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游曦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女兵,敌人,武汉游曦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游曦(1908―1927)著名革命烈士。原名游传玉,女,重庆巴县人。游曦是英勇无畏的共产主义女战士。她冲破封建枷锁,投笔从戎。后参加广州起义,献身羊城。
,简历
生平简介
原名游传玉,重庆渝中区人。1923年夏,进入四川省立重庆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在校期间受肖楚女影响, 先后加入革命组织“平民学校”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领导群众运动的骨干。游曦是英勇无畏的共产主义女战士。她冲破封建枷锁,投笔从戎。后参加广州起义,献身羊城。
人物简历
游曦,女,原名游传玉,1908年3月26日生于四川省巴县大阳沟(后划入重庆市)一个手工业家庭;16岁就读重庆女二师时,在教师、著名共产党人肖楚女启发教育下,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加入共青团,走上革命道路。
18岁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随军校学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不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随教导团由南昌、赣州到达广州,任教导团共青团工作队长(支部委员)、女兵班长。
1927年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发动“广州起义”,游曦随教导团参加工农红军起义行列,她所领导的红军女兵班编入预备队,担负团部的警卫工作。
起义的第二天,游曦奉命带领全班女战士到珠江北岸长堤阻击从对岸反扑过来的国民党军队;当晚10时,起义军主力已撤出市区,她们未接到撤退命令,仍坚守在天字码头,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13日,国民党的反动军队在英、美、日帝国主义的炮舰支援下,蜂拥向珠江北岸进攻;女兵班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激战;在危急关头,游曦派一战士回总部联系,并令她转告总部,“宁愿流尽一滴血,也要保卫苏维埃政权”;同时,指着飘扬在阵地上绣着斧头镰刀的红旗,向负伤的同志说:“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要高举这面红旗,与敌人拼到底。”不久,敌人又向她们反扑,游曦指挥全班,甩出最后的手榴弹,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后来,当敌人再次发起进攻时,因没有子弹,游曦随即与敌人拼刺刀,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壮烈牺牲。[2]
战斗结束后,敌人为了泄愤,竟然丧心病狂地将烈士衣物全部剥光,肢解成块,陈放在天字码头“示众”。[3]
个人履历
1925年冬,进入重庆中法学校四川分校学习,不久即转为中共党员,并担任该校党支部委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并负责该校学生会和重庆学联的工作。
1926年初,负责重庆市妇联的筹备工作,同年4月1日,被选为重庆市妇联宣传部主任。暑假期间,动员女学生中的党团员到磁器口、菜园坝的丝厂去做女工的教育工作,并在磁器口办起了夜校,建立了工会组织。
1926年12月,进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1927年5月,到武汉国民政府新组建的中央独立第一师第一团宣传队工作,随军讨伐叛军夏斗寅。在咸宁,孤身一人捉住了逃跑的土豪。 1927年7月,到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任第一营女兵班班长。11月,在广州参加了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并于12月11日率领女兵班参加武装起义,当国民党军队于13日进行反扑时,她率领女兵班赶往长堤阻击敌人,同十倍于己的敌军进行激烈战斗。子弹打完后,指挥战友们甩出最后几颗手榴弹,端着上了刺刀的钢枪,冲向敌人,展开肉搏,在战斗中与全班战友一起壮烈牺牲,年仅20岁。
幼年纪事
1908年3月26日生于四川省巴县嘉陵江畔的大阳沟(后划入 重庆市)的一个 手工业家庭。游曦的父亲游正华,以织土布为生,母亲吴氏生下五个孩子,只养活了游曦和大儿子游传禄。游正华积劳成疾,因没有钱医治而早逝,遗下传玉和传禄,由吴氏抚育。 1924年,游曦考进了重庆女二师学习,在萧楚女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她如饥似渴地学习 马克思主义著作,积极投身 社会活动,并参加了共青团,走上了革革命的命道路。坚定革命
1923年底,北伐军控制了四川局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在四川招生。游曦毅然投笔从戎,和李淑文(后来改名赵一曼)等180多人被录取。入选名单在《新蜀报》公布后,游曦母亲和亲友都劝她不要参军。她说服了母亲,顶住世俗偏见,抱着革命理想,乘船东下,抵达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所在地武昌兰陵街两湖书院。游曦在军校刻苦学习,自觉磨练,不论是政治理论,还是军事技术,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献身意志也更坚定了。
l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消息传至武汉军校,游曦与进步的同学们都十分愤慨,立即在校园内贴出“打倒新军阀蒋介石”、“打倒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等革命标语。他们为警告暗藏在校内的反动分子,在校门贴出了“是革命的站拢来”,“不革命的滚开去”的对联。他们发起了清校运动,查出了一批反动分子,送卫戍司令部查办。4月22日,军校和各界群众在阅马厂举行了讨蒋大会,游曦的区队参加警戒工作。
5月间,夏斗寅叛变,叛军到达距武昌仅四十里的纸坊。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生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部分学生,编成中央独立师,与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二团和第七十五团组成西征大军,由武汉卫戍司令叶挺率领。游曦参加独立师出发西征。她年纪小,但机智勇敢,处事果断。一天,独立师的女生队接到农民报信,派李淑文、胡兰畦等战士夤夜出发,到距成宁十多里的二个乡村,逮捕被群众称为“活阎王”的土豪何颜旺。游曦留在驻地站岗。一天早晨,当地妇女解放协会会员黄阿凤喘着气跑到女生队驻地,向游曦报告发现“活阎王”何颜旺进了城。游曦立即奉命和群众前往追捕,在黄阿凤等姊妹协助下,将何颜旺逮捕归案。李淑文、胡兰畦等人异口同声地称赞游曦能干,她却谦逊地说是大家的功劳,是群众的功劳。游曦经过战火的洗礼,已锻炼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战士,并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夏斗寅叛乱被平定后,武汉军校恢复建制,照常上课。7月中旬,武汉形势因汪精卫集团背叛而恶化。武汉军校未毕业的学生,一部分编入叶挺、贺龙部队,一部分改编为军官教导团,游曦、郑梅仙、廖德璋、曾宪植等三十多个女兵,分配到教导团。教导团从武昌到九江,经南昌到赣州后,团长改由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兼任。教导团越过五岭,经南雄直奔广州。在途中,团长叶剑英十分关心体弱的女兵,鼓励她们坚持到底。游曦等女战士受到鼓舞,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同男战士一起,跋涉千里。十月初,教导团到达广州,驻在北较场四标营。
事件回忆
1927年0月的一天夜晚,游曦和钱瑛到东较场的陆军医院找女生队的战友益志、天春谈心。她们回忆了武汉军校的战斗生活,当议论到国民党大屠杀事件时,游曦怀念起自己的启泉老师萧楚女,十分悲动。钱瑛安慰她说:“我们不要难过,革命不会落空的,烈士的鲜血不会自流,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天亮的时 候侠到了,广州会是我们的。她们谈论到很晚才回四标营。11月26日,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作出了广州起义的决定,11月28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号召暴动宣言》。教导团的党组织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准备武装起义的指示,在团内成立了“士兵训练委员会”。游曦是教导团共青团支部委员、女兵班班长,她怀着对敌人深仇大恨,苦练杀敌本领,积极协助共青团委书记唐维工作,带领女兵班的团员到工厂,发动妇女起来斗争。”
上一篇:刘泊霄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