各阶层人民的更大愤慨,学界的著名人士为此写诗作文斥责哈同,有些学生在围墙上写标语,徐锡鳞烈士的儿子提出质问,几十名社会人士也联名向官府提出抗议,但更大的反抗队伍是市民和游客,他们要求政府收回“罗苑”。当时的《浙江日报》、《全浙公报》、上海的《时报》等都曾登载此消息,可是政府却拖延不理,被激怒了的群众就坚决斗争到底。民国十六年(1927),杭州地方乡绅以当时政府有明文规定“外国人不得在西湖置产”为由,屡经交涉,迫使国民党浙江省省务委员会作出“接受民意,收回罗苑”决议(此前已有英国人梅滕更勾结官商,占据宝石山用作肺病疗养院建设,实为经营地产牟利,后受杭州民众讨伐而被迫出让的先例),由杭州市政府收回移作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美院前身)教职员工宿舍,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拨给浙江大学,作浙大校舍和教职员工宿舍。1956年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拆除哈同花园围墙,并扩建和改造了八角亭、“湖天一碧”楼和四面厅,这些一同组成了今天的平湖秋月景点,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的财产。人民的力量洗涤了当年西湖边上的污点,使平湖秋月恢复了“万顷波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的美丽面貌。
哈同与孙中山
孙中山和陈其美、黄兴等在爱俪园得到哈同夫妇的盛情款待。午宴后,就由国民交涉总长伍廷芳邀去互商要 政;下午又到法租界宝昌路寓所接见《民立报》记者,畅谈武昌起义后形势,指出:"从前种种困难虽幸破除,而来日大难尤其于昔。"再回到爱俪园召开同盟会领导人会议,哈同夫妇又设宴庆祝,并邀请在沪的革命党人参加。不料开席不久,一个自称来自北京的伶人李方行,特地来上海迎接孙中山。姬党弥带他进大厅,他刚踏进门,站在李燮和身后的两位女将--尹氏姊妹早有警惕,这时轻捷飞快地纵身而出,一个去保护孙中山,一个跳到那伶人身前,说一声"你找错人了",一手击落对方从袖内拔出的手枪,一手将他的手反拗过来,推出厅外。这个惊险的行刺场面,就被两位女侠以飞速利落的动作处理结束。孙中山也像没发生过什么事,仍坦然地与宋教仁争论体制问题。宴毕,乌目山僧等觉得爱俪园不很安全,就请孙中山去宝昌路408号安宿,住宅内外都由西捕、安南捕站岗、巡逻。
三天之后,传来各省代表在南京一致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全上海高悬起象征民族大团结的五色国旗,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欢送孙中山离开上海到南京去荣任临时大总统。上海人民夹道欢呼,哈同夫妇恭敬地直送到爱俪园门口。
哈同在接待孙中山的过程中,目睹这位革命领袖仪态端庄,和蔼可亲,又聆听到他胸怀大志、敢负重任的宏论,就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太太罗迦陵连连称赞说:"这位孙先生真是你们中国伟大人物!"
个人其它信息
哈同的遗嘱规定遗产由中国籍妻子(中法混血)罗迦陵继承,罗迦陵死后养子女、内侄子女每人10万元,剩余部分乔治得70%,罗弼得30%。仅罗迦陵缴纳的遗产税就达1800万元。有2名自称哈同近亲的伊拉克人要求分遗产,被法院驳回。
上一篇:谷澍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