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英迪拉・甘地夫人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甘地,印度,她的英迪拉・甘地夫人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夏斯特里的死讯传到印度首都后,一场激烈的继承权争夺战又展开了。为了阻止德赛的再次上台,辛迪加派看上了毫不起眼的英迪拉,当时的国大党主席卡马拉奇认为英迪拉在全国都享有盛名,且又是尼赫鲁的女儿,故推选其出战总理一职,并获得十个邦的首席部长所支持。故此,英迪拉宣布参选,并于议会两院中获得355票,超过德赛所得的169票逾倍,成功当选印度第三任总理。
英迪拉 甘地继任总理后,起初由于缺乏执政经验,她颇为小心谨慎,显得魄力不足。但她善于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很快她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显示出来,雷厉风行和果断成了她办事的风格。" 英·甘地就任头一年政绩斐然。国大党内那些对她的能力抱怀疑态度的人,也对她增加了信任感。而以为这个年轻的女总理好驾驭的辛迪加派,对她初步显露出的才华感到吃惊,对其办事锋芒的锐利颇有疑惧。党内外尽管对她的政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对她具有政府领导人的才能则很少人再怀疑"。
1967年2月,在印度第四届人民院的选举中,英迪拉在国大党面临着极大困难的情况下,领导本党取得了胜利,由她组成了新一届政府。然而,踌躇满志的英 甘地却不得不与党内的辛迪加派和右翼保守势力周旋乃至摊牌,她渴望在执政党中建立起自己不可动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她不想向任何人妥协,国大党的分裂在所难免。
在1967年国大党年会上,辛迪加派成员之一尼贾林加帕当选党的主席。他指定的工作委员会绝大多数成员属右翼和辛迪加派,英·甘地提名的几位左翼候选人均被拒绝。英·甘地为了摆脱辛迪加派的控制,为了增加在与辛迪加派交锋中的政治资本,提出了一系列激进的政策。结果,党内纷争加剧,辛迪加派和右翼公开反对英甘地的政策。
例如,英甘地提出的对大银行实行国有化的政策,就遭到代表党内右翼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德赛的抵制,他甚至公开说:"只要我是财政部长,这件事就不能实行;如果总理非要做,她就自己当财政部长吧。"英·甘地毫不示弱,1969年5月解除德赛财政部长的职务,自己兼任财政部长,但仍希望德赛留任副总理一职,德赛拒绝留任,退出内阁。
与辛迪加派的摊牌则因总统的去世而提前到来。1969 年5月,总统扎基尔·侯赛因病去世,需要选举一位新总统。在选举总统的过程中,英·甘地与辛迪加派的斗争达到了白热化。在国大党内提名总统候选人时,英·甘地就与辛迪加派针锋相对。辛迪加派为加强自己的地位,提名其成员桑吉瓦·雷迪为候选人。英 甘地认为辛迪加派的目的是利用总统权力牵制她,便提名贾·拉姆为候选人。结果在党内表决时,雷迪得到多数票。在总统选举时,作为党的领袖,英迪拉没有支持本党的候选人雷迪,转而支持现任副总统瓦拉哈吉里·文卡塔·吉里作为独立候选人竞选,同时,号召国大党的两院议员和邦立法院的议员不要受任何约束,只凭良心投票。结果,吉里当选。英迪拉大获全胜。
内外政策
印巴战争中的英迪拉和叶海亚·汗早于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之始,印度与巴基斯坦已经就国土、政治等问题不断发生冲突,更于1947年和1965年分别发生了两次印巴战争,死伤无数。当时巴基斯坦本身被印度领土分割为不相连的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当时大部分政府官员、军队等都是西巴基斯坦人,引起了不少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的不满。1966年,东巴基斯坦成立了人民联盟要求实行联邦制,令东巴能得到自治权利以及经济独立。在1970年的巴基斯坦大选中,人民联盟获得大胜,并于翌年与总统会谈要求自治但遭到拒绝。1971年3月25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颁布了军事管制条例,将人民联盟的骨干成员逮捕,引起东巴基斯坦人的强烈反对。由于大批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涌入印度国境避难,印度遂以此为契机通过了协助东巴基斯坦分离分子的决议,于1971年4月开始对西巴展开零散的攻击,并于同年11月21日展开大规模进攻。12月16日,萨姆·马内克肖指挥的印度军队战胜了驻守东巴基斯坦的守军,身为总理的英迪拉宣布于翌日停火,第三次印巴战争随之结束。及后,东巴基斯坦在印度协助下独立,成为现时的孟加拉国。
在1971年的战事中,美国曾派遣第七舰队到孟加拉湾戒备,并警告印度不要利用东巴基斯坦的种族屠杀为借口,而对西巴基斯坦、以及有主权争议的喀什米尔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攻击。美国的这种行径令印度与其的关系更加疏远,有见及此,英迪拉开始加速制定一系列新的国防以及外交方针。印度和苏联在之前已签订友好与合作条约,亦令印度在这次战事中获得更多政治以及军事上的支援,从而在这次战事中获胜。
英迪拉·甘地战后,英迪拉邀请新任的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布托到西姆拉作一星期的会谈。在谈判几乎破裂之际,印巴双方突然签署了西姆拉协定,注明喀什米尔地区的主权争拗应以谈判与和平方式解决。英迪拉因此和约被印度舆论猛烈批评,认为她应该利用手上的93,000名巴基斯坦战俘作为筹码,以取回喀什米尔的土地。但这项条约确实减低印巴双方在不久将来会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从而亦避免了联合国或其他国家干涉事件。在不抵触一些敏感问题的前提下,英迪拉允许印巴贸易正常化,但很多其他往来则仍冻结多年。
由于英迪拉感到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对印度构成威胁,及认为两个超级大国并无意促成印度的稳定,故加速了本国的核发展。1974年,印度成功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拉进行一次不公开的核试,是次核试的非官方代号为"微笑的佛祖"。虽然这次核试是被形容为以和平为目的,但毫无疑问地印度在当时已成为新晋的、世界第六个核国家。这次举动亦导致了日后巴基斯坦的核发展。
经过1960年代的农业改革以及政府的资助下,印度由长期粮食短缺转变为粮食出口国,亦令商业作物更多元化,这次改革亦被称为"绿色革命"。与此同时,被称为"白色革命"的向学童提供牛奶的计划也有效地解决了营养不良问题。印度的政策也带来了工业的发展。
紧急状态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逊与英迪拉·甘地英迪拉政府在1971年大选获胜后开始面临重大考验。官僚主义及贪污等都令国家的经济和管理出现危机。虽然绿色革命令印度低下层人士的生活获得一点改善,但改善的速度和幅度并不足以应付巨大的失业率。另外,政府又与桑贾伊·甘地的马鲁迪公司签订合约授权他们去生产首批本地生产的车辆,但这家公司一辆车也没能生产出来。
英迪拉亦被指为独裁统治。看起来,在与辛迪加派和德赛的争斗中,英·甘地占了上风,但是,党内矛盾和积怨却越发深厚了。辛迪加派和德赛不肯就此罢手,他们利用其在国大党工作委员会中的微弱优势,对英·甘地实行制裁,1969年11月2日他们宣布英 甘地被开除党籍,同时,要求国大党议会党团重新选举领袖,一心要把她从总理位置上拉下来。国大党议会党团的280人中的220却投票支持英迪拉,其余62人却分裂出去另组国大党组织派,这次分裂不仅党元气大伤,还造成了整个国家人们观点上的不一致和政治倾向的转变。同时,英·甘地为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变得更加强硬和专横,政策也更加趋于激进。党内民主越来越缺乏了,而党内专制的传统却用到了极限。
上一篇:曹磊(演员)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