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杨至成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部长,红军,井冈山杨至成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46年1月,赴苏学习达八年之久的杨至成回国,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政委、东北人民解放军军需部部长。为适应解放战争时期以运动战、阵地战、攻坚战为主,战争规模大、后勤战略物资消耗量大的特点,杨至成认为,没有充足可靠的、源源不断的后勤战略物资作保障,就无法保证战争的胜利。他常常告诫下属工作人员:“我们名为后勤,其实有些工作要做到前面去,只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已经是不够了。现在打仗,后勤有时还得起先锋官的作用。”因此,他狠抓后勤建设和后方基地的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军工企业。他还经常深入前线,进行调查研究,并把自己长期搞后勤工作的经验及留苏学习的理论同战争实际相结合,逐步向后勤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目标迈进。充足的后勤战略物资的保障为辽沈战役及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为此,在参加1948年12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的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杨至成领导下的军需生产工作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的高度评价。
东北解放后,东北野战军(四野)入关,先后进行了平津战役和进军中南的战斗。杨至成先后任华中军区军需生产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建立了几十个军需工厂、仓库、医院和学校,帮助地方接收、巩固和筹建了几十家工厂企业,保证了军队的后勤供应,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为中南六省后来的剿匪建政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后勤供给创造了物质条件。在抗美援朝的三年中,仅中南军区后勤部就先后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抽调组建后勤保障机构50多个、50000多人,同时调运各种军需物资27万多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杨至成 - 毛泽东与杨至成的将帅情
毛泽东对杨至成说:你这个供给部长管了我好多年的饭,今天就让我管你一顿饭。毛岸英、毛岸青对杨至成说:决不要忘记我们在莫斯科的同居。毛新宇说:在我军优秀的高级干部中,与我们家关系这么密切的,杨至成同志是一位特殊的人物。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领袖和人民军队的统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与不少高级将领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与被称为红军大管家的杨至成将军几十年的将帅情,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1927年6月,杨至成从黄埔军校五期毕业后,分配到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任连指导员。8月1日,他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1月12日,又随朱德、陈毅参加了湘南起义,起义军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后,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杨至成任师部副官长。4月下旬,朱德率部去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杨至成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5月4日,朱毛两支红军举行了会师大会,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6月下旬,在保卫井冈山的龙源口战斗中,杨至成英勇杀敌,身负重伤,被送到红军医院去养伤。7月上旬,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外出作战,战伤未愈的杨至成被任命为井冈山留守处主任。当时,山上的伤病员达800多人,占全体人员的六分之一,困难巨大。不仅医疗院所设施简陋,而且医生极度缺乏,更困难的是缺少医疗器械和药品。许多红军伤员因为得不到起码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小伤拖成了大伤,大伤导致残废,甚至失去生命,为了挽救战友的生命,杨至成和医院、医疗所的同志一起,千方百计想办法,上山采挖中草药,用来为红军战士医伤治病。井冈山的竹子多,他们便用比较粗的竹筒制成消毒盆、便盆、脓血盆,把竹片削薄用火烤弯后,制成一把把镊子;担架和手术床等,也都是用竹子做成。最困难时,医院连消毒用的盐都找不到一点了,为伤员洗伤口只能用白开水。7月底的一天,杨至成顾不得自己尚未痊愈的伤口,动身去永新找毛泽东。毛泽东听完杨至成的汇报后,极为关切地说:“是呀,我们好人没有吃,没有穿,是不大成问题的。但伤员就不一样了,他们为革命流了血,我们一定要照顾周到,不然会影响战斗情绪。这不单是个伤病员的问题,而要看作是一个战斗问题。如果不医治好伤病员,传到部队去,就会在战士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说对伤病员的医疗看护工作,非常重要,是一个政治任务!”毛泽东接着问:“具体要我解决什么问题?”杨至成回答说:“解决钱和药的问题。”毛泽东说:“好吧,你到31团去,到军医处去分点药带回去,要经理处想办法分一些钱给伤病员用。你看需要多少钱呢?”杨至成不好意思地张张口说:“200块大洋吧!”毛泽东说:“好,就这样!”他随手写了一张条子,要他交给31团团长朱云卿去办。随后,他又向杨至成讲了一下革命斗争的形势,指出当前困难是很多,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要杨至成回去转告伤员,安心治疗,争取早日重返前线。朱云卿见到毛泽东的条子,找来两位处长落实。军医处长给他分了一些碘片和酒精;经理处长杨立三却手头无钱,但答应马上筹措。两天后才筹到160块大洋。杨至成已经很满足了。杨至成回到井冈山后,向伤病员传达了毛泽东的关怀和指示,使大家深受感动。大家表示一定要咬紧牙关,克服困难,争取早日康复,赶回前线杀敌。带回的160元,杨至成将其分成两份,60元用作补助伤病员的伙食费,100元交给王佐,要他利用老关系,到吉安市去买急需的药品。王佐避过敌人的检查,为井冈山买回了一批急需药品,使红军伤病员的治疗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已被剥夺了在党内军内的领导权。徒有虚名的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住在云石山上的一座古寺里,面对严峻的形势,心情十分郁闷。1934年8月中旬一个闷热的下午,已被降职的杨至成从驻地梅坑赶向几公里地外的云石山,去看望毛泽东。为了走捷径,他从一片稻田里斜插了过去。当他带着两脚烂泥,满头大汗,爬上近百米高的云石山,来到云山寺时,第一个看到的是贺子珍。贺子珍递给他一碗凉开水,说毛泽东正在后面的树林里乘凉、和人聊天。杨至成赶到那里一看,只见在一棵大樟树下,毛泽东正和一个和尚模样的人,面对面地坐在石头上,一边摇扇子一边谈古论今。看见杨至成,毛泽东略略一愣:“噢,至成同志,你看我来了?”随后指着那位和尚模样的人介绍道:“他叫骆能和,比我小4岁,原先是云山寺的住持,他供的是福祖菩萨,据说是管天下太平、人间平安大事的。我们来后,占领了骆大师的地盘,他就搬到村里去住了。我劝他干脆还俗,娶妻生子算了,他正在考虑呢!”骆和尚笑笑说:“毛先生是个有学问的人,经常和毛先生聊聊天,能受到许多教益呢!”骆和尚走后,毛泽东引杨至成回到屋里,问道:“至成同志,我的朋友现在不多了,你还敢来看我!”杨至成看看脸色有点憔悴的毛泽东,心头一热,差点掉下泪来,说:“毛主席,您比过去可瘦多了,要注意身体呀!”
上一篇:梁林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