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邝野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尚书,皇帝,宜章邝野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邝野,字孟质,湖南省宜章县城南乡新田村邝家门自然村人,生于明洪武十八年,即公元1385年,26岁中进士, 28岁授监察御史,33岁受任陕西按察副使,正统元年即公元1436年,邝野51岁,任英宗皇帝兵部右侍郎,正统十年,邝野61岁,任英宗皇帝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50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邝野为护御驾,战死于河北省怀来县土木堡。终年六十五岁。因战死于阵前,其尸骸无法收敛,事变平定后,明帝派官员护送邝野之子邝仪扶邝野毛发和衣冠柩回乡厚葬。
,轶事典故
监察御史任上
在北京,有人上奏说南京金融制度被一些豪民破坏,明成祖派邝野前往查访。大家认为将要大兴牢狱捕获人犯,而邝野只是抓获几个豪民就回来了。上奏皇帝道:"南京百姓听到皇帝的命令非常震惊害怕,金融制度畅通了。"南京金融制度被破坏一事得到了整治。倭寇进犯辽东,有一百多个戍守海防的人失职,按照法律都应该被处死。皇帝命令邝野追究查办,邝野向皇帝陈说可以同情之处,皇帝为此宽恕了这些人。营造北京时,服劳役的有数万人,皇帝命邝野监查管理,那些生病之人大多保住了性命。
陕西按察副使任上
永乐十六年有人说秦地百姓聚在一起图谋不轨,提拔邝野任陕西按察副使,皇帝授予他权力见机行事调兵剿灭。邝野向皇帝禀告了诬陷之事,皇帝下诏书诛杀了诬告之人。宣德四年赈济关中遭受饥荒的百姓。在陕西任职较久,执行刑律、主持政事清明简约。父亲去世守孝结束,朝廷提拔他任应天府尹。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征取的田税全都参考几种意见定出可行的办法。
尚书任上
正统十年晋升为尚书。旧制筑城设卫的地方,自百户以下当替换的人,一定要到京城去考试,由于路远而自己不能筹足路费的,一辈子不能得到替换。邝野向朝廷请示这些人到各自的都司处考试,让每个人都得到便利。瓦剌也先势力强大,邝野向朝廷请示做好防备,又和朝廷大臣商议防备方略,请求增加大同的驻军,挑选有智谋的大臣巡视西北边务。不久又请求免除驻守京城的士兵修筑京城的劳役,使他们得到休养来准备事情急迫时可以及时调用,当时朝廷没能采用。
也先进犯,宦官王振主张皇帝亲征,不与朝廷大臣商议可否。诏书下达,邝野上疏道:"也先进犯,派一个边将足够控制局面。陛下是国家的主人,为什么不重视自己。"皇帝没有听从。随从帝王的车驾出关之后,力请皇帝回朝。王振十分愤怒,命令他与户部尚书王佐一同随皇帝大营出行。邝野在行军途中掉下马来几乎摔死,有人劝他留在怀来城就医。邝野道:"皇帝亲自出征,怎么能借口生病按自己意思行动呢?"车马驻扎在宣府,朱勇战死。邝野请求快速起驾入关,派出重兵作为殿后。没有得到回复。再一次到皇帝处上奏请求班师。王振大怒道:"腐儒怎么知道行军用兵之事,再讲处以死罪!"邝野道:"我替社稷百姓出言,何惧死罪?"王振命令身边的侍卫将他扶出大帐。邝野与佐相对在帐中哭泣。第二天,明军战败,邝野被杀死,时年六十五岁。
为人
勤劳廉洁正直谨慎,非常孝顺。他的父亲邝子辅做句容教官,教育邝野甚严格。邝野在陕西做官时间很长,想见一见自己的父亲,于是想请父亲任乡试的考官。父亲很愤怒:"儿子做宪司(提点刑狱司),而父亲做考官,怎么可以防闲?"急忙寄去书信责备他。邝野曾经寄给父亲一件衣服,父亲又回信责备道:"你掌管法律,应当洗雪冤案、解决长期积压的案件,而不要有愧于你的官职,从哪里得到这件衣服,竟然用它来玷污我。"封好之后交还给他。邝野拿着书信跪着诵读,哭泣接受父亲的教诲。景泰初年,朝廷赠与邝野少保一职,让他的儿子邝仪为主事。成化初年,朝廷赐予谥号为忠肃。
明史记载
明史记载宜章人,永乐间拜侍御史,升陕西按察司副使,擢应天府尹,累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虏也,先入寇,上命治军旅。太监王振独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及诏下大臣皆以为不可,野上章请留,不听。扈驾出关又屡奏虏犬豚不宜屈,至尊惟指挥诸将足以成功,不听。请驻跸宣府,又不听。振恶其数言,欲疏之勒野,与户部尚书王佐随老营。至怀安坠马,几殆。从者请少留怀安就医药。野曰:"天子在前,吾为大臣岂可托疾求自便?"力疾而往,至云中,车驾回銮,虏寇踵至,野深以为忧,再上章请疾驱入关而严兵为殿,皆不报。最后野诣行殿,申前请。振怒曰:"汝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野抗言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得以死惧我?"振愈怒叱,左右扶出。野与佐相对泣帐中明日,次土水营中无水,士马皆饥渴,虏四面集,矢下如雨。须兀,师覆。野遇害盖八月十五日也,后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忠肃专祠以祀。
评曰:正统土木之难,使邝公之言得行,则祸机息矣。乃为权奸所摈,卒使身膏草野。惜哉,然不遇盘错,莫别利器。公死而忠肝义气,直与霄壤并存,公其幸也。
墓
邝尚书墓位宜章县城西郊玉溪河畔箭岗岭,环城西路西边约50米。墓体比一般葬墓大三四倍,宽约3米,长约5米,平地高出约1.5米,墓辖约1000平方米,墓碑距墓体前约50米立有墓碑,为石碑,高约2.5米,宽约1.2米,厚约0.2米,原碑刻为兵部尚书王直撰写,现存的墓碑是清同治二年宜章知县麻维绪所树,墓碑左右各5米为一对石马;从墓碑近墓体段10米处,左右分别是一对石虎、一对石羊;一对文武官石人;横向间隔约5米,纵向间隔约3米,尚书墓后是邝野夫人墓。
学术研究
家书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宜章县在编撰《宜章文物志》时,一次难得的文物征集,有幸让明正统十二年邝野《训侄侗四首并序》的墨宝重见天日。面对玉溪河畔箭岗岭邝�改骨八嗄碌纳裢ū�,以及流落荒芜的古朴大石马,让我们在560年之后的今天,仍能见证自古以来就流传于湘南民间的崇廉耻之风与道德操守。
作为普通人,今天要考证邝野官居何职及身份亦不难,翻开《中国通史》第九卷(上)――明朝的中衰(217页),“正统十年兵部尚书邝�附ㄒ樵霰�大同,巡视西边防务......”若有幸浏览《郴州古今纵横》一书,其中有详细简介:“邝野(1385―1449)宜章人,曾任兵部尚书。永乐三年(1405)中举,九年(1411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以体恤民情,办案有方,处置严明扬名。正统元年(1436年)升兵部尚书。”由此可见,邝�腹笪�封建时代官居显赫的士大夫,身为兵部尚书的他,为训勉亲侄而写下《训侄侗四首并序》。如今你我细品研读,仿佛是家乡长老在促膝长谈,诲人不倦......
其序曰:“正统十二年夏,侄侗自故乡来省。念吾弟早丧,惟存此子,幼失教训,是以于爱亲敬长处世待人之理,多不能晓。留此数月,吾既丁宁诲导。今乃告归,虑其去远遂忘,特体昔贤遗意,用俗语为诗数章,写以诫谕。若能遵吾此训,是以邝氏佳子弟,否则,非所望矣。其敬听之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