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海瑞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嘉靖,淳安,他的海瑞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海瑞在疏中对皇帝是非曲直不明,也提出尖锐批评:“目今朝廷官员,以皇上求得天桃天药,相率进香,相率表贺,并在全国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工部极力经营,取香进宝,户部也派人四出寻找天桃天药。陛下误举,诸臣误顺,几乎没有一人敢对你说真话的。许多大臣大都迎你所好,而阿谀奉承,昧着良心,来歌颂陛下,这样下去还了得啊!”对于朱厚熄求长生不老,海瑞指出,陛下的错误太多了,但最大的错误是在于修醮,求长生不老。你想想,尧、舜、禹、汤、文、武都是古代圣贤,也未能久世不终。自汉、唐以来也没有见到一个方士能活到现在。你所尊崇的陶仲文,是教你长生之术的,然而,陶仲文不也死了吗,陶仲文既然不能长生,陛下到哪里去寻求长生不老呢?”海瑞对皇帝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之后,也提出不少具体建议,希望朱厚熄能潜心管理朝政,做到“敦本行以端士习,止上纳以清仕途;久任吏将,以责成功,练选军士,以免招募。”综观全部疏文,海瑞对皇帝是赤胆忠心的。不过,在封建专制极权的制度下,这样指责皇帝,在封建社会是很少见的。海瑞确实是有过人的胆量的,为了本阶级的利益,他冒死上了《治安疏》。
果然,皇帝看了这道疏文之后,十分生气,把疏文丢在地上,表示对海瑞的愤慨。但想了一想,却又捡了起来,觉得海瑞的言辞确是击中了自己的要害,便叹口气说:“此人倒比得上比干,只是我并不是纣王啊!”但朱厚熄还是不能愿谅他,下令“赶快把海瑞抓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佩服海瑞的骨气,想袒护他点,就告诉朱厚熄,说海瑞是书呆子,上疏之后,连棺材都买好了,看样子是不会逃跑的。朱厚熄愣住了,虽然没有立即把他抓起来,但过了几天,还是命令把海瑞交锦衣卫讯问,定了死罪。《治安疏》可能产生的后果,海瑞自然是清楚的。所以他在上疏之后,便将仅有的二十两银子送去给他的同乡好友王宏诲,拜托办理后事,回家以后,自己买了一口棺材,并把家中僮仆一一遣散。他知道,皇帝一定要治他死罪的。他曾经感慨地对王宏诲说:现在医国的只有一味甘草,处世的只是一味乡愿。海瑞被判了死刑之后,朝中正直的大臣对他表以无限同情,但慑于封建帝王的淫威,谁也不敢公开出来打抱不平。当时有个广西人何以尚在户部当司务,也算是海瑞的同事,上疏要求释放海瑞,朱厚熄立即命令将他逮捕入狱,严刑逼供。徐阶当时在京任首辅大臣,他比较正直,有时乘工作之便,也劝朱厚熄不要加罪海瑞,朱厚熄也明白海瑞的话虽然刻薄,但也不得不承认海瑞说的都对。在这种情况下,海瑞虽然判了死刑,朱厚熄却始终没有命令执行。而掌握锦衣卫的太监,因为海瑞上疏矛头是对准方士,多少也有点同情海瑞。皇帝不下令处斩海瑞,他们也绝不会去催办。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冬天,朱厚熄病死了。狱吏知道海瑞不但要获释,而且还要当官的,就办了酒席来请海瑞,并告诉他皇帝已死,海瑞听了痛苦不已,把刚才吃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说明海瑞虽然骂皇帝却是忠于皇帝的。不几天,海瑞被释放,复任户部云南司主事,随后又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隆庆元年(1567年),调任专管皇帝玺印的尚宝司司丞,之后又调任大理寺寺丞,专管平反冤狱。这一年冬天,调任南京右通政。海瑞出狱后被很快提升,这和徐阶、朱衡等的提携是有关系的。
海瑞 - 教育治学
教育
清官代表海瑞的母亲和孟母一样,也是个年轻的寡妇。她和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在偏远的海南岛过着清贫苦闷的生活。她一手打造出了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清官符号。海母和孟母一样,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海瑞年幼时期,海母就让他读《孝经》、 《尚书》 、《中庸》等圣贤书,树立儒家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而且,海母还粗暴地捏碎了小海瑞天真无邪的童心,剥夺了他作为儿童的游戏权利。她不让小海瑞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玩耍嬉戏,而是“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小海瑞只要冒出玩耍的念头,就会遭到母亲义正词严的一通教育。所以,海瑞打小就不“戏谑”,总是一本正经,老气横秋,甚至可能连笑都不会。在母亲怪异极端的教育下,他形成了孤僻的心理,得上了自闭症,这导致他成人后也总是和别人相处不好。海母用自己的强悍意志始终主宰着海瑞的精神世界,致使海瑞几乎成了海母的精神翻版。在海母严于律己、严于律人的处世哲学中,有着明显的自虐和他虐倾向。这种倾向,使得海母和海瑞都具有严重的道德洁癖。在海母残酷的教育之下,海瑞始终不知幸福为何物,甚至还总是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幸。他一生娶过三个老婆,纳过两个妾。第一个老婆生了两个女儿,因为和海母不合而被海瑞休了。第二个老婆进门不到一个月,又因为相同的原因被赶出家门。第三个妻子也在盛年之时十分可疑地暴死。而此前,他的一个妾也自杀身亡。海瑞的不幸婚姻和海母有着莫大的关系。孝子海瑞甚至到了三四十岁时还和母亲同屋而睡。在海母的铁腕之下,海瑞完全无法独立。
治学
海瑞一生的治学,以刚为主,因而自号刚峰,天下称为刚峰先生。曾经说:“要想天下清明安定,一定要实行井田,不得已而为限田,又不得已而实行均税,尚可存古人的遗意。”因此自从做县官直至巡抚,所到之处力行清丈,颁行一条鞭法。意图主张在于有利于老百姓,而行事不能没有偏差。
海瑞祖居在海南琼中石峡村,东依海公山,地势顺山顺水。石峡村现存有海氏世居遗迹,海氏家族祖墓四座,明始祖海公之墓(海答儿渡琼始祖之墓)、皇明淑孺人吴氏墓(八世海一龙之墓)、十二世祖海见龙之墓、海忠介节母诰封太泰人谢氏墓(海瑞母之墓)。明嘉靖28年,海瑞回石峡村祭祖墓住了25天,耳闻目睹官军杀黎族同胞,非常愤慨,为他后来写《治黎策》、《平黎疏》提供了依据,海瑞的这两篇奏疏,阐明处理民族矛盾的意义及方法,驳斥当时一些人的大汉族主义倾向,为海南民族团结以及改善黎族人民的地位诚心尽意,也是海瑞爱民思想的一个表现。海氏家族在当地向来行善施仁,后来出了一代忠臣海瑞,石峡村人民群众对海氏家族素怀敬意。历年来,每逢清明节期,人们带着香烛纸钱,鱼肉鸡鸭等前往海氏家族进行拜祭,添土护墓。海瑞祖居遗迹是当地人民群众自动保护下才保存至今,不仅可供人们观赏,在历史研究上也有一定的价值。
海瑞 - 评价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对海瑞的评价:“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入骨三分。
《明史》记海瑞“秉刚劲之性,憨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 著名历史家黄仁宇在他的名著《万历十五年》中对海瑞的评价和《明史》有所不同,他写海瑞的标题是:《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海瑞 - 文化流传
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
上一篇:郑亮(演员)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