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亚当・斯密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亚当,斯密,国富论亚当・斯密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确定:各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须确定并不得随意变更,缴纳时期、缴纳方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
便利: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与方法收之。
经济:每一税捐都应善加设计,务使公民缴付国库以外,在他的财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动。
思想跃动
国富论中的哲学基础说明要获得协助,不能只依赖他人的同情心或利他主义,还要靠激起他人的利己心来实现。“请给我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换言之,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主要是利己心而不是同情心或利他主义。
作为一个经济原动力的利己心,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交换的基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必须给别人以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就有分工、有交换、有价值、有货币等等现象产生。人们在利己心的支配下做各种劳动,从而构成了私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本性,将经济活动看作利己心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一切经济现象是客观的,都受某种自然规律的支配。既然利己心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的,追求个人利益就成了自然之理,对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就不应限制,亚当斯密认为私利与公益似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一步一步趋向和谐与均衡,此乃自然秩序的本质。
亚当・斯密 - 政府三职责
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是英国工场手工业开始向大工业过渡,资本主义上升的时期。亚当?斯密主张积极的发展自由经济,反对国家干预,他认为政府应该充当“守夜者”或“夜警”的角色,为经济的自由发展保驾护航。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必须具备一下三项职责:
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
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其建设与维持绝对不是为任何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的利益)。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即税收平等原则、税收确定原则、税收便利原则和税收经济原则。
亚当・斯密 - 税收四原则
第一、税收平等原则
税收平等原则是指所有的公民都应平等纳税,反对贵族免税特权,反对按身份定税以及富者轻税、平民重税的不公平情况;税收应均衡地分担到地租、利润和工资上,不应仅由其中一种收入负担,这样是不公平的;按照自然形成的社会财富分配情况,按比例税率征税,税收不要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此点具有税收中性的含义。
第二、税收确定原则
税收确定原则是指公民应缴纳的税收必须是明确规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如纳税日期、纳税方法、缴纳数额等,都应当让所有的纳税人及其他人了解清楚明白,否则纳税人将不免要受税吏权力的任意左右。这一原则是为了杜绝征税人的任意专断征税,加重税收负担,以及恐吓、勒索等行为的。斯密认为税收不确定比税收不公平对人民的危害更为严重。
第三、税收便利原则
税收便利原则是指纳税日期和纳税方法应该给纳税人以最大的方便。如纳税时期,应该规定在纳税人收入丰裕的时期;征收方法,应力求简便易行;征收地点,应该设立在交通便利的场所;征收形式,应该尽量采取货币征收,以避免因运输事物增加纳税人的负担等。
第四、税收经济原则
税收经济原则,即最少征收费用的原则。在征税时要尽量节约征收费用,使纳税人付出的,应该尽可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这一原则是针对当时税收制度致使征收费用过高的弊端提出的。
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资本主义课税原则理论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理论指导。
亚当・斯密 - 理论背景
亚当・斯密的哲学观点来源于同时代的牛顿的自然哲学,自然界的秩序即机械论者的宇宙。牛顿发现了统一物理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18世纪的道德家也仿此提出了几条定理,试图用相同的方式统一道德和社会交往准则,这个准则能够使人们分辨是非,并且选择正确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会在人的利已和利他之间选择,建立完美的平衡,有助于社会福利。
斯密这两部著作包含了他对于道德的审视,《道德情操论》里的“同情心”是伦理学的,它阐明了道德世界的和谐与有益的秩序,这种秩序是来自人们的冲动情操而不是理性的选择。《国富论》则开创性地将政治经济学根植于牛顿式的宇宙之中,和谐、有益但是机械,这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整个社会从个人追求私利的无意结果中得益。因此在斯密这里同情心是道德世界的作用要素,私利是经济世界里的作用要素,正如牛顿的自然秩序一般。
亚当・斯密 - 影响
亚当・斯密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国富论》一书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也成为了开展现代经济学科的先驱。它也提供了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最为重要的论述基础之一,极大的影响了后代的经济学家。
国富论一书的原始版本则存在一些争议,一些人主张书中的内容曾被窜改的较为温和,以符合当时某些思想家如大卫・休谟和孟德斯鸠的既定理论。的确,许多斯密的理论都只简单地描述历史的走向将会远离重商主义并朝向自由贸易,而当时这种走向早已发展了数十年,并且已对政府政策有极大影响。无论如何,斯密的作品广泛地组织了他们的理论,因此至今仍是经济学界最为重要而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亚当・斯密 - 《国富论》导引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斯密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