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孟森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集刊,历史,研究所孟森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孟森之治史,多本中国之传统方法,即多取官修正史,《明史》及《清史稿》等,旁及其他官私著作,窥其旨 趣,稽考补苴,以求明备。又善于发见问题,考证一事,必有所为而为。并且长久积累史料,深入探索情实,求明真相原委。兹举关于“朱三太子事述”为例,孟森对朱三太子本传,更为补正,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由此可见,孟森对问题发现之明敏、致力探索之勤久足为治史楷模。
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主编
孟森以知命之年出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主编,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辄于谈清故者有所辩正;北上掌北京大学史学讲席,年逾花甲;迄至1937年底,捐馆辍笔。总合而计之,他研治清朝历史不过三十年,而撰述之富,成就之大,影响之深,自非后辈末学所能望其肩背。作品赏析
撰题联
庋藏不富已连甍,公有胜私储,还借何烦一�E酒; 方策犹存知望郡,新钞完旧帙,流传敢负百年心。
――孟森题江苏省常州图书馆
(上联“庋藏”,谓收藏。庋,放置,收藏。“连甍”,谓置物与栋梁相接。甍,栋梁,屋脊。“�E[chi1]”,盛酒器。《广韵·六脂》:“�E,酒器,大者一石,小者五斗,古之借书盛酒瓶。”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十七载古语有“借书一�E酒,还书一�E酒。”古人向人借书以�E盛酒为酬。下联“方策”,典出《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望郡”,有声望的郡县。“旧帙”,古书。帙,书套、书函。此联写了新一事物,颇值得一读。民国以后,公共场所的建筑逐渐兴旺发达,公共图书馆即为其中引人瞩目的一项。图书馆的建设是某一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标志之一;常州图书馆,作者称它为“望郡”就是这个道理。联中“公有胜私储”一句写出了读书人的深刻体会,也写出了社会的发展,应以警句看。)
撰挽联
家传伏胜之经,无奈斯文天将丧;
忧在宗周之陨,不知视息世何心。
――孟森代挽龚宝铨之配章夫人
道不同初未相谋,逢此百忧,岂料造车终合辙;
天下溺爱之以手,殁而犹视,应怜并世几愚公。
――孟森代梁启超挽黄克强
(孟心史与梁启超同在共和党任职,立场相同,关系密切,且与革命派论难甚力。“道不同”即此之谓。“合辙”,在梁启超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世凯的同时,黄兴在美国宣传反袁,并为云南护国军筹措军饷。“合辙”即此之谓。“愚公”,指黄兴以实干著称,因以愚公相提并论。此联虽为代人之作,但符合人物身份、立场、经历,应以佳联相看。)
世言政治有关,果尔则政治家,必成人道之蟊贼;
国以 工商为宝,如公乃工商界,能造时势之英雄。
――孟森挽夏粹芳
(夏粹芳即夏瑞芳[1871-1914],商务印书馆创始人。近代民族资本家,江苏省青浦[今上海青浦]人。1897年与鲍咸恩兄弟创办商务印书馆,为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14年1月14日,因反对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其美,在闸北福州会馆设立讨袁司令部,被刺身亡。作者与被挽者主持的商务印书馆关系密切,且与民国革命人士关系不协,遂站在逝者立场写此挽联。)
民意之冤大白,而独以一死遗君,不会苍生遽尽;
中国之难果纾,犹可为九原告慰,试看今日何如?
――孟森挽汤觉顿
著作
《心史史料》(第一册),上海时事新报馆,1914年
《满洲名称考》
《清朝前纪》
《清国号原称后金考》
《朱三太子事述》,原载上海《时事新报》,1913年11月
《清朝前纪》,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
《满洲开国史》孟森著、商鸿逵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中华学术丛书之一)
《明代史》,台北中华丛书委员会,1957年
《明代史》(修订本),台北县永和镇华北出版社,1975年
《清史讲义》,北京大学,1934年;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年;台北文星书店,1965年
《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年3月
《明元清系通纪》(十五卷),北京大学,1934-1937年;台北学生书局,1966年8月(吴相湘主编中国史学丛书);台北文广书局,1972年8月(史料五篇)
《心史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16-1917年;上海大东书局,1936年合刊本;岳麓书社,1986年5月合刊本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北京大学,1935年;岳麓书社,1986年5月(附于《心史丛刊》外一种)
《八旗制度考实》,北京大学,1936年
《明清史论著集刊》,中华书局,1959年11月
《建文逊国事考》,原载《北平图书馆馆刊》5卷6期,1931年12月
《万季野明文稿辨诬》,原载杭州国立浙江大学《史地杂志》1卷2期,1937年7月
《明史编纂考》,1968年
《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原疏附跋》,原载北平研究院《史学集刊》1期,1936年4月;《幼师》34卷1期,1971年7月
《明烈皇殉国后纪》(据《朱三太子事述》改作),原载《北京大学国学季刊》4卷3期,1934年9月
《南明永历帝致吴三桂书跋》,原载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57期,1936年7月16日
《崇祯存实疏抄跋》,原载《崇祯存实疏抄》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34年,等等
论文
《汉书古今人表通检》,《北平研究院院务汇报》7卷1期,1936年1月
《清史传目通检》,《北平图书馆馆刊》6卷2-3期,1932年4月-6月
《臣瓒考》,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责善半月刊》1卷21期,1941年1月
《宋许州长史孙君墓志铭跋尾》,《北京大学国学季刊》4卷2期,1934年6月
《书虬髯客传后》,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103期,1937年6月10日
《明开国以后之制度》,重庆《文史杂志》3卷7-8期,1944年4月
《王树勋案》,南京《中央日报·文史副刊》9-10期,1937年1月10日、17日
《袁廷��逸事》,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106期,1937年7月1日
《满洲源流所考明代满洲疆域之发微》,《史学与地学》4期,1928年10月
《杨守敬所举赵氏水经注释转袭戴氏嫌疑辩》,《北平图书馆馆刊》10卷5期,1936年9月-10月
《董方立之 怀疑戴氏水经注校本》,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68期,1936年10月1日
《拟梁曜北答段懋堂论戴赵二家书》(有序),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论丛》,1936年10月
《商务影印永乐大典水经已经戴东原刮补涂改弊端隐没不存记》,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74期,1936年11月12日
上一篇:刘帆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