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昆体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雄辩,罗马,儿童昆体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他是教育史上大大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是鼓励的,能激发他们兴趣的。,
基本内容
昆体良(MarcusFabiusQuintilianus,约35―约95年)是公元1世纪 罗马最有成就的 教育家。他出生在 西班牙,其父在 罗马教授 雄辩术,颇有名声。昆体良少年时随父亲到罗马求学,受过雄辩术教育。他当过lo年律师。公元70年被任命为一所国立拉丁语修辞学校的主持人。由于在雄辩术方面的造诣以及在办学上的卓越成就,当 罗马帝国在 公元78年设立由国家支付薪金的雄辩术讲座时,他成了该讲座的第一位教师。昆体良在拉丁语修辞学校工作了二十年左右,大约在公元90年左右退休。在担任教师的同时,昆体良还兼任律师,这使他有可能以当律师的丰富实践经验充实 教学内容,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昆体良退休后,专门从事著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写成了《雄辩术原理》(12卷,约合中文六十五万字)。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昆体良的 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文艺复兴时期,久已失传的昆体良的著作从积尘中被重新发现,立即光彩夺目,使厌倦了 经验主义的 人文主义者为之倾倒。
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公元35~96 )―― 古罗马时期的著名律师、教育家和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
昆体良(公元35~96)生于西班牙北部,先在罗马受教育,然后回西班牙当教师,西班牙籍的罗马公民。公元68年应召到罗马,由 罗马皇帝授予他罗马帝国第一个修辞学教授职位。由于在雄辩术方面的造诣以及在办学上的卓越成就,当罗马帝国在公元78年设立由国家支付薪金的雄辩术讲座时,他成了该讲座的第一位教师。昆体良在拉丁语修辞学校工作了二十年左右,大约在公元90年左右退休。在担任教师的同时,昆体良还兼任律师,这使他有可能以当律师的丰富实践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昆体良退休后,专门从事著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写成了 《雄辩术原理》(12卷,约合中文六十五万字)。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演说术原理》约成于公元96年,后失落。文艺复兴时期,久已失传的昆体良的著作从积尘中被重新发现(1416年重新发现《演说术原理》),立即光彩夺目,使人文主义者为之倾倒。《演说术原理》一书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 教学方法论著。
昆体良在《演说术原理》一书中,不仅反映了公元前后二百年间罗马学校教育的实际,而且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培养演说家的 教育思想。他与 西塞罗一样,认为一个理想的演说家,首先必须是一个良善的人, 道德的生活比华丽的辞藻更重要得多。他对于教育事业怀有很大的信心,认为教育者应当看到儿童具有无限的潜在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天赋的素质在学习上固然是重要的,但不能因此抱怨只有少数人有能力可以 接受教育,而多数人是迟钝的;相反,大多数人是敏于理解和乐意学习的,那些呆笨的人如同不正常的事物一样,是非常少的。他竭力主张并多方论证了公共教育比私人教育优越的观点。他要求未来的演说家必须生活在最公开的和 阳光普照的 公共生活之中,要善于与社会交往,从而经常受到新的刺激和鼓舞。在学习上,他认为作为一个演说家,必须有广博的、稳固的知识基础。他特别强调文学教学(包括学习历史家、科学家和诗人的著作)的重要性,他说:“除非很好地、真正地打好基础,否则, 上层建筑就会倒塌。”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看到并提出了过去一直被忽视的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的重大作用问题。他对儿童心理特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教师必须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并彻底了解儿童能力的差异和倾向; 惩罚、 鞭打,乃至 嘲讽,只能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昆体良坚决反对体罚,认为这是对儿童的凌辱。他认为,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昆体良对儿童的天赋才能有很高评价,这是他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精华。他肯定 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指出儿童一般都生而具有智力活动与理解能力,愚纯和低能只是一种反常现象,是稀有的。他把 小学教育看作全部教育的基础。他不赞成罗马7岁入学的传统习惯,主张儿童应提早入学,但学习不能负担过重,教学中应多渗入游戏的成份。他相信游戏可以增强 儿童智慧,培养儿童的道德品格,不过不能让 儿童游戏过度。主张 学校课程不宜单科独进,而应该多科并进,对学生的精神是一种调剂,可以减轻疲劳,提高学习质量。他认为课程门类多,不致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因为青年的接受性强,接受量大,而且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长。
昆体良认为,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他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认为教师应该是有学识的,他们应该热爱儿童,耐心地教育儿童,注意研究儿童,讲究因材施教。他提出一个极有意义的愿望,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师抽出一些时间到初等学校去授课,以便研究儿童、研究教育儿童的方法。他强烈反对当时流行于罗马学校中的体罚,认为学生不学好,那是教育的过错,应该用竞赛、奖励、教师的关怀爱护和学科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去保证学童学习好。教师的鼓励和 榜样是使学生学习成功的有效方法。
昆体良重视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对于一个雄辩家来说,记忆力是头等重要的,它可以通过练习来得到加强和发展”。 在儿童年龄很小时,就要让他背诵许多优美的诗文,虽然他们还不能理解,但到了儿童能够理解时就会对他们大有稗益。在学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儿童的记忆力,使其得到不断地强化和充实。在昆体良看来,对于雄辩家的培养要"从咿呀学语开始,经过 初露头角的雄辩家所必需的各个阶段的教育,一直到雄辩术的顶峰。"
第一阶段:家庭教育。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幼儿教育是在家庭里进行的,父母、保姆、 家庭教师都是幼儿的教育者。尤其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第二阶段:初级学校。昆体良反对 古代罗马贵族聘请家庭教师的传统做法,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 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而学校教育则不同。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朋友的环境,而且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学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雄辩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昆体良认为,在初级学校中,儿童主要学习阅读和书写。昆体良在总结自己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基础上,对 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上一篇:王彩霞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