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张海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书法,河南省,经典张海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经典和大家是书法艺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书法经典的形成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决定的,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共识。经典和大家密不可分,经典成就大家,大家造就经典。正确认识经典和大家,对打造经典、推出大家,实现书法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须具备以下品格:
第一,经典必然是开创性的和划时代的。它以一种创造性的书法艺术实践,开辟了全新的审美境界,承载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人文精神和时代内涵。它为书法演绎时代精神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十分完美的表现形式,而且以自己的丰富实践为这种表现和演绎找到了一种新的笔墨语言。在这方面,王羲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以“今妍”书风代替“古质”书风,并以他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成功地演绎了以魏晋风度为特征的时代精神。而且由于魏晋士人的精神气度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所以王羲之的书法自然就成了书法艺术的百世经典。
第二,经典必然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又是符合历史和艺术发展规律的。一个书家恰好处在历史转折和艺术演变的关头,时代呼唤变革的精神和创新的实践,而他又恰恰具备创新的资质和潜能,并且抓住了时代机遇,勇于实践,大胆革新,那么他就能成为书坛大家,他的作品就会成为经典。换言之,大家和经典的出现,是时代和个人互相结合,交互作用的结果。俗语所说的“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其实有它一定的道理。在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历史发展规律。
第三,经典必须是以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开辟了一种新的技法体系和风格模式,从而填补了书法史的空白。中华民族是一个地域跨度极为辽阔的多民族融合体,它包容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不同理念和不同风格。作为中华民族所共同拥有的艺术形式,书法对不同的地域风格必然会反映出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某种风格才是经典,而其他风格不能称为经典。事实上,不论哪种风格,只要其形式和内容、技法语言和艺术风格能达到高度统一、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性的意义,都是经典。
第四,经典必具原创性和极高的开掘价值。我们所说的原创性并非摒弃前人,另起炉灶,而是在规模前人、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大胆改革和天才创新。历史上任何一种经典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有着历历可寻的师承关系,但这丝毫无损于作者对于这种风格的原创性。与原创性同样重要的还有它的开掘价值。因为二者并非一个概念,许多有原创性的风格由于个性特征过于鲜明等原因,其开掘价值和发展空间不大,因而难以成为后人规模的经典。作为一种具有原创性的风格,其开掘的空间越广阔,作为经典的价值也就越高。
当今时代的书家,如何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坛大家呢?
其一,要审时度势,正确认识历史、认识时代,把握时代、社会和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明确自己的艺术方向。当代书家有着古人所无法具备的优势。学科建设的发展、研究方法的进步,使我们更容易高屋建A地认识和把握艺术的发展规律,从而运用它为时代服务。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了一个真理:书法家只有扣准时代脉搏,他的艺术实践既符合时代的需要,又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同时又有鲜明的个性风格,才能成为艺术的弄潮儿,才是引领潮流的书坛大家。
其二,必须认真地深人传统经典,踏踏实实地做书法经典的传承者。几千年的书法传统,出现了无数的经典,像一座艺术的
百花园,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营养,一代又一代大师们的成功之路,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启迪和艺术创造的广阔空间。从理论上讲,专注于任何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经典,坚持不懈地深人挖掘,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执著都有可能成为书坛大家。
其三,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高屋建lK,拓宽视野,打破作茧自缚的门户偏见,建立“大书法”观,把一切古代的优秀书法遗产和时代的表现手法都纳人自己的艺术视野之内。不论碑派、帖派,行草书还是篆隶甲骨简帛写经,不论是传统书法还是现代书法,只要符合书法艺术基本特征,在书法艺术的“底线”之内,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关注对象。如果仅仅认为某一个流派、某一种风格才是经典,那就会“剑走偏锋”,营养不良,极大地限制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通过字形以立“象”,而其取法的则是天地万物之“理”。其思维方式是“书肇于自然”(蔡a},“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韩愈(送高闲上人序》)。这种吞吐八荒,驰骋天地,俯仰万物的气魄,成就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也成就了一代代的书坛大家。
其四,要具备创新的资质,掌握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成功与否,不决定于个人的愿望,而取决于创新的各种条件是否具备,包括时代的条件和个人的条件。我们正处于千载难逢的书法发展的时代契机,能否实现创新与突破,关键看个人是否具备创新的资质以及是否掌握和正确运用创新的方法。所谓资质,主要指书家的识见 、笔下功夫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厚积薄发是艺术创新的规律,在书法上尤其如此。在临习古代经典上没有下够相当的工夫,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资料文本,企图凭空趟出一条创新之路,不音天方夜谭。创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适用什么样的方法又因人而异,千差万别。比如选取经典文本的眼光、切人的角度、创变的形式和方向,如何对不同的文本实行“嫁接”、“改造”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对一个书家创新能力的严峻考验。可以说,能否找到一条正确的既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又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创新途径,是一个书家成功与否的关键。
其五,要敢于表现个性。艺术是个性和激情的产物,只有完美地表现书家的艺术个性,才具有经典的价值,这样的艺术家才能称得上大家。我们看王羲之及其《兰亭序》、颜真卿及其《祭侄文稿》、苏东坡及其《黄州寒食诗》,可以说无不如此。对于大多数书家来说,他们用艺术抒写个性,以个性和真诚演绎艺术,纵使成不了大家,也同样为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果处心积虑想当大家,反而泯灭了自己的天然个性,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其六,真正的书坛大家应该是远离世俗尘嚣,超越现实功利,耐得住孤独寂寞,守得住精神家园,具有超乎常人的自由探索精神的人。书法与其他艺术和科学一样,都是自由探索和创造精神的产物,一旦心为世俗功利所累,便很难保持这种自由探索精神。人们皆知艺术得天然之可贵,书法也是如此。而所谓天然,首先是精神和心态的自然而然,不染俗尘杂念,不涉机算矫取,不求青眼诀词。真正的书法大家,必具此种心态。
当今时代应当是出现经典和大家的时代。一方面,我们生逢盛世,书法所赖以生长发育的中华传统文化今天也面临全面复兴的大好时机,今天的文化氛围对书法的发展极为有利;另一方面,近世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大量书法资料的面世,新的美学观念的引进,表现手段的日趋丰富,等等,无一不指向书法艺术,而近三十年来持续不衰的书法热潮,更是有力地证明了书法艺术在中华文化中深厚的基础和巨大的能量。新时代的书坛呼唤经典和大家,努力以经典和大家推动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我们每个书法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当代书法事业组织者的中国书协和各级书协,应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动这个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荒川弘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