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夏鼐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考古学,中国,文化夏鼐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夏鼐 (1910.2.7―1985.6.19)原名作铭,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留学英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曾主持并参加了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北京明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对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研究,创造性地利用考古学的资料和方法阐明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并对当时中西交通的路线提出创见。,
夏鼐 - 简介
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字作铭,浙江温州人。1927年前在温州上学,1927年9月到上海上高中。1930年进燕京大学,次年转入清华大学。1934年7月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同年10月初,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的考古学部门。1935年夏改到英国伦敦大学攻读考古学。1939年秋二战在欧洲爆发,由英国经埃及返国,在开罗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一年余,才于1941年初抵达昆明。(伦敦大学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是战争结束后于1946年授予的。)回国后不久,便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任专门委员之职。后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曾一度应聘在杭州的浙江大学任教授。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
由于他在考古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和贡献,曾先后获得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院士、瑞典皇家文学历史考古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全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意大利近东远东研究所通讯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等荣誉称号。
夏鼐 - 生平概况
1934年夏鼐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获文学士学位。
1935年春夏鼐在河南省安阳参加殷墟发掘。1935~193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获该校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1940年在埃及开罗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1941~1942年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任专门委员。1943~1949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44~1945年在甘肃省敦煌、宁定、民勤、武威、临洮、兰州各地对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汉代至唐代的遗址和墓葬进行调查发掘。1945年他通过甘肃阳洼湾齐家文化墓葬的发掘,第一次从地层学上确认仰韶文化的年代早於齐家文化,从而纠正了原来关於甘肃远古文化分期问题的错误判断。根据发掘的层位关系修订了传统得学说,标志出这是中国史前考古学的新起点。1950~1982年任中国科学院(1977年以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1951年秋在湖南省长沙领导战国和汉代墓葬的发掘。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55~1956年领导黄河水库考古队在河南省陕县等地进行综合性调查发掘。1956~1958年在北京市昌平主持明代定陵的发掘。1979年起,被选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1982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1983年起,兼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1985年被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1959年起,被选为第二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4~1985年,先后被选为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院士、瑞典皇家文学历史考古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全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中东远东研究所通讯院士。
夏鼐 - 考古历程
1934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委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等,《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的编委会主任。
1974~1985年先后被英、德、瑞典、美 、意等国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或通讯院士。参加和主持的田野调查发掘有:殷墟,英梅登堡山城遗址,埃及的艾尔曼特,巴勒斯坦的杜布尔,四川彭山汉代崖墓,甘肃敦煌、武威、民勤等地一些古遗址、古墓葬,河南辉县、郑州、成皋、巩义、洛阳、渑池等地新石器、商代、汉唐遗址,以及湖南长沙战国墓和汉墓。
1956~1958年主持北京市明定陵的发掘。主要学术活动和成就有:确认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纠正了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J.G.安特生关于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撰《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对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系统的研究;
1950年在辉县发掘,第一次发现了早于殷墟的商文化遗迹;1951年在郑州调查,确认二里冈遗址为又一处早于殷墟的重要商代遗迹;湖南长沙的发掘,搞清了当地战国楚墓的演变过程;发表一系列关于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古代丝织品的研究文章,对中西交通史研究有贡献;发表一系列关于星图、蚕桑丝绸及晋周处墓黄金带饰的论文,为中国科技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著有《考古学论文集》、《考古学与科技史》、《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日文)等。主编并参加编写了《辉县发掘报告》、《长沙发掘报告》,主编《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和《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夏鼐 - 研究成果
在新石器时代的研究方面
通过1945年甘肃省宁定阳洼湾齐家文化墓葬的发掘,确认仰韶文化的年代比齐家文化为早,发表了《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一文,纠正了瑞典学者安特生关于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为建立黄河流域有关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正确的年代序列打下了基础。1977年,利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测定的大量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数据,写成《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一文,对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相当可靠的结论。
在商周考古学方面
通过1950年在河南省辉县的发掘,第一次在安阳以外发现比安阳殷墟为早的商代遗迹,从地域上和年代上扩大了对商文化的认识。1951年春,通过在河南省郑州的调查,首次确认二里冈遗址为早于殷墟的又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通过1951年秋在湖南省长沙的发掘,究明了当地战国时代墓葬的演变过程,为楚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方面
从50年代后期开始,发表了《咸阳底张湾隋墓出土的东罗马金币》、《新疆发现的古代丝织品──绮、锦和刺绣》、《综述中国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等论文。根据中国各地出土的丝织品、外国货币及其他具有外国风格的遗物,阐明汉唐时代中国与中亚、西亚,特别是与波斯和东罗马帝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并对中西交通的路线提出创见。
上一篇:南宫残花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