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保罗・艾伦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艾伦,微软,保罗保罗・艾伦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68年,与盖茨在湖滨中学相遇时,比盖茨年长两岁的艾伦以其丰富的知识折服了盖茨,而盖茨的计算机天分,又使艾伦倾慕不已。就是这样,两人成了好朋友,随后一同迈进了计算机王国。艾伦是一个喜欢技术的人,所以,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盖茨则以商业为主,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一人全揽。微软两位创始人就这样默契地配合,掀起了一场至今未息的软件革命。
有人说,没有保罗艾伦,微软也许不会出现,但如果不是托盖茨的福,艾伦也许连为自己的“失误”买单的钱都不可能有。而这并不是偶然,比尔盖茨曾这样说过:有时决定你
一生命运的就在于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换句话说,从某种角度而言,你与之交往的人或许就是你的未来。保罗艾伦与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互相决定了未来。
请记住:与最优秀的人在一起,优秀将成为一种习惯。机会不是天外来物,而是人创造的,优秀的人显然会带给你更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与优秀的人相处,可以学到优秀之人的处世为人之道,扩大自己的视野。从他们的经历中受益,不仅可以从他们的成功中学到经验,而且可以从他们的教训中得到启发。
卓越远见
艾伦的成功得益于他正确选择了盖茨。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艾伦本身独具一种超人的智慧锋芒。有人这样评价:如果没有抓住创立微软的机遇,艾伦可能只会是波音公司的一位工程师,或一家软件公司的雇员。不小心挣下亿万身家?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与其说艾伦的一时冲动创立微软,不如说是他远见卓识。
任何为微软立传的人都不能回避那段历史:1974年12月,艾伦拿着新出的《大众电子》杂志,
去给伙伴盖茨看关于世界第一台微机Altair8800的报道,说服他一同创业,这才有了微软。盖茨的回忆中这样描述,“当时如果不是艾伦描绘的蓝图打动了我,也许我还会呆在大学里。那么,以后所有的故事就不会发生了,我甚至怀疑自己当时是不是太过冲动。”
艾伦想的都是十年以后的事情,这是最令他的朋友称道的。例如早在10多年前,艾伦就说过:“信息高速公路将是下一波潮流,你不能经常赶上两波这样的潮流。”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就开始思考宽频的未来及其形式:到底是通过有线电视、卫星还是Internet。
正如微软的创立几乎是在一念之间决定的,不过,艾伦非常谦逊,他并不认为自己有远见,也从来没有要求自己具备远见卓识,他认为自己“非常幸运地出现在微电脑时代的开创阶段”。而正是这种“幸运”为他以后的身价奠基。
不过,保罗艾伦也忠告说,很多时候,坚持到底未必会成功。如果你百般努力却成功无期,那就不要盲目地坚持到底,你可以选择放弃,换一种方式或一个活法,往往会给你带来新的契机。
投资思维
1983年艾伦因病离开微软,不过,幸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艾伦虽然享受不到微软的荣耀,但却享受到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他的财富仍基本来自微软股票的水涨船高。利用这些财富,艾伦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
然而,艾伦的投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评价,他的投资似乎是抓起一把骰子,然后随意一抛。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过分,离开微软后,艾伦在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有线电视及数字电器、音乐、航天科技等,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市场频频投入巨资。他本人投资掌控的公司和组织甚至超过150家,被一些人吹捧为高科技最活跃的投资者之一。有测算艾伦每年都有30笔以上的投资,平均每笔500万美元左右。但使艾伦尴尬的是,他向人们展现的这些投资却很少有成功,其投资回报少得可怜。接连不断的败绩也使得媒体重新对他进行定义:“一不留神成了亿万富翁”、“随心所欲的失败的投资者”、“最差经理人”,甚至近似嘲讽地认为,他只是因为早年幸运地与盖茨共创了微软,才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或许对于保罗艾伦而言,与盖茨的雄才大略相比,他的确算不上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或经营者,因为他优先考虑的不是业务,而是对技术本身的痴迷更为贴切。但保罗艾伦绝对不会同意这种评价,他要告诉人们的是:他非常乐意享受成功,这是一种用不同的成功标准所衡量的与众不同的成功投资,他对这种现状很满意,他从事着非同寻常的或高风险的投资,而不用顾及季度收入或股东回报。
艾伦集团的高级经理比尔萨沃里曾说,有一种“艾伦效应”,即一旦艾伦投资某个领域,就因为艾伦投资了,这个领域就会变得很有价值。有人也这样猜测,艾伦持有股票的公司达到了上百家,这些投资看似随机,却各自拥有其根基,逐渐构架成为在线世界每一商业活动都有巨额投资的艾伦帝国。
也许保罗艾伦正是这样,他有着与众不同的管理规则,也有着不同的成功标准。就像他自己写的一首歌的歌词一样:“我所做的一切也许都是错误的,但我仍然会斗志昂扬。”无论是做音乐,编写程序,还是组合投资,艾伦仍然一如既往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后微软时代
艾伦创建了VulcanInc.,并出任董事会主席。他还买进了提供带宽的公司,让带宽得以畅行无阻地服务科技公司和填充在线世界的内容。不过,他的兴趣不是建立CNN(新闻频道)、ESPN(运动频道)等,他希望有一天把频宽世界上的收视、购买和通讯全都融于一炉。艾伦思考的都是十年以后的事情,比方说在90年代初期,他就开始思考宽频的未来及其形式:到底是通过有线电视、卫星还是Internet。于是,在1992年,他挑上了有线电视,不过因为国会设定价格上限而令他退却。一年后,他亲自拜访购物有线公司QVC总部,结识了收购该公司的好莱坞当红炸子瑞迪勒。之后,艾伦就把他持有的Ticketmaster股票转为迪勒创办的USA网络公司股票。艾伦的思考超越同侪还可以从美国在线的入股受挫事件窥见一二。当时,美国在线企图让用户只接受其提供的内容,但艾伦觉得这个策略走错了路,于是他向该公司董事长提出建议,要求对方投入网络。在艾伦把股票卖掉之后,凯斯最后还是走上了艾伦所指的道路。
社会活动
华盛顿大学是保罗艾伦捐助的主要受益者。1980年代末,他捐助1.8亿美元用于建造新的图书馆,图书馆以他父亲的名字肯尼斯S艾伦(KennethS.Allen)命名。2003他捐助500万美金建立了以他母亲名字FayeG.Allen命名的视觉艺术中心。艾伦还是PaulG.AllenCenterforComputerScienceEngineering最大的个人投资者(1千4百万美元),工程2004年完工。多年来,艾伦已向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捐助了数百万美元,其中320万美元用于前列腺炎的研究。
2010年7月16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联合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PaulAllen)周四表示,将在死后向慈善事业捐献大部分财产。这位西雅图亿万富翁称,这是他多年来的计划。
保罗-G艾伦家族基金会的发言人亚伦布兰科(AaronBlank)表示,这个声明是响应上月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发出的联合倡议,他们要求其他亿万富翁宣誓将至少一半的财富用于慈善事业。布兰科称,这是艾伦第一次公开宣布他的捐款打算。
上一篇:孟庆华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