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张大千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大千,敦煌,画展张大千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张大千 - 画论
画家自身便认为是上帝,有创造万物的特殊本领
有人以为画画是很艰难的,又说要生来有绘画的天才,我觉得不然。我以为只要自己有兴趣,找到一条正路,又肯用功,自然而然就会成功的。从前的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这句话我却极端反对。我以为应该反过来说:"七分人事三分天"才对,就是说任你天分如何好,不用功是不行的。世上所谓神童,大概到了成年以后就默默无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只因大家一捧,加之父母一宠,便忘乎其形,自以为了不起,从此再不用功。不进则退,乃是自然趋势,你叫他如何得成功呢?在我个人的意思,要画画首先要从勾摹古人名迹入手,把线条练习好了;写字也是一样。要先习匀双勾,接着便学习写生。写生首先要了解物理,观察物态,体会物情。必须要一写再写,写到没有错误为止。
画家自身便认为是上帝,有创造万物的特权本领。画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阳就可以出太阳。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使,这里缺少一山峰,便加上一个山峰;那里该删去一堆乱石,心中有个神仙境界,就可以画出一个神仙境界。这就是科学家所谓的改造自然,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笔补造化天无功"。总之,画家可以在画中创造另一个天地,要如何去画,就如何去画。有时要表现现实,有时也不能太顾现实,这种取舍,全凭自己思想。何以如此?简略地说,大抵画一种东西,不应当求太像,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求它像,当然不如摄影,如就它不像,那有何以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到超物的天趣,方算是艺术。正是古人所谓遗貌取神,又等于说我笔底下所创造的新天地,叫识者一看自然会辨认得出来。我看到真美就画下来,不美就抛弃了它。谈到真美,当然不单指物的形态,是要悟到物的神韵。这可引证苏轼评王摩诘的两句话:"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怎样能达到这个境界呢?就是说要意在笔先,心灵一触,就能跟着笔墨表露在纸上。所以说"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近代有极多物事,为古代所没有,并非都不能入画,只要用你的灵感与思想,不变更原理而得其神态,画得含有古意而又不落俗套,这就算艺术了。
一个成功的画家,画的技能已达到画境,也就没有固定画法能够拘束他,限制他。所谓"俯拾万物","从新所欲"。画得熟练了,何必墨守成规呢?但初学的人,仍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为是。古人画人物,多数以渔樵耕读为对象,这是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清高生活,不是以这四种为谋生道路,后人不知此意,画得愁眉苦脸,大有靠此为生,孜孜为利的样子,全无精神寄托之意,岂不可笑!梅兰菊竹,各有身份,代表与者受者的风骨性格,又是花卉画法的祖宗,想不到现在竟成了陈言滥套!现在就我个人学画的经验略写几点在下面与大家研究:
(一)临摹勾勒线条来就规矩法度。
(二)写生了解物理,观察物态,体会物情。
(三)立意人物、故事、山水、花卉,虽小景要有大寄托。
(四)创境自出新意,力去陈腐。
(五)求雅读书养性,摆脱尘俗。
(六)求骨气,去废笔。
(七)布局为次,气韵为先。
(八)遗貌取神,不背原理。
(九)笔放心闲,不得矜才使气。
(十)揣摩前人要能脱胎换骨,不可因袭盗窃。
(十一)传情记事如写蔡琰归汉,杨妃病齿,湓浦秋风等图。
(十二)大结构如穆天子传,屈子离骚,唐文皇便桥会盟,郭汾阳单骑见虏等图。
张大千 - 大风堂
“大风堂”是张大千和二哥张善子两人共用的堂号。声誉鹊起于20世纪20年代,影响了中国现当代美术进程。最早开始使用这个堂号的确切年月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大致是在1925年左右。当年张大千居住在上海法租界西门路169号的时候,曾收藏了一幅明人张大风的《诸葛武侯像》。张善子一向崇拜汉高祖刘邦,尤其喜欢那首《大风歌》,所以兄弟两人一致同意用“大风堂”作为画室之名。所以后来两人开堂收徒,传道授艺,所有男女弟子们皆被称为“大风堂门人”。
所以张大千与张善子是大风堂画派的创始人,尤其是张大千,是近现代跨度最广的画家:从讲求笔情墨趣、逸笔草草的纯水墨写意,到金碧辉煌、色彩鲜艳的工笔画,甚至吸收了西方自动性技巧的观念,发展出个人风貌的泼墨、泼彩,创立了名闻遐尔的大风堂画派。
张大千和张善子两人一生究竟收有多少名弟子,这也没有非常确切的数字。根据门人巢章甫、萧朴、陈从周三人在1948年10月所编的《大风堂同门录》,以及后来汪毅在2006年所编的《大风堂同门录》和《大风堂同门录(续)》,可知张氏兄弟从1925年到1983年共收有弟子127位。其中张善子约有十几位弟子。其弟子人数之多(其中有女弟子40名),为现代画坛第一。
叶浅予先生曾有诗曰:“大风门下士,画迹遍寰中。”据汪毅所编著的《大风堂的世界》一书中不完全统计,遍布海内外的大风堂再传弟子多达380余人,完全可以称之为“大风堂画派”,而且这个画派的影响力不是任何一个其他个人画派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而张大千正是这个画派的“精神领袖”和“开山宗师”,这是一个具有传统人文精神的画派。
大千画派包括很多画家,而且相当多是全国性的名家,比如:张善子、张大千、谢稚柳、陈佩秋、田世光、何海霞、萧建初、王永年、张心瑞、晏济元、慕凌飞、胡若思、胡爽庵、饶宗颐、刘力上、俞致贞、龙国屏、娄次郊、孙云生、黄独峰、赵蕴玉、孙家勤、王树年、喻继高、严盛媛、杨铭仪、萧允中、曹大铁、马文炳、董天野、张正雍、张轶凡、胡立、刘君礼、陈从周、宋美玲、罗新之、丁翰源、况景华、叶名佩、刘君礼、谢伯子、糜耕云、谢临风、范汝愚、陈滞冬等。
张大千 - 画派风格及历史贡献
大风堂画派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资源,就一般意义画派是以深刻的文化底蕴为背景的。从画派的角度去考察,大风堂画派无疑具有美术界所定论的画派的构架,阵容,风格特征,画派带头人,文化与社会影响等元素。而大风堂画派则是相对集中整合大中国区域文化的优势,继承开派互动,具有最大的展示性。在艺术的漫漫历程中,大风堂画派无疑是一个具有突出成就的整体。大风堂门人系大风堂画派的构成的重要部分。
随着书画市场的成熟,人们的收藏投资理念,开始从美术史或美术教育史的角度,来挑选作品,而不是被当代虚华的炒作所左右。
大千画派在恢复古法、继承传统方面做了最大的努力,譬如人物之中的工笔重彩人物、摩登人物、敦煌人物、仕女、高士以及藏女等题材是以前人不曾画或不曾如此大规模的创作的;至于花鸟,工笔他与于非厂合称南张北于,在工笔画历史上影响巨大,工笔中以青城山独有的蝴蝶、草虫、野画野草、珍惜树木及珍禽,创作写生,画了数量众多的继承宋代院体画及后期受敦煌影响的花鸟画,写意画中张大千的荷花,号称画荷圣手,其兰花、竹子、菊花、水仙、芭蕉、梅花等也是比较多见的题材,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参合造化,形成了具有独具风貌的作品;张善子先生一生画马、犬、熊、豹子、鹰、牛等动物画,尤以画虎著称于世,张大千画了很多猿猴题材的作品,以及北京狗、藏獒题材也是张大千第一个画的,他带弟子门人,在华山、青城、峨眉并开发黄山,山水作品,金碧、宋元青绿、浅绛、水墨、泼墨、泼彩无所不精,金碧、宋元青绿、泼墨、泼彩甚至是张大千以一己之功,努力恢复创造,以绝代奇才的面目,不可思议的全面继承传统,因此其弟子中,有以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泼彩等面目卓立于世,使大千画派包罗万象,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