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佩元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相声,演员,艺术王佩元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王佩元为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出生,是相声名家常宝霆的弟子。1971年即以与老师合作表演的作品《挖宝》享誉全国。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新潮商人》《并非讽刺裁判》《攀龙附凤》等,深受广大观众好评。多年来,他曾经与常宝霆、苏文茂、常宝丰、张志宽、赵伟洲、刘俊杰等合作。在天津市曲艺团工作数十年后,于1997年调入解放军海政文工团,同常贵田成为搭档,从此踏上了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
,人物简介
王佩元,男,1949年生,国家一级演员,是相声名家常宝霆的弟子。1971年即以与老师合作表演的作品《挖宝》享誉全国。代表作品还有《并非讽刺裁判》、《攀龙附凤》、《新潮商人》等。
演艺经历
主要搭档
常宝霆、苏文茂、常贵田、赵伟洲
艺术成长
王佩元出生于曲艺世家,12岁进入曲艺班学习。谈起和相声的因缘,他笑说,大概是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缘故。
王佩元的父亲王起胜,是评书大家田连元的师傅,也是目前健在的天津评书界辈分最大、年纪最长的老人。但是,王佩元没有学评书,而是说了相声,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河西区戏曲学校曲艺班没有评书专业。
王佩元说,自己从小并没有当演员、说相声的爱好,去曲艺班学习,是因为当时一个月可以拿到两元钱的津贴,还不用吃家里饭。“那时候家境贫困,从小参加工作,为的是可以给父母减轻些生活负担。”王佩元的第一个老师是朱相臣,他还跟苏文茂学习过。1984年,王佩元正式拜相声名家常宝霆为师。
王佩元说,“从小学相声,后来也就爱上了相声。听相声,笑一笑,十年少。相声是带来欢乐的喜剧艺术。”当一个好的相声演员,说好相声,是王佩元最简单最执著的追求。王佩元一直活跃在相声舞台上,他既能捧哏,又能逗哏,还自己动手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相声段子。
由一个从小没想过要说相声的穷人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享誉全国的著名相声演员。现在,王佩元已经站在舞台上说了48年的相声。
《挖宝》全国打响
相声《挖宝》是王佩元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970年,他与老师常宝霆、朱学颖,一起深入工厂,体验生活三个月,与工人同吃同劳动,创作出相声新作《挖宝》。1972年,天津市党政军民联欢会在第二工人文化宫举行,王佩元第一次公开表演了相声《挖宝》。1973年国庆,经文化部门批准,《挖宝》在天津市电视台播出,结果轰动全国。
回忆起这段经历,王佩元十分兴奋:“我当时感觉换了一个人间,我再也不是没有本职工作的王佩元了。不久后,全国相声演员也有了舞台生命,都在学习表演这段相声。按照王宝童老师的话《挖宝》是甘露,相声园地又新春。u2019”《挖宝》让王佩元一时间在全国打响了名气。至今,还有一些老观众见了他,就是那句话:“您那段《挖宝》太好了!”
相声传承:教学相长
王佩元的相声艺术功底深厚,除了相声表演外,他还经常从事相声的创作活动。
几十年,王佩元创作的代表性作品有《挖宝》、《花的礼赞》、《对唱数来宝》等等。王佩元说:“创作是相声演员成长的必经之路,相声演员应该要有自己的创作作品。”对此,他总结出了三点原因:一、演员表演自己创作的节目,最能得心应手;二、演员对自己创作的节目,会理解得更深刻,表演得更好;三、通过学习、创作,演员的文化知识水平能有很大的提高。
在相声教学上,王佩元称自己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同时还是兄长。王佩元从艺以来,同行同业的,他帮助了许多人。对于年龄比他小的,与他一起学习相声的演员,他均称为“小朋友”,“与我一起学习相声的u2018小朋友u2019有冯巩、刘亚津、王宏、王琳、王悦、胡凯、李小强、张杰等等。
王佩元曾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项“牡丹奖”,并多次参加央视和许多地方台的春节晚会,他还在全国相声大赛中荣获创作表演大奖。相声在王佩元眼中魅力无限,他曾随团出访新加坡、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巴西等国,为那里的华侨和外国朋友带去笑声。王佩元说:“只要能懂华语的人,就喜欢相声。”
海政文工团的“新兵老同志”
王佩元的工作经历非常丰富,其中,部队生活对他的影响特别深。王佩元曾深入过工厂、农村,体验过各种生活,做过各种职业。到了海政文工团后,王佩元自封为“新兵老同志”。“我刚调入海政文工团时属于新兵,我没有战士军龄长,可是我参军时已经48岁了,但从艺已经很多年,所以,同志们叫我u2018新兵老同志u2019。”王佩元说。
在部队环境的熏陶培养下,王佩元的艺术观、人生观更加成熟了。他说:“我热爱战士,因为他们为祖国、人民献出了青春、生命。我以为兵服务为天职。”2000年前后,王佩元曾与搭档常贵田到海防线为那儿的战士演出,“最大的场面有几万人之多,最小的场面只有三五个人,甚至只一个人。小战士们所在的礁岛,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与外界的联系就只靠每月中的补给船只……”说到这些最可爱的人,王佩元很动情,“当小战士们手捧映山红献给我的时候,我与常贵田泪流满面。相声本应该给人带来笑声的,但那次演出双方都掉下了眼泪,这是特殊的使命,也是我永不能忘怀的记忆。”
大“笑星”是大“孝星”
王佩元不仅是大笑星,更是大“孝”星。熟悉王佩元的人都知道,他家里有三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王佩元的父母是天津人,和他们在一起生活近20年;岳母去世后,王佩元把岳父接过来同住,在一起也近10年。人老了,老人故土难离,不愿意离开天津。王佩元的工作单位在北京,他在北京有套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可是,为了照顾好老人们,王佩元夫妻俩放弃了更优越的生活,蜗居在天津窄小的老房子里,住在没窗户的小厨房改成的卧室里,守着这三个老人。
王佩元对于他的师傅和老师也一直非常尊敬。“尊师爱师是相声界历来的美德。我随时向弟子们讲述前辈的艺德、人品,按照老师话讲u2018我是相声的子孙,我不求大红大紫,只愿为相声大厦添一块砖石。u2019”相声艺术是需要传承的,王佩元说:“相声艺术是祖祖辈辈同仁积累下来的,是无私的,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都是中华民族的。好的相声演员是从来不保守的,是大公无私的,只有团结、友谊、不断的竞争,相声事业才能日新月异,永远青春。而且,相声艺术是无止境的,就是相声大师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声演员,需要在提携后辈中,不断地超越自己。
王佩元说:“老师就如同父母,他们年龄大了,需要我们徒弟们u2018常回家看看u2019,好的师徒标准,就是良师益友。”他解释,“对于老师来说,他们不仅希望向徒弟们传授相声艺术,也希望能够聆听徒弟的进步和成长,增加内心的喜悦。老师们需要徒弟的关心,需要在这些关切中,增加生命的活力。无论是家里的老人,还是我们的老师、师傅,都需要我们后辈们更多的关心。”
上一篇:夏遂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