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朗道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朗道,他的,理论朗道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朗道(1908~1968) Л.Д. 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Ландау Lendau,Lev Davidovich 苏联著名的物理学家。最著名的贡献有“朗道十诫”:量子力学中的密度矩阵和统计物理学 (1927);自由电子抗磁性的理论(1930)...,
朗道
朗道(1908~1968)Л.Д. 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Ландау
Lendau,Lev Davidovich
苏联著名的物理学家。最著名的贡献有“朗道十诫”:量子力学中的密度矩阵和统计物理学 (1927);自由电子抗磁性的理论(1930);二级相变的研究(1936~1937);铁磁性的磁畴理论和反铁磁性的理论解释(1935);超导体的混合态理论(1934);原子核的几率理论(1937);氦Ⅱ超流性的量子理论(1940~1941);基本粒子的电荷约束理论(1954);费米液体的量子理论(1956);弱相互作用的CP不变性(1957)。因凝聚态特别是液氦的先驱性理论,被授予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1年,朗道回国,1932年到哈尔科夫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1937年春,他到莫斯科担任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的理论部负责人,并在莫斯科大学任教。
朗道思想敏锐,学识广博,精通理论物理学的许多分支;在他50岁生日时,朋友们列举了他对物理学的十大重要贡献:①引入了量子力学中的密度矩阵概念(1927);②金属的电子抗磁性的量子理论(1930);③二级相变理论(1936~1937);④铁磁体的磁畴结构和反铁磁性的解释(1935);⑤超导电性混合态理论(1943);⑥原子核的统计理论(1937);⑦液态氦Ⅱ超流动性的量子理论(1940~1941);⑧真空对电荷的屏蔽效应理论(1954);⑨费密液体的量子理论(1956);⑩弱相互作用的复合反演理论(1957)。尤其是在量子液体(见液态氦)的理论方面,他的贡献更为突出。
他的另一些引人注目的贡献是:1937年利用费密气体模型推测恒星坍缩的质量,1946年在理论上预言等离子体静电振荡中不是由碰撞引起的耗散机制(称为朗道阻尼)的存在,等等。过了18年后这一预言才由一些美国物理学家在实验上予以证实。由于创立了凝聚态理论,特别是液态氦理论,朗道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朗道在理论物理学的教学方面也费过不少心血,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哈尔科夫时,他拟定了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最低要求》,这是为有志于学习物理学的学生们准备的一份必须掌握的学习提纲,对当时的青年人起了相当大的指导作用。他和他的学生[kg2]E.[kg2].栗弗席兹合著的多卷本《理论物理学教程》是颇负盛名的教科书。
朗道于1946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曾获斯大林奖金,并曾获得由许多国家授予的种种荣誉。1968年4月1日在莫斯科逝世。
有一次,爱因斯坦演讲,当主持人请听众对演讲者提问时,一位年轻人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爱因斯坦教授告诉我们的东西并不是那么愚蠢,但是第二个方程不能从第一个方程严格推出。它需要一个未经证明的假设,而且它也不是按照应有的方式为不变的”。与会者都惊讶地回过头来注视这位似乎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爱因斯坦用心地听着,对着黑板思索片刻后对大家说:“后面那位年轻人说得完全正确.诸位可以把我今天讲的完全忘掉。”这位敢于提出爱因斯坦错误的年轻人,就是被人们誉为“科学怪杰”的前苏联物理学家朗道。
一个天才的成长
朗道1908年1月22日出生于里海之滨巴库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朗道是犹太血统信奉犹太教的苏联科学家。他的家庭特别崇尚科学,这是一个在沙皇俄国时期少有的充满科学氛围的家庭。其父是一位石油工程师,在巴库油田工作。母亲曾在圣彼得堡接受过医学教育,当过教师和医生等职务。他的姐姐索菲娅后来成为一名化学工程师。朗道从小聪明过人,4岁就能阅读书籍,被誉为“神童”。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得不到保障,知识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学。但是这对朗道来说,也许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朗道在班上年龄最小、个子最矮小,很少与小伙伴嬉闹.数学读物上的数字和几何图形成了他最着迷的伙伴。朗道7岁学完了中学数学课程,12岁时就已经学会微分,13岁时学会了积分,可以说“数学思维几乎成了他的本能”。
难以置信的美
朗道13岁就中学毕业,他的父母认为他上大学还太小,便遵从父亲的意愿,同他姐姐一起到经济技术学院学习财经,但是一年后转到巴库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化学。1924年16岁时转到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在那里受教于著名物理学家约飞、福克、夫伦克耳,从他们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了物理学发展的浪潮.了解到当时尚处于形成阶段的量子理论。在列宁格勒物理系学习时,朗道把全部的热情倾注于学习。他有的时候累得脑子里不停地盘旋着各种公式而无法入睡。朗道后来说,在那段时间里,他完全被那些普遍联系的不可置信的美给迷住了。他入迷地演算海森堡、薛定谔、索末菲和狄拉克的量子力学。他之所以入迷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科学美,更因为它们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他尤其热衷于“时空弯曲”和“测不准关系”。
朗道曾经酸溜溜地表示:“漂亮姑娘都和别人结婚了,现在只能追求一些不太漂亮的姑娘了。”这里漂亮姑娘指的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于上世纪30年代由海森堡、薛定谔、索末菲和狄拉克等幸运儿建立,朗道因为比他们小几岁所以没能赶上这次物理学史上关键的淘金行动。所以有的史家慨叹:朗道生不逢时。言外之意就是,他要是早生个一二十年,正赶上本世纪初物理学的革命时期.也就是相对论、量子论的草创阶段,以他的才情学识,对人类知识的贡献,当可以使他跻身于爱因斯坦、玻尔这样的世界级大师之列。朗道对自己也有“生不逢时”的感叹,对于自己没能赶上量子力学的创建.感到极度惋惜。
才华初现
1927年朗道19岁大学毕业,在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当研究生。就在大学期间,1927年朗道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当时才仅仅19岁。他在这一年从事的韧致辐射的研究中首次引入了后来称为密度矩阵的量。
1929-1931年间.人民教育委员会(教育部)的一项基金将他送到欧洲各物理学重镇游学,先后访问了德国、瑞士、荷兰、英国、比利时和丹麦,会见了众多的量子物理学家。1930年他同皮埃尔斯一起研究了量子力学的大量微妙问题。同年他还从事了金属理论领域中的基础工作,证明了简并性电子气具有抗磁磁化率(朗道抗磁性)。他由此开始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注意。特别是在丹麦,玻尔和哥本哈根精神给朗道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对他后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玻尔和朗道虽然性格迥异,但是他们却成了好朋友。朗道将玻尔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和精神导师。在剑桥卢瑟福主持的卡文迪什实验室,朗道结识了在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的自己的同胞――彼得-卡皮查,也就是他以后的救命恩人。
1932年.他转到乌克兰首府哈尔科夫,当了乌克兰科学院物理技术研究所的理论物理部的主任。1934年,他免于答辩获得了列宁格勒大学的理学博士学位和数学博士学位;1937年同孔克尔迪亚·德罗班特塞娃结婚。他们的独生子后来成为实验物理学家。
上一篇:胡越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