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邓宝珊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榆林,北平,陕西邓宝珊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27年1月,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在西安成立。这是一个国共合作性质的临时军事政府,于右任任总司令,邓宝珊任副总司令。有许多著名的共产党员担任了部、厅、局的领导职务。不论是民政、教育,还是军事,他和于右任都依靠共产党人进行工作。驻陕总部创办了两所干部学校,即中山军事学校和中山学院,均以共产党人为学校领导。邓小平时任中山军事学校政治部主任,陕西中共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李子洲任中山学院副院长。邓宝珊对当时在陕西工作的共产党人,始终予以积极的合作和支持,与在国民军联军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刘伯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年3月,经他和其夫人张玉燕介绍,刘伯坚与西安进步学生王叔振结婚。刘被迫离开国民联军后,其家属一直由邓掩护和供养,直到中共派人接走为止。
西北军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冯玉祥所部由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邓宝珊任第二集团军第五军军长,奉命出师潼关,策应武汉方面继续北伐。5月下旬到达河南,按原计划与武汉北伐军会合,冯玉祥与蒋介石在徐州会谈后,联合发表通电反共。冯还为蒋与汪精卫合作穿针引线。不久,五军所在的南路军指挥岳维峻率部投靠蒋介石,邓宝珊无意投蒋,带领本部撤至驻马店。后因形势所迫,离开部队前往上海暂住,经杨明轩引见结识了周恩来。
大革命失败后,邓宝珊同许多共产党人保持了友谊,对遭受迫害的共产党人与进步人士、进步青年,不论相识与否,都尽力加以掩护和帮助。同年五六月间,刘伯承在四川发动“顺泸起义”受挫后,辗转来到西安,一行人只剩下两块钱路费。当时,邓与刘伯承不认识,却立即叫秘书长葛霁云设法转去六百银元,又开具通行证明,帮助刘伯承等人摆脱了困厄,顺利经武汉,转往南昌,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全国解放后,刘伯承见到邓宝珊时还提及此事,表示感谢。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邀邓宝珊回河南,派往许昌协助樊钟秀的第八方面军对蒋作战,樊于作战中被飞机炸死,邓接任总司令。10月,冯、阎讨蒋失败,第八方面军师长焦文典哗变投蒋,并挟持邓宝珊由许昌南行,准备押解给蒋介石,邓于途中寻机脱身,匿住在河南的原国民军部队中。11月,邓去上海法租界“蛰居”。
在上海,邓宝珊通过共产党员葛霁云、杨晓初等,与中共中央军委的同志保持接触。1931年,中共中央军委派刘仲华向邓宝珊了解吉鸿昌的情况,并经邓介绍,与吉鸿昌取得了联系。这时,邓宝珊还与从事反蒋的国民党左派邓演达有联系。同年,刘伯坚从国外回来,先抵上海,邓宝珊偕于右任与之秘密会面。刘伯坚牺牲前回忆此事说,当时“邓对我表同情,说我做的事情太早”。邓宝珊的活动,受当时蒋介石特务的注意,他们勾结租界巡捕房拘捕了邓宝珊,并企图引渡南京处置,后由于友人、家属奔走,请女律师郑毓秀出面保释,方得脱险。
主政甘肃
“九一八事变”后,经于右任斡旋,蒋介石同意邓宝珊复出政坛。1932年1月,淞沪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准备西迁洛阳。邓宝珊与杨虎城等被任命为洛阳的“陪都委员”。当时,甘肃地方军与入甘的杨虎城陕军孙蔚如部矛盾尖锐。邓是甘肃籍的陕军将领,又通达稳练,故杨虎城力荐他入甘调解,安定局面。2月,国民党中央任命邵力子为甘肃省政府主席,邓宝珊为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行署主任,主管军事。3月,邵、邓联袂到兰州。这时,甘肃的地方武装林立,各据一方,就地征敛;加之数年间兵连祸结,灾害频繁,民生凋敝。邓宝珊决计不扩一兵,专务安民,任续范亭为参谋长,王新令为秘书长,悉力整编省内武装,协调与青海马麟的关系,争取和平环境,以利百姓养息,并与邵力子合作,整顿省政。邵、邓从这时起,建立了友谊关系。次年4月,邵力子调任陕西省政府主席,邓暂时代理主持甘肃军政事务,继续稳定各派力量,安抚流亡人口。其时,邵力子、于右任曾大力保荐邓正式为甘肃省主席,但蒋介石对邓疑惧犹深,未允。1935年,邓宝珊改任陆军新编第一军军长,所辖仅两个旅,即新十旅和新十一旅,人们讥称为“新半军”。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努力。邓宝珊受此感召,奔走晋、冀、鲁三省,会晤阎锡山、宋哲元、韩复榘,恳劝他们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又到西安与杨虎城、张学良进行了晤谈。这时,红军长征经过甘肃境内,他对蒋介石堵截红军的命令采取消极、敷衍态度。红军攻占会宁后,朱绍良曾命令新十一旅殊死反攻,他婉转向朱说明,即使牺牲这个旅也无济于事,朱只好同意撤退。
“西安事变” 发生后,邓宝珊赞同张、杨义举,他应处境艰难的杨虎城之邀,前往西安相商善后之策。在西安,他根据中共中央一致抗日政策的精神,努力做各派之间的团结工作,他认为蒋介石除杨的决心已下,而杨进行武力抵抗又不可能,且牵动大局,经与杨磋商,决定自己出面见蒋,为杨斡旋,由蒋给杨以“出国考察”的名义。到南京见蒋介石时,他从容地对蒋说:“此次西安事变实在是一个非常事件,杨虎城诚然对不起委员长,但委员长素以圣贤之心为之,当按非常办法对待。这样会使中外人士更加敬佩!”接着,他又主动提出东北军、西北军整编问题,陈述了杨的要求。第二天,蒋邀邓吃便饭,席间答应让杨虎城出国。6月,他在上海将杨虎城、杨明轩、宋绮云等人送上了轮船,才放心地转回西安、兰州。
边区司令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将驻甘肃的新一军第一六五师(鲁大昌)和驻榆林的第八十六师(高双成),合编成第二十一军团,任邓宝珊为军团长,驻防榆林,在平绥线西段侧翼抗击日军西侵;同时也有从北面包围陕甘宁边区的意图。邓以抗日目的可达,欣然赴任,自己先带参谋长俞方臬及译电员经西安飞往榆林。其部队以新十一旅、一六五师、新十旅的行军序列向陕北开拔。但在途中,蒋介石突令尚在甘肃的一六五师和新十旅停止前进,分别并给了胡宗南和朱绍良,他在榆林旋改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当时,他指挥的范围包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驻在吴堡县宋家川的军渡到神木县贺家川一线的河防部队。初到榆林,他即派人与陈奇涵司令员商谈协防事宜。接着,留守处主任肖劲光等到榆林,双方达成了和平相处的默契。1938年春后,他一直派有兵力驻鱼河堡,叮嘱带队军官的任务是:“维护陕甘宁边区到榆林这一段公路的交通安全,保护来往车辆和人员顺利出入!”1941年2月,国民党政府军委会西安办公厅主任熊斌,电令邓派兵协助陕西保安十三团,给其阎家寨子部队“送粮”,意在制造摩擦。他看破了这点,复电说:“阎家寨子乃弹丸之地,深入陕甘宁边区一百五十多里,在我无足轻重,派兵送粮,定要与友军起衅,影响国共团结,不如将部队撤出。”拒绝执行命令。整个抗战期间,邓与陕甘宁边区一直保持着睦邻关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