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吕留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雍正,南阳,顺治吕留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流放宁古塔
雍正十二年,吕留良后人60余口,长途跋涉,历尽艰难,从江南水乡发遣到北疆。吕留良后人到宁古塔后,拨给宁古塔将军都赉部下驻防旗人为奴。按着清代法律,对于“谋反大逆”为奴的人身控制,远比一般奴仆为严。即使已经过了好几代,仍然不许改变身份,不许“出户为民”。吕留良系“大逆重犯”,所以世代被置于“奴籍”的深渊之下,饱受人间的屈辱。
乾隆元年九月甲辰,上谕有曰:“著各该将军等查明现在为奴人犯内,有曾为职官及举,贡、生、监出身者,一概免其为奴,即于戍所,另编入该旗、该营,令其出户当差。”
吕氏诸人
吕氏诸人系反叛重犯的子孙,本不属免放之例。但由于清政府户部官员办理错误,按轻罪有职人员处理,吕留良后人得以免除奴籍开户。原经发遣宁古塔的吕姓共12户,男妇大小及家人仆妇等111名,俱分编入旗。吕留良孙辈吕懿兼、曾孙吕念先等于乾隆二年得旨随旗当差以后,遂各自谋生。吕懿兼学医,吕念先做医药生意,后开春雨堂药铺,兼经营米盐。吕敷先早年读书,稍长则在永泰号学习生意,后据有其铺,兑换赫哲弗雅哈等处貂狐皮张,又在宁古塔旗人中间放高利贷;后又在东京城开烧锅一座。吕衡先学习面铺生意,兼做官参牙行,换赫哲弗雅哈貂皮,及向领票刨参之人放高利贷。大约是经营得法,吕氏后人也一度小康。据后来吉林将军衙门移咨,查抄吕氏后人家财:吕懿兼房13间。吕敷先房165间、地414垧、烧锅一处;吕衡先房35间、地50垧、盐25000斤;吕念先草房28间、银300两、药铺一座;其余银两牲畜家俱亦不少。
吕懿兼曾任宁古塔医官,后因旗人不准,被副都统增海革职,愤懑不平,为从奴籍的重压下彻底解脱出来,于乾隆三十八年四月捐纳监生。吕敷先见吕懿兼已经捐监,亦欲告假上京捐纳监生,该管官以吕敷先属于谪戍之人,不准出境。后来吕敷先由宁古塔私逃到奉天控告该管官,并说出他的堂叔吕懿兼已经捐监,并有户部国子监执照,因此,吕懿兼、吕敷先被拘提严审。清廷终以违例捐监之罪,复将吕氏第三子、第七子、第九子后人重发齐齐哈尔隶水营为兵,其余交当地管官严加管束,并永远禁止考试纳捐。
吕氏后人遣戍齐齐哈尔,各书记载多语焉不详,惟章太炎云:“……民国元年,余至齐齐哈尔,释奠于用晦影堂。后裔多以塾师、医药、商贩为业,土人称之曰老吕家。虽为台隶,求师者必于吕氏,诸犯官遣戍者,必履其庭,故土人不敢轻,其后裔亦末尝自屈也。除开原铁岭以外,皆故胡地,无读书识字者,宁古塔知书,由方孝标后裔诸戍者开之(按杨安城启发最深,不仅孝标一人)。齐齐哈尔知书,由吕用晦后裔谪戍者开之,至于今用夏变夷之功亦著矣。”
清政府1909年颁发新律时,规定禁止蓄奴,至此,吕氏子孙才摆脱了为奴作婢的命运。
民间传说
《吕四娘侠义复仇》
据史书记载,公元一七三五年八月二十日,雍正还在处理政务,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由于死亡非常突然,于是在官场,在民间,便产生了种种猜想和传说。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吕四娘报仇削取了雍正首级。雍正年间,湖南秀才曾静因不满清廷统治,上书陕西总督岳钟祺(岳飞的后裔)策动反清。事后,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对案犯严加审讯,广肆株连,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吕留良文字狱案。吕留良之孙女吕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幸免于难。年仅十三岁的吕四娘秉性刚强,得知其全家祖孙三代惨遭杀害,悲愤填膺,当即刺破手指,血书「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个大字。于是只身北上京城,决心替全家报仇。途中巧逢高僧甘凤池,四娘拜之为师。甘授吕四娘飞檐走壁及刀剑武艺。之后,吕四娘辗转进京,设计潜入乾清宫,刺杀雍正,削下头颅,提首级而去。《雍正剑侠图》
武艺高强,隐居江南,人称“久占江南吕晚村”。其妹吕晚娘武功远在其上。
《鹿鼎记》
与黄宗羲,顾炎武,查伊璜共图反清大业,曾两次险些被清军所杀。一次为陈近南所救,另一次被韦小宝用计谋搭救。
后世纪念
吕晚村纪念亭坐落在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中山公园的吕园内。此亭是专门为纪念崇福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吕留良于1988年重建的。吕晚村纪念亭静静地伫立在吕园中央的绿树丛中,仿佛在向游人默默讲述27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个悲壮惨烈的故事。现代的吕晚村纪念亭是清一色水泥钢筋构造的一座仿古亭,坐南朝北,占地约12平方米,呈正方布局,一级踏步上下,四边临风,地面铺大方砖,亭身用4根24厘米方柱和4根檐梁构架,穹顶为上小下大稻桶式,四坡落水,十字亭脊,亭角弯翘,亭尖做成圆杵状,全亭不加任何雕饰,给人以一种质朴端实、庄严肃穆的感觉。亭子正中基座上,竖有高约两米、宽70厘米、厚20厘米的纪念石碑,碑的正面刻“先贤吕晚村先生纪念碑”10个大字,由我国教育界先驱蔡元培亲笔题写并撰联,碑的背面刻有介绍吕氏生平简要事迹的碑文。朝北亭檐梁条上“吕晚村纪念亭”亭名,出自著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之手,正面两根亭柱上有上海书法家冯骥书写的一副楹联(见下)。吕晚村纪念亭的存在,表达了后人对这位中华精英的崇高敬仰和深深怀念之情。而与吕留良同时代的顺民汤斌响应满人的号召,应试做官,如今在汤斌的家乡河南省睢县也有满人为他修建的纪念建筑,称为“贤良祠”。
为民族争存,碎尸无憾;
以文章报国,没世勿谖。
――蔡元培题浙江省桐乡市吕留良纪念亭
民族昔沦亡,惨受严刑碎白骨;
河山今恢复,洗除奇辱见青天。
――佚名撰、冯骥书浙江省桐乡市吕留良纪念亭[亭柱楹]
代表诗作
【过仲兄村居】
弃置旧池阁,来从茅舍居。命奴收落叶,课子理残书。
官岂朝廷罢,身犹死丧余。杖藜还叹世,那敢赋归与。
两子光成长,能文粗足观。预思渠辈事,遥当太平看。
乱后乾坤窄,愁牵日月宽。不知村路里,何以慰荒寒。
小径泥封竹,虚堂石挂萝。病愁宾客满,贫觉子孙多。
丘壑聊如此,兵戈奈尔何。平生几种意,今日慎风波。
【东庄杂咏】
山水各宗支,结构分百脉。向背意态殊,风土因之隔。
于人何亲疏,适意成主客。昔我避乱初,小筑公山侧。
百家饮一泉,邻果任饱吃。人面或万状,性情无两格。
古姓聚为村,樵采名叔伯。午后始开门,槐花深一尺。
跛者命在杖,渡者命在舟。人生依万物,得失不自由。
有愁何以消,客或进一�N。谓客酒可忘,吾愁非真愁。
痛饮虽至醉,不入伶籍俦。此酒有时醒,此愁无时休。
微寒尽余威,园林纳新意。品类纷有名,皆从上古至。
我生与万族,衣食各生智。凤皇啄琅�,鸱鼠甘粪利。
当其经营中,了不异人意。苟为易地谋,两两相唾弃。
郁郁成都桑,劳劳有深义。自非天下才,此事良不易。
常恐时数来,便令负斯志。妻织儿胜锄,悠然足高睡。
上一篇:曹文诏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