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尼古拉二世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俄国,沙皇,二世尼古拉二世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尼古拉二世(1868―1918年),俄国最后一个沙皇,执政期从1894―1917年。他胸襟狭窄,顽固不化,又极端残忍。他在1905年1月9日以“工人想摧毁冬宫、杀害沙皇”为借口,下令向彼得堡请愿的工人群众开枪,当场被子弹打死、马刀砍死和军马踩死的有1000多人,受伤者在2000人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彼得堡街头洒满了工人们的鲜血。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流血的星期日”。这一血腥暴行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慨,导致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而这次革命像晴天霹雳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绅士们的酣梦,宣告了帝国主义时期革命风暴的来临。1899年7月3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大连为“自由港”。,
尼古拉二世 - 简介
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俄罗斯帝国的末代沙皇,1868年5月18日出生于圣彼得堡,是亚历山大三世与皇后玛利亚(丹麦公主达格玛)之长子。皇太子时期担任西伯利亚铁路建设委员会主席。1891年,他前往海参崴主持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工仪式时顺路访问日本,在大津被刺伤。
1894年他正式登基,同年11月26日在圣彼得堡娶黑森-达姆施塔特公国的爱丽丝・维多利亚・海伦・路易丝公主为妻(Alice Victoria Helen Louise Beatrice,俄罗斯名为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Alexandra Feodorovna)。因皇太子阿列克谢患有血友病,沙皇的多数时间隐居在圣彼得堡的皇村和黑海的利瓦吉亚宫,与家人待在一起。
尼古拉二世登基的时代,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变革时期。从19世纪末起,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俄罗斯工业体系得到完善,资本主义经济与腐朽落后的俄国国家制度之间产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而俄国国内贫富差距扩大,大量农民破产,社会矛盾激化。面对这些情况,他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继续对内镇压,对外扩张。1895年他与德皇威廉二世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1900年镇压义和团之后占领中国东北。因与日本争夺朝鲜和满洲,于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1905年旅顺被日本攻克之后,首都发生“流血星期一”事件,引发了1905年革命。由于斯托雷平改革而暂时度过难关,但是又陷入更复杂的巴尔干问题。1914年,尼古拉二世带领俄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战况不利、粮食困难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满。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命令将列宁从瑞士穿过德国领土护送回国,让其发动革命,以使俄国退出战争。1917年3月,首都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由于皇后宠信“恶僧”拉斯普京,引起年轻贵族和军官团的不满,沙皇失去了军部、官僚和资本家的支持。3月2日沙皇被迫退位,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但是遭到他的拒绝,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
尼古拉二世退位后,英国的乔治五世国王拒绝接受其家族前往英国避难,于是沙皇一家被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安置在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皇全家被布尔什维克军队逮捕,囚禁于叶卡捷堡。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沙皇全家被看管他们的布尔什维克官员枪决。他们的尸体被浇上硫酸和汽油销毁,残余骨渣被埋藏在叶卡捷琳堡地区的一个废弃洞穴中。
20世纪90年代,沙皇一家的遗体被重新找到,并经DNA检测得到确认。只有皇储阿列克谢和一位公主(身份不详)的遗体未被发现。1998年,根据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命令,沙皇一家的遗体被隆重安葬在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教堂中。2000年,尼古拉二世全家被俄罗斯东正教会追封为殉教圣徒。
尼古拉二世 - “血腥沙皇”
尼古拉二世是罗曼诺夫王朝最后一代沙皇,他于1896年5月18日登基。按照传统,俄国宫廷在莫斯科为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因谣传沙皇将赏赐丰厚的礼物,使数十万群众聚集在莫斯科的霍登广场,因拥挤而互相践踏,造成三千余人伤亡,史称“霍登惨案”。自此, 尼古拉二世在民间就有“血腥沙皇”之称。
尼古拉二世继位之初,即逢俄国的动乱之秋。自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便丧失了它在欧洲国际舞台上的霸主地位,它与昔日的盟国――德国间的政治和经济矛盾越来越深。面临身边强国的威胁和不利的国际处境,沙皇政府不得不与昔日的死敌――法国结盟,希望借助法郎和法国的军事援助而站稳脚跟。在俄国国内,社会各阶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政治民主运动。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和组织下,俄国的工人运动被赋予了严密的组织性和强烈的政治性,1895-1899年,俄国平均每年罢工147次,参加罢工人数4万余人。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布尔什维克党加紧了革命的准备和发动。 列宁在1905年发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在这份纲领性的政治论文中,列宁强调即将发生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使命是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政治民主,目标是彻底推翻沙皇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该掌握这场革命中的领导权,并且在民主革命获得胜利之后,迅速地使其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但是尼古拉二世和俄国统治阶级不能冷静地面对国内日趋高涨的革命形势,以求明智地寻求出路,仍然坚持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尼古拉二世提出“维护国基”,压制一切有悖于专制主义的言论和行动,取缔一切政治团体。连一贯主张“勿以暴力抗恶”的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在沙皇的授意下被革除了东正教教籍,列宁等一大批革命家相继被捕和流放。
1905年1月9日,十余万彼得堡的工人及家属前往冬宫广场请愿,结果遭到血腥屠杀。四千余人的鲜血惊醒了俄国群众, 使他们放弃了最后一点对沙皇本人以及沙皇政府的幻想。工人阶级终于发自内心地喊出了:“打倒专制制度”、“打倒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口号。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此爆发了。
尼古拉二世 - 《十月十七日宣言》
1905年10月8日,大臣会议主席维特上书沙皇尼古拉二世,劝说沙皇同意设立立法杜马和实行宪政。沙皇尼古拉二世赞同有限度的改革,他责成维特制定一份详细的政体改革方案供他参考。维特和他的助手奥德连斯基用了10天时间草拟出《整顿国家秩序宣言》,在10月15日面呈尼古拉二世。维特再次进言:“在当前的形势下,只有两条道路,要么宣布军事独裁,镇压一切;要么让步,实行立宪改革。” 10月17日晨,沙皇尼古拉二世终于在《整顿国家秩序宣言》上签字,同日该宣言立即以诏书的形式发布全国,因此该文件又称为《十月十七日宣言》。
《整顿国家秩序宣言》宣布俄国实行君主立宪;确保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力不受侵犯;立即举行代议制机构――国家杜马的选举;任何法律未经国家杜马认可不得生效。
尼古拉二世 - 六・三体制
改革未能满足人民的要求,反而刺激了革命形势的加剧。有“俄国的俾斯麦”之称的斯托雷平担任了内务大臣的职务,他提出“先安定,后改革”的口号,将行刑队和战地军事法庭派往俄国各地,大肆逮捕和屠杀进步人士,行刑队的绞索被戏称为“斯托雷平的领带”,1905年革命被血腥镇压了。
上一篇:刘圆圆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