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摩诘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寒梅,故乡,山水王摩诘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烽戍(一作火)断无烟。
对王维诗的一点质疑
萧民
最近,由于教学的需要,我又反复地阅读了一些王维的代表作品,读到《使至塞上》,觉得这首诗“居延”与“萧关”两个地名的位置应当对调一下,才符合实际,才顺理成章。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不妨先把原诗录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这首诗描写了这次长途跋涉的见闻,揭示了唐代疆土的广阔辽远。“居延”在哪里?在现在的甘肃张掖西北;“萧关”在哪里?在现在的宁夏同心(一说“宁夏固原”)。事实上,王维奉命从长安出发,是先经过“萧关”,然后再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到“居延”。如果把两个地名对调以后,意思才顺畅,合乎实际,合乎逻辑。二者对调之后,全诗的大意便是这样:
轻车前往,要到哪个边塞宣慰呢?经过一段旅途跋涉,我已经过了萧关。我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又像展翅北飞的归雁一般飞到了天边。
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黄河上一轮落日显得格外大而圆。
我到了居延见到巡逻侦察骑兵一问,才知道边塞守将的指挥部还在离这儿很远的燕然山。
我推测,王维的原作本来是“萧关”在前、“居延”在后,可能后人在传抄过程中,发生了地名错位的情况。古人的诗文,主要靠传抄流传,误抄的情况会屡屡发生。再说,“居延”的“延”、“萧关”的“关”的韵母分别是an,uan,位置弄错了也不影响押韵,出了错误不容易发现。第三,古人的地理概念不是特别精细。都在大西北,也就不那么求真了。施蛰存先生《唐诗百话》一书在分析这首诗时指出:“王维的地理概念,似乎有错误。萧关在东,居延在西,如果过了居延,应该早已出了萧关。”我和施先生的看法不谋而合。本人斗胆,想给大诗人王维的名篇订正词语倒置,如有不妥,还请教专家多加指点。
杂诗(王维)
杂诗(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1)著花未:开花没有。
【译诗】
你从故乡来,该知道故乡事,请告诉我,你来时我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
【赏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守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一、王维山水诗的创作基础
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一些描写这方面内容的诗句。陶、谢以来,山水田园生活已经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并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王维在前人的基础上踵事增华,学陶之自然浑成,取谢之细丽精工。加之王维有高度的文学、绘画和音乐修养,因此,王维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作,成为诗坛上开宗立派的大师。此乃其山水诗形成的文学基础。
纵观王维的一生,大约可以四十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涨,充满济世之志。并写下了很多咏政诗,边塞诗,风格也较为热烈豪放。四十岁后,随着李林甫执政,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他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的闲适的生活道路。他先是在终南山、蓝田、辋川等了隐居,身为官吏,却全身远祸于林下。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此乃其山水诗。创作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二、 王维山水诗的基本特点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一)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蓝色绿堪染,水上有飞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