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振义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白血病,粒细胞,诱导王振义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王振义(1924.11.30-),江苏省兴化人,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他在医学上的最主要贡献是次利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在临床上极大地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2011年1月14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自1954年起,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奖五项,国内国家级奖七项(一项第一作者)。
,简介
王振义,男,1924年11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上海交大医学院终身教授。先后担任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和主治医师。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中华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现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从事于血栓与止血的研究.在国内首先建立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并发现轻型血友病。国际上首次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论文发表在国际杂志《Blood》上,2000年已被引用1000次以上,该年获美国ISI引文经典奖。该研究成果,在国内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在国外,获法国“1990年杰出医生”奖牌,魏克斯曼肿瘤研究基金会奖牌,美国凯特林癌症研究大奖。“求是”科技基金“突出科学家”奖,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科学奖; 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科学博士学位。王院士共发表论文310篇,主编专著五本,参加编写著作17部。与陈竺一起主编的“肿瘤得诱导分化和凋亡”一书(上海科技出版社)获国家出版一等奖。
生平介绍
王振义先后担任过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教学工作,先后培养博士21人,硕士34人,其中一人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和法国外籍科学院院士,因而在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前广慈医院)主任、主治医师(1948~196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60~1982)、基础医学部主任(1982~198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984~198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1987~1996)。从事内科血液学的教学、医学和科研工作已五十余年。
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
1954年起,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
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
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奖五项,国内国家级奖七项(一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14篇,主编专著5本。
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3年获法国荣誉骑士勋章。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2011年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2年3月6日,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创性成果及开发全新疗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6日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王振义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工党主席陈竺及其夫人陈赛娟的导师。
攻克难关
20世纪80年代,日本偶像剧《血疑》风靡亚洲,成为中国黑白电视时代动人的爱情故事片之一。无数观众通过这部当年热播的电视剧,认知了可怕的“血癌”,即白血病这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很多年来,人类对白血病一直束手无策,视之为“不治之症”。
在同一时期,一位中国医生用独创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法救治了首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同年,有24位血癌患者得到治疗并好转。这位中国医生就是日后著名的血液学家王振义院士。王振义说:“白血病是u2018杀手u2019,而我是u2018杀手u2019的u2018杀手u2019。”
2011年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名噪海内外的“癌症诱导分化之父”王振义,实至名归。
开创成果
险被“夭折”的学术成果开创治癌史的新纪元
1986年5月,上海儿童医院收治了一个5岁小女孩――头晕、乏力、恶心、持续高烧、咳嗽、牙龈出血并萎缩、便血……经诊断,她患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而且已到晚期。这种病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情极度凶险,缓解率低、死亡率高,通常从发病到去世不超过1周。
这个小女孩已病得奄奄一息。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工作的谢竞雄医生把这一不幸的消息告知了自己的丈夫――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王振义医生。王振义赶来,看到发着高烧、出血的小姑娘正一步步走向“天国”,十分无助。听到小孩父母那悲痛的哭泣,王振义心里隐隐作痛,试探着对孩子父母说:“我有一种新疗法可以一试。”
新疗法就是用全反式维甲酸作为诱导剂,试图让恶性细胞转化为良性。王振义比喻说:“关于肿瘤细胞,就像自己的孩子中有一个变坏了,我是打他呢?还是教导他呢?常规的治疗方法是肿瘤细胞一定要杀掉。就是用化学药物的治疗,叫化疗。化疗有一个缺点,不仅是把肿瘤细胞毒死了,正常细胞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我们这个治疗方法,是叫诱导分化,就是劝导它弃邪归正。”此前,诱导分化只是一种理论的可能,国际上只有以色列科学家在小鼠实验中获得成功,但从未应用于临床。而全反式维甲酸通常也只是用于治疗皮肤病。
风险可想而知。“用治皮肤病的药治白血病,疯了!”很多资深医生也劝王振义慎重,虽然女孩是绝症,如果不成功,家属也有迁怒于新疗法的可能,但王振义仍然非常坚持。首先因为体外培养证明这个药可以使白血病细胞变为正常,用药过程中也一直密切观察,确实发现肿瘤细胞在“好转”,更关键的是:“我的思想很u2018端正u2019,我不是拿病人做实验,而是从病人需要考虑,为了挽救生命,冒险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