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杨敬年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南开大学,南开,英国杨敬年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杨敬年,1908年11月出生于湖南汨罗,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
1948年,杨敬年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南开大学教授。杨敬年曾任南开大学经济系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等,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收入《大洋洲及远东地区名人录》;译有雅·科隆诺德《经济核算制原理》、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垄断资本》等作品。1998年,杨敬年翻译完成英国亚当·密斯的《国富论》;2008年,撰写《期颐述怀》一书,回首其百年人生。
2016年9月4日上午11时52分,杨敬年在天津逝世,享年107岁。
,人物简介
杨敬年(1908―),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市)人,1908年10月出生在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汨罗江畔。从小与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受到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15岁进入县城高小读书。两年后毕业,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奉叔祖父之命回乡与农村女子李韵兰结婚,夫妇相守终身。
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他愤而离开军校,赴上海报考劳动大学,到南京学习测量、无线电课程。
1932年考入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大学毕业后他没像许多同学那样到国民党中当官,而是选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深造经济学理论。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南开经济研究所的老师们辗转到贵阳中国农村建设协进会、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资源委员会、财政部等处工作。
1945年考取留英公费生,进入牛津大学圣体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攻读3年。他刻苦读书,成绩优异,被推选为中国留学生会主席、留英中国留学生会主席。1946年率中国留学生代表团到布拉格参加世界学联成立大会,当选为世界学联理事。1948年他的博士毕业论文《英国中央政府各部职权的分配(兼与美国及英国各自治领比较)》通过答辩,从历史和理论上首次探讨了现代中央政府的职权分配问题,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被授予牛津大学博士学位。
1948年8月,应南开大学校长何廉的召唤,放弃赴美国的计划,毅然回祖国从事教育事业。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力劝他到校任教,而南开大学校长何廉也紧追不舍,因而展开一场“何陈之争”,终使之回到南开母校任教授。这时国民党政权已经近于末日,南开大学校长何廉拟去美国,极力劝说他同去,还为他留下一笔旅费。但是他看到即将解放的祖国需要经济学,他不能离开这片深爱的土地,坚持留在天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天津解放后,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一手创办了财政系,兼任系主任。聘请著名财政专家到校任教,并与中央财政部协商请司局长和苏联专家前来讲学,他还带学生到财政部实习,为培养新中国亟需的财政专业人才创造了难得的条件。他在政治上积极进步,参加了马列主义夜校学习,以满腔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
1957年反右派时被打成右派分子,被法院处以管制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每月只发60元生活费,下放到经济系资料室劳动改造。他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和斗士,面对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压力,从不屈服,挺了20多年。1979年得到平反。这些年,他以惊人的毅力,翻译了8本著作,计230万字。译著《英国议会》因为系右派只能以“蓬勃”的笔名出版,其它译著《白劳德修正主义批判》、《1815-1914年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不稳定的经济》、《美国第一花旗银行》、《垄断资本以《银行家》等书出版时,或不署他的名字,或不发稿费。在逆境中著译得以出版,证明他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建树良多。1974年以后的6年间,南开大学承担了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正式记录的英译汉工作,由他最后审核定稿,200多万字的译稿质量受到国务院的通令嘉奖。作为留英博士、南开教授、经济学家,却生活拮据,曾想卖掉自己的藏书作为女儿和侄女的学费。1974年,其妻突发脑溢血而终身瘫痪。1976年,其独子病逝。不幸接二连三袭来,他却说:,身心交因,还是应该竭尽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报答人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教授职称和工资待遇,虽然已经年逾古稀,仍怀着“欲为国家兴教育,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心愿,重登讲坛,教书育人。
曾任南开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系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国际经济学会、财政学会、外国经济学学会、翻译工作者协会顾问,天津市政治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等,并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收入《大洋洲及远东地区名人录》。
1981年在全国高校中首次招收发展经济学专业研究生,14年中培养了大批学有所长的莘莘学子。1981年,他的第一本发展经济学著作《科学、技术、经济增长》一书出版,首次署名杨敬年。1988年,出版了《西方发展经济学概论》,被列为国家教委文科教材,获得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他承担一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综合分析”,成果体现在《西方发展经济学文献选读》一书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参考意义。他是中国发展经济学科的带头人。他在专心学术研究的同时,仍然孜孜不倦地坚持自己的政治追求。
1987年,在80高龄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5年,开始撰写20多万字的《人生谈》,90华诞时仍在医院中写作和校对此书。在翻译《国富论》的过程中,相濡以沫73年的妻子不幸病逝。妻子瘫痪后,他无微不至地照顾了23年。他引用唐人元缜的诗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人物生平
湖南汨罗,是伟大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地方,1908年,杨敬年就出生在这里。乡村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傍晚风中袅袅的炊烟里,总有他一天天成长的身影。但是当时,也许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孩子会成为南开大学著名教授,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扛鼎之人。
早年人生
杨敬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在他幼年时,父亲杨海宗因与母亲关系不和,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失望之余,母亲黎蔚霞也在他10岁的时候改嫁他人。所以,杨敬年并不像很多成名学者一样,从小就有严父慈母的教养和关心。成为孤儿的他只有跟着外祖父一起生活,直到13岁。
外祖父黎贞,幼年参加过太平军,后来做过湖南省议员。他是湘浙两省的秀才,喜好国学,一生经历坎坷,晚年隐居家乡开设经学堂,杨敬年就是在外祖父的启蒙下开始读书识字的。年幼的杨敬年活泼而且调皮,根本不安心于枯燥的读书生活。一天,外祖父看到这个外孙如此不争气,真是痛心疾首,他气得突然抱起杨敬年,几步走到院中的水池边,厉声喝道:“再不好好读书,就把你扔到池子里淹死算了!”年纪尚小的杨敬年从来没有看到过外祖父发这么大的火,一下子吓呆了,自那以后再也不敢顽皮不读书了。这一时期,他主要读的是传统的四书五经,几乎篇篇能背诵。直到今天,他仍然忘不了小时候的读书声。
上一篇:张小飞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