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彭钢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伯伯,彭德怀,总政治部彭钢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彭钢,彭德怀元帅的侄女。,
彭钢 - 简介
湖南湘潭人。大学文化程度,少将军衔。195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控制系学习。1965年毕业后,任北京汽车修理公司职员、技工学校教员、北京汽车制造厂技术员。197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气象研究所工程师。1981年后,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指挥管理自动化研究室工程师、主任。1985年后,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部长。1988年后,任总后勤纪律检查委员会副军职专职副书记。1990年起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纪律检查部副长、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委副书记。1998年9月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1991年6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87年11月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92年10月在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1997年继续当选为中纪委常委。
彭钢 - 生平经历
彭钢曾有个外号叫“军中女包公”,从总后的专职纪委副书记到总政治部纪检部部长、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彭钢干了整整十年,她的认真甚至较劲,远近闻名。
彭钢任总政治部纪检部部长期间,工作的范围是监督军以上的干部,人们都说这个官最难当,很烫手。特别是对于彭钢来讲,更难,因为她说“总有一面镜子在那里照着”,这面镜子就是他的伯伯彭德怀。
中南海里的天真少女
1938年,彭钢出生在湖南湘潭。从她记事起,家中就动荡不安。“我们不停地躲藏,不停地更换姓氏。我从大人们那里听说,大伯搞了平江起义,是‘共匪头子’,国民党扬言要斩草除根,把彭家所有的孩子全杀光。”
“国民党派军队驻扎在离我家一里地远的地方,监视我们。为了不连累老乡,我们最后只能躲在山上。”彭钢至今还记得,一个漆黑的晚上,山上下着小雨,阴冷恐怖,她紧紧钻进二姐的怀里,不停地哭喊:“天怎么还不亮……”彭钢的父亲彭荣华和二伯父彭金华先后被国民党杀害了;母亲也受了伤,手腕的骨头被打断了一块。“国民党甚至两次派人来挖了我们的祖坟,连家门都给封了。”
1950年,彭德怀将两位弟弟的子女包括彭钢共6人,接到了北京。12岁的彭钢第一次见到了大伯父――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彭德怀。不久,彭钢住进了中南海永福堂。
戒备森严的中南海,与轻松活泼的学校相比,彭钢更喜欢后者。直到上初中,彭钢都一直住校,只有周末回来。“那时伯母经常出差,伯伯回家后总是冷冷清清,他劝我‘还是走读吧,家里热闹些’。我不愿意,觉得不自由。”彭德怀甚至找秘书给小侄女做工作。彭钢提出条件:“除非给我买自行车,否则我不走读。”一向节省的彭德怀,真的破例给侄女买了辆自行车。“这辆车是‘永久’牌的,天蓝色,非常好看。”彭钢至今记忆犹新。
从此,每到放学,彭钢一推开家门,便看到警卫员匆匆赶来,“快上去吧!你伯伯正着急呢!”彭德怀总是担心侄女的安全,一到放学时间,就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不停地说:‘这丫头怎么还不回来,还不回来,不要出什么问题啊!”
彭钢形容那是她人生“最快乐的时光”。1955年9月,彭德怀被授予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的第二位。“那天他穿着蓝色的礼服回来,说‘你看,像不像女人穿的衣服啊。’我说,‘你们自己定的,还说什么。’”那时的彭钢对元帅并没有什么概念,她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梦想当兵。
最早明白“沉默是金”
1959年,高中毕业的彭钢如愿以偿考取了第一志愿――西安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十年没有回湖南老家的她,利用这个假期回家,给伯伯带回来一份特殊的礼物。“我早想好了,要带个南瓜给伯伯。因为他给我讲了几年关于南瓜的故事,说太行山地区的南瓜养活了多少人,湖南老家的南瓜养活了多少人。”
1959年8月19日,彭德怀从庐山开会归来,彭钢兴冲冲地赶到机场迎接伯伯。“以前他开会我也去接过,那天很奇怪,人们都低着头不吭声,没有人跟他打招呼,他也不跟人家打招呼。他一直拉着我的手,从下了飞机就没有放。他就问了我一句,考得怎么样?我平静地说,考上第一志愿了。他又问,你妈妈在家怎么样?我说,妈妈挺好的,我还给你带了个大南瓜。” 伯伯再也没有说话,彭钢期待的情景没有出现,空气像凝固了一样。
回到家中,彭德怀的妻子浦安修,把彭钢叫到了卫生间,边说边哭起来:“你伯伯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浦安修劝彭钢去换个专业,不要读军事院校。话音未落,彭德怀听见了。“伯伯说,‘你跟她说什么呢,一个孩子家,改什么志愿。一人做事一人当,还能把她一个小孩子怎么样。’后来情况说明,伯伯在这方面还是太天真、太单纯了。我在学校确实受到了牵连。”
之后的日子,彭钢一辈子也忘不了:“我每天看着伯伯坐在书桌前写信,写了撕,撕了又写。有时候坐在那里不动,有时又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一走就是几个小时。”彭钢就坐在屋檐下的藤椅上,默默地陪着伯伯,看着他走。她也想不通,为什么一个正直的人,一夜间就成了反党人士。
“在我即将入学的前一天,伯伯走进我的屋里,说:‘我看你东西不多,把我出国时用的小皮箱给你吧,反正我也用不上了。’伯伯的一句话,让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扑扑地往下落。收拾完行李,他突然说,晚饭把你带回来的南瓜吃了吧。”
那是一顿异常安静的晚餐,吃南瓜饭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说话。饭后,彭德怀把侄女叫进办公室。“伯伯对我说了很多,他说:‘你现在走向社会了,再也不是我身边的小孩子了。你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要为我的事操心。你还要争取入党,要好好学习。’这是伯伯出事以后,讲话最多的一天。”
1959年9月,彭钢进入西安电讯工程学院,在北京的彭德怀更为孤单和落寞。9月30日,被罢官的彭德怀举家从中南海迁出,搬往颐和园附近的吴家花园居住。彭钢说,她青年时期最先明白的人生道理就是“沉默是金”。“刚上大学,我还和一些同学有来往,后来常有指导员来打听彭钢都讲了些什么,我再也不说话了,叫我干什么我就干。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一下子就变得非常老成。”
1962年,迫于各方压力,身体每况愈下的彭钢,被迫休学。她放不下伯伯彭德怀,想利用这段时间好好陪陪他。
侄女的万言书
“在吴家花园,我对伯伯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是1962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在七千人大会上,伯伯又被扣上了‘里通外国’的帽子,这让他更加痛苦。”
彭钢清楚地记得,当时文件发下来,伯伯就坐在办公室里发呆。“我进去时,看到他的眼睛里含着泪珠。他把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刘少奇的话给我看,意思是别人都能平反就是彭德怀不行,因为他在国内搞颠覆活动,里通外国。我问他打算怎么办,伯伯说他要上诉。”年龄不过二十二三岁的彭钢,成了彭德怀唯一的倾诉对象。“考虑几天后,伯伯告诉我,他要用事实说话。不表功,只说事实。所以他写了‘八万言书’。后来毛泽东认为这是翻案书,其实他写的都是实情。他在信中有很多地方还做了自我检讨,伯伯一向严于律己,甚至有些不该检讨的地方他都检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