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唐杰忠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相声,他的,自己的唐杰忠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唐杰忠(1932年9月14日-2017年6月18日),汉族,生于北京,相声名家。1964年拜刘宝瑞为师,1974年开始与马季搭档,合作演出《友谊颂》、《高原彩虹》等相声。1987年央视春晚上表演《虎口遐想》,1988年央视春晚表演《电梯奇遇》等一系列讽刺相声。曾被评为“十大笑星”,曾获得“侯宝林金像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等殊荣。
2017年6月18日晚,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5岁。,人生经历
年少时期
唐杰忠,1932年生,山东省 黄县人(现 龙口市)。少年就读沈阳时,即学演相声。1949年参军做部队文工团团员,曾涉猎多种表演艺术,具有多才多艺的全面修养。1958年编、演相声《医生》、《探社》,分获 广州军区文艺会演创作奖。1959年 晋京深造,成为相声表演艺术家 刘宝瑞入室弟子,颇受教益。创作并与刘老师合演了相声《 柳堡的故事》,初试锋芒,即获好评。
调入央广
1964年在 罗瑞卿大将亲自关怀下,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先后与 刘宝瑞、 马季、 郝爱民、 姜昆等名家搭档。播演了《 找舅舅》、《 友谊颂》、《海燕》、《高原彩虹》、《 新桃花源记》、《彬彬有礼》、《父与子》、《英雄启事》、《新兵小传》、《照相》、《 虎口遐想》、《电梯的风波》、《歌唱流派》、《着急》、《楼道曲》、《辞职以后》、《 夫妻之间》等近百段相声。
影视表演
1974年及1979年,与 马季合演的《友谊颂》、《海燕》、《高原彩虹》、及《新桃花源记》等相声,分别被珠江电影厂及新闻电影厂拍成艺术片。1987年以后,又多次参加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在影片《京都球侠》、《超速》和电视剧《多棱镜》、《人怕出名》、《愉快的旅行》等影视剧中,均有出色的表演。
艺术经历
1995年, 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报联合主办全国首届 侯宝林金像奖电视相声大赛,唐杰忠荣获“侯宝林金像奖”,他荣获的此项金奖,是群众在历时一年的“你最喜爱的8位当代著名相声演员”的投票活动中产生的。
除演出外,还参与文学创作。除相声《柳堡的故事》外,单口相声《 神兵天降》及相声《重庆之最》、《广州之最》(两“最”均与马季合作),还有一些评论、笑话及小相声的创作,散见于国内各大报刊。
1982年、1984年、1988年,分别与马季、郝爱民、 姜昆搭档赴香港演出。1986年,与姜昆共任新加坡“相声大赛”评委。1987年、1989年,再度赴新加坡公演。1990年9月与台北汉霖说唱团合演于香港。同年10月,再度与台北汉霖说唱团及星、马相声演员合作于马来西亚,参加国际相声汇演和文化节活动。1991年被评为全国十佳 笑星。1992年,由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赴西欧法、意等十几个国家演出相声,获轰动效应。1993年,随 中国广播说唱艺术团赴台北演出,为 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1985年至1991年,连续七年于中央电视台“ 春节联欢晚会”里演出节目,并多次担任 文艺晚会的节目主持人。
人物事迹
唐杰忠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贫寒之家,1949年1月29日,这个17岁的高中生在北京解放的时候当了兵,算起来唐杰忠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老革命。 他到部队先当文艺兵,打打快板,做鼓动宣传工作。在战友们眼里,唐杰忠性格宽厚,工作任劳任怨。那时文艺战士号称“革命靠腿不靠嘴”,1949年4月至10月,他们曾从天津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广州,途中还要打仗。脚上打了泡,就跟女同志要根头发,用针穿上,把泡穿破,把水挤出来,第二天接着走,直到最后泡底下又打泡,长了茧子。在江西过 九连山,7天7夜都在下雨,路只有一尺半宽,这边是山涧,那边是高山,大家都要扒着山走,十分危险,而唐杰忠还牵着一匹马,马上驮着他从天津出发时买的幕布。下山的时候更是艰难,空手走都很吃力,唐杰忠还得在马后拽着马,一步一步地挪。到了广州,幕布一点没湿,保存完好,唐杰忠为此立了大功,相当于现行的一等功。
在路上,唐杰忠还随时都能编出 顺口溜。眼睛看什么就能说什么,听什么就能讲什么。比如在行军过程中,他见到一个挑担子的炊事员,他就说:“这个同志真能干,一根扁担两头颤,中间夹着英雄汉。”起到了很好的鼓劲作用。到连队给战士教歌,唐杰忠教得特别有感染力,好学好记,非常受战士的欢迎。
拜师刘宝瑞
20世纪50年代初,唐杰忠从电影上看到 山东快书名家 高元钧的曲艺,非常喜爱。后来部队派唐杰忠到北京学习,他就到高元钧家里拜访。高元钧虽然没有收他为徒,但是他热情地给唐杰忠介绍了自己的把兄弟――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刘宝瑞不仅倾囊相授,甚至还一度给唐杰忠捧哏,捧着徒弟往前走。
唐杰忠认为,高、刘两位先生不仅引导自己走上了相声的道路,还教导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事。“刘老师教我,除了传艺以外,我没有付任何报酬,也不交学费,也没有什么回报。他的心胸非常宽广,可以说是海纳百川。”所以后来唐杰忠也向刘宝瑞学习,和自己的徒弟既是师徒,又是父子,还是朋友。比如对徒弟巩汉林,唐杰忠当年千方百计帮他托关系、找朋友到北京发展,还帮他在北京借了房子,后来看巩汉林演小品演得好,就从心眼儿里为他高兴,对他特别宽厚,尽管巩汉林小品演得越好,离相声专业就越远。巩汉林提起这事就说“感激师傅一辈子”。
“偷偷地爱上了马季”
1958年,唐杰忠调入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成了专业的相声演员。第二年,他开始跟马季一起在刘宝瑞的教导下学习。唐杰忠笑着说,虽然马季比自己小,但是“当时我偷偷地爱上了马季”。他觉得马季就是“小 侯宝林”,表演热情奔放,艺术上是顶尖的,而且马季特别爱相声,把相声视为自己的第二生命。学习的这一年是马季给唐杰忠捧哏,他们还一起在 中南海为 毛主席表演相声小段《装小嘴》等,还跟毛主席握手。
后来唐杰忠放弃了升任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副团长的好机会,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他和马季从1959年开始正式合作,一直到80年代。有人说,相声找搭档比找媳妇还难,两个人业务上要有默契,相互之间要能容忍。唐杰忠一辈子站在捧哏的位置上,也就是配角的位置上,但是这么多年来,唐杰忠说,自己心里从来没有觉得不舒服。“因为刘宝瑞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就说,捧逗是一家,捧逗就是‘一棵菜’,没有捧就没有逗,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节目。”马季先生去世前不久获得了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唐杰忠就和自己得了奖一样,非常激动,夜不能寐,半夜起来写了一首“唐诗”――唐杰忠的诗,恭贺马季荣获大奖。谦虚了一辈子的唐杰忠还说,自己跟马季的合作,等于秃子跟着月亮走――借了很大的光。
给姜昆捧哏挑战自我
经历了和 郝爱民先生两年的合作后,唐杰忠迎来了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大挑战――在姜昆的搭档 李文华因病离开舞台后,与姜昆合作。
上一篇:郭晨东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