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孝贤纯皇后(历史人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乾隆,皇后,雍正孝贤纯皇后(历史人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皇后故去两年后,宫中又迎来新春佳节,在热闹繁忙之际,乾隆独自一人来到皇后居住之地凭吊:椒阁蛛尘落玉筵,华镫�A过意凄然。那忘琴瑟娱良夜,忽寂珩璜向两年。到底日哿�梦远,惟余景会一情牵。内人例事迎佳节,勉强酬春付管弦。
乾隆十三年七月,皇太后命乾隆册立那拉氏为皇后,乾隆勉强遵从皇太后懿旨,次年仅仅晋封那拉氏为皇贵妃。在诗中他坦率地写了这样一句:六宫从此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又自注道:"遵皇太后懿旨册封摄六宫事皇贵妃礼既成,回忆往事,辄益惘然。"
乾隆十五年是皇后去世的第三个年头。在皇太后的一再催促之下,皇帝只得勉从懿旨,立那拉氏为皇后。乾隆在立后之前特地乾隆静安庄向先皇后告知此事,并为此大大解释一番,他说与先皇后举案齐眉,白头偕老是我的夙愿,续弦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呢,必定要有人孝顺太后,下率九位,这是一个要缺,不容虚置。他在诗中说“六宫此日添新庆,翻惹无端忆惘然”。又说:“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故剑久相投。”
八月十三日,皇帝四旬万寿,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能不强作欢颜,内心却依然想到的是孝贤皇后之死:净敛缃云碧宇宽,宜呖嘉兴物皆欢。中宫初正名偕位,万寿齐朝衣与冠。有忆那忘桃花节,无言闲倚桂风寒。晚来家庆乾清宴,舰眼三年此重看。
他每年都在皇后忌日时,亲自前往静安庄酹酒。乾隆十六年他奉皇太后第一次南巡,他预知南巡期间在外,无法准时在皇后忌日当天赴祭,因此特别在出发前(正月七日)预行致祭。纵然如此,在南巡的路上,他也未尝忘记孝贤皇后。到了三月十一日她的忌辰当天,他“虽预祭以申哀,更临而余痛”。由於无法亲往静安庄致祭,因此他只好“北云遥望”,成诗抒情。而五月四日南巡回来不久,他便又亲往静安庄去祭奠。补上了三周年这天未到场之憾:“忽过三年一瞬耳,那堪厚夜永思之。无奈从兹将日远,肩舆命去意迟迟”。
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
乾隆十九年(1754)五月,乾隆帝谒盛京途经科尔沁时,遇到了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当公主与额驸达尔汉亲王色布腾巴尔珠尔一起侍宴时,乾隆帝面对着24岁的和敬公主,不由得想到了她的生母孝贤皇后,心里又是一阵酸楚:“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
之后他来到盛京的清宁宫,不禁想起乾隆八年皇后曾伴随他来此度过的美好时光,而“怆然忆昔年”,并自注:“癸亥年来时,孝贤皇后相随,抚今追昔,有感于怀”。
自从孝贤皇后过世之后,济南城成了他永远的伤心地。此后,他在每次东巡或南巡途中,凡是经过济南时都绝对不再入城,在他所作的诗句中,每每可见他难平的憾恨伤痛。而其中最感人的一首便是他第四次南巡时所作的《四依皇祖南巡过济南韵》,诗中更明白地说出他心中难以平愈的伤痛:
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莫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乾隆不入济南城次数,据史书所载共八次,事见《御制诗五集 卷三》所载:戊辰春初次东巡驻跸济南,孝贤皇后于此遘疾,遂至不起。嗣后自辛未逮今甲辰凡八度经过皆弗入城。)
他每到东陵多住在盘山的静寄山庄。在祭顺治和康熙帝的诗文中总是充满了颂扬思慕之情,祭过两帝之后,他必定会到孝贤皇后陵去酹酒,他对孝贤皇后,总是有表达不尽的情意。乾隆19年和乾隆21年他曾经两度前去祭拜。而乾隆二十五年,他以半百之年,再到陵上祭奠:
孝贤皇后陵酹酒
谒陵之便来临酹,设不来临太矫情。我亦百年过半百,君知生界本无生。
庚回戌去诚倏尔,
注:先后以戊辰仙逝,今庚辰倏一纪矣。
日夏夜冬有底争。
扫却喜愁归静寄,盘山山色实相迎。(《御制诗三集 卷三》)
乾隆二十八年,他去陵前酹酒时告诉她,她在世时尚在怀抱的两个小孙子如今已经娶妻成家。
乾隆三十一年当他56岁时,酹酒时他更感慨“生前恩不尽,别后事斯多”。
乾隆三十五年他60岁,在皇后陵前酹酒时又感慨万千的说:“六旬我独庆,百世汝称贤”;但在寂寞与思念的心情下,他同时却也劝告自己要“达观息多恋”。
乾隆三十九年,他已64岁,又去祭陵时,虽再度劝告自己“余恋只宜捐”,但所反映的,其实还是对她的不了之情。
乾隆四十五年,他71岁,他来到皇后陵前,感慨“幻景徒惊速,故人不��遗”,同时他告诉皇后:我们的曾孙当前已经完婚了,睡中的你可曾听说了吗:“曾孙毕姻近,眠者可闻知”。
乾隆四十八年,他73岁,又去祭陵,对于二十多年共同生活的往事仍念念不忘:“事远重提处,能忘独旦歌”。
乾隆四十九年,他74岁,喜得玄孙,也不忘将这一消息告诉她:昔日漫教思老伴,开年且喜得玄孙。注:孝贤皇后与予齐年,亦当古稀有四,视玄孙矣。
乾隆五十二年,他77岁,在赴陵酹酒所作诗中,又惆怅地怀念起她的温柔窈窕:拜瞻礼既毕,胜水峪临前。追念吟窈窕,不孤谥孝贤。春秋复三岁,参昴共千年。可识元孙获,思之益怅然。
自从与结发贤妻白头偕老的愿望随着运河中的春水一去而不复返地流逝以后,皇帝所企盼的只是在另一个世界与孝贤皇后重逢。乾隆55年春天,他在孝贤皇后陵前表白了这一心愿:
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
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80岁的皇帝对地下的妻子说,我与你阴阳相隔,无法把这么多年的经历与苦楚一下子都告诉你。想起当年与你度过的一个个冬夏日夜是多么美好,唯一能够安慰的是,和你相会地下的愿望再过不到二十年就能实现了。
乾隆六十年,他亲往皇后陵前酹酒三爵,仍是余情未了: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你先走了,剩下我一个人,活得再长,又有什么快乐可言?)
最后一次至爱妻陵前,是嘉庆元年三月初九日,乾隆帝带着新即位的嘉庆皇帝一起祭奠。这年他已86岁,与孝贤皇后已阴阳分离整整48年,望着陵前高矗入云的松树,乾隆帝写下了这样伤感的诗句:
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在“四十八年分”句下,太上皇自注:孝贤皇后于戊辰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
相关文物
她的朝服现在就珍藏在故宫博物馆里,美艳不可方物,明黄色丝绸,上面用金线"雕梁画栋"地绣着龙凤齐飞,内胆是小羊皮和天马皮,领口袖口镶着银鼠毛和貂毛,金扣玉环,领子和披肩上点缀着无数翡翠、青金石、珊瑚、孔雀石和绿松石……
相关诗作
专家评价
郭成康:《乾隆正传》
乾隆一生倾心所爱的女人只有三个:结发妻子孝贤皇后、生母崇庆皇太后和最小的闺女十公主。当然,这虽说都是对异性的爱,但内涵又有区别。乾隆写给亡后孝贤的诗有上百首,是他所写的数以万计的诗篇中最见真情的佳作,就数量而言,写孝贤的诗却比写生母的诗差得远。乾隆写生母的诗有二百余首,这是包括乾隆最敬爱的皇祖康熙在内的所有人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其中自然有不少应景之作,但乾隆在诗中,也仅仅在诗中,才尽情地抒发了心底里对生母的真情。乾隆的精神世界十分丰富,他的感情非常细腻;就其个性而言,他又是个能爱能恨、敢爱敢恨的人。他的爱是深沉的,慷慨的,但又是十分吝啬的,凡不爱的人,他绝不表示一丝一毫的温柔之情。"诗言志",即使对乾隆皇帝也完全适用。用乾隆的御制诗来探索乾隆与皇太后之问的真正感情,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完全可靠的。
上一篇:刘鹗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