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人生之二:项链》 (1954)《山水有相逄》 (1954)《出笼鸟》 (1953)《明月冰心》 (1953)《危楼春晓》 (1953)《千万人家》 (1953)《歌唱海棠红》 (1953)《处处喜相逢》 (1953)《春》 (1953)《义犬救美》 (1953)《双雄斗智》 (1953)《骨肉喜重逢》 (1953)《日出》 (1953)《家》 (1953)《拜错石榴裙》 (1952)《香车美人》 (1952)《发财添丁》 (1952)《红白牡丹花》 (1952)《惊魂花烛夜》 (1952)《借妻艳史》 (1952)《乖孙》 (1952)《龙凤花烛》 (1952)《恩恩爱爱》 (1952)《粉碎黄金梦》 (1952)《玉女凡心》 (1952)《迷姬》 (1952)《不夜天》 (1952)《春宵醉玉郎》 (1952)《艳曲醉郎心》 (1952)《恩情深似海》 (1952)《歌声泪影(下集)》 (1952)《小明星传》 (1952)《歌声泪影(上集)》 (1952)《时来运到》 (1952)《摩登新娘》 (1952)《迷楼金粉》 (1952)《二八娇妻一岁郎》 (1952)《夜桃源》 (1952)《蓬门小凤》 (1952)《佳偶天成》 (1952)《浩劫红颜》 (1952)《贫贱夫妻百事哀》 (1952)《春满香城》 (1952)《一弯眉月伴寒衾》 (1952)《马票狂》 (1952)《无限恩情无限恨》 (1951)《第二夫人》 (1951)《银灯魔影》 (1951)《人海八大仙》 (1951)《三打祝家庄(下集)》 (1951)《红楼新梦》 (1951)《冷落春宵》 (1951)《怨妇情歌》 (1951)《三打祝家庄(上集)》 (1951) |
《虎穴龙潭》 (1951)《血染杜鹃红》 (1951)《难为了妈妈》 (1951)《孤雏泪》 (1951)《千金小姐丫鬟卖》 (1951)《红白金龙(下集)》 (1951)《天堂春梦》 (1951)《红白金龙(上集)》 (1951)《春满琼楼》 (1951)《人间慈父》 (1951)《从此萧郎陌路人》 (1951)《霓裳恨》 (1951)《孽债》 (1951)《一帆风顺》 (1951)《谁怜后母心》 (1951)《重生》 (1950)《鸳鸯劫》 (1950)《愿郎重吻妾朱唇》 (1950)《人海万花筒》 (1950)《南海渔歌》 (1950)《罪恶锁链(下集大结局)》 (1950)《罪恶锁链(上集)》 (1950)《妒潮》 (1950)《古屋行尸》 (1949)《忍弃枕边人》 (1949)《古园妖姬》 (1949)《梦断残宵》 (1949)《司马夫大破蜜糖党》 (1949)《魂断归家娘》 (1949)《斗气夫妻》 (1949)《肠断跳楼人》 (1948)《二龙争珠》 (1948)《黑侠归来》 (1948)《花月良宵》 (1948)《黑侠与李青薇》 (1948)《新生命线》 (1948)《风雨送魂归》 (1948)《玉楼情劫》 (1948)《胭脂八阵图》 (1948)《十二美人楼》 (1948)《江湖铁汉》 (1948)《恨海情鸳》 (1948)《情贼白菊花》 (1947)《郎情妾意》 (1947)《借尸还魂》 (1947)《含笑饮砒霜》 (1947)《冷暖天鹅》 (1947)《辣手蛇心》 (1947)《比翼鸳鸯》 (1947)《三月杜鹃魂》 (1947)《月圆人未圆》 (1947)《危城谍侣》 (1947)《伶星大集会》 (1947)《情焰》 (1946) |
《痴儿女(下集)》 (1943)《痴儿女(上集)》 (1943)《春色满园》 (1941)《红粉佳人》 (1941)《人去楼空》 (1941)《歌女红牡丹》 (1941)《风尘情侣》 (1941)《绿林血》 (1940)《强盗孝子》 (1940)《千金一笑》 (1940)《岳飞》 (1940)《大地晨钟》 (1940)《孝子逃刑记》 (1940)《盖世女英雄》 (1939)《生骨大头菜》 (1939)《姑缘嫂劫》 (1939)《卅年苦命女》 (1939)《冤魂塔》 (1939)《怨女望夫归》 (1939)《胭脂马》 (1939)《南国姊妹花》 (1939)《银海鸳鸯》 (1939)《麻雀经》 (1939)《最后关头》 (1938)《一夜夫妻》 (1938)《血泪洒情天》 (1938)《战云情泪》 (1938)《桃色间谍》 (1938)《四子从军》 (1938)《十万情人》 (1938)《气壮山河》 (1938)《乡下婆从军》 (1937)《人生曲》 (1937)《焦土抗战》 (1937)《肉搏》 (1937)《离恨曲》 (1937)《中国青年》 (1937)《狂导演》 (1937)《沙漠之花》 (1937)《锦绣河山》 (1937)《翠亨村》 (1937)《梨花落》 (1936)《新青年》 (1936)《女间谍》 (1936)《儿女债》 (1936)《生命线》 (1935)《糊涂外父》 (1935)《半开玫瑰》 (1935)《盗尸》 (1934)《浪花村》 (1934)《难兄》 (1934)《战地归来》 (1934)《暗室明珠》 (1933)《夜半枪声》 (1932) |
吴楚帆于1976年曾演出无线电视电视剧《狂潮》,饰演“廖学仁”一角。
荣誉记录
吴楚帆一直致力提高香港粤语电影的素质,坚持要以认真的态度拍摄高水准的电影,履行传媒的社会责任。为此,吴楚帆联合二十位粤语片工作者,于1952年创办「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制作不少优秀粤语电影,其中吴楚帆参演的有:《家》(1953)、《春》(1953)、《危楼春晓》(1953)、《秋》(1954)、《天长地久》(1955)等等。
特殊贡献
国仇家恨、同仇敌忾,爱国热情驱动,吴楚帆,张瑛在湛江发起组织香港电影从业人员成立《明星话剧团》,既可发挥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宣传抗战,又可解决众艺人谋生糊口。话剧团由赵树泰任团长,吴回、李辰风、余慕云当导演,谢益之负责舞台监督,主要演员除吴、张外,还有黄曼梨、梅绮等,连后台工作人员及家属共20多人。结合宣传抗日救国,鼓励民众保家卫国,演出一系列优秀话剧,计有《林冲》、《雷雨》、《钦差大臣》、《欲魔》等。他们舞台配合完整,演员合作默契,演技精湛,布景独特,灯光多变,令湛江观众耳目一新,在赤坎平安戏院(今人民电影院对面)等地演出,历时四个月,几乎场场满座。
吴楚帆、张瑛等香港电影艺人在湛江活动期间,给市民留下深刻印象,也改变了湛江电影的市场结构。早前,湛江电影素来是美国影片占领很大市场,米高梅、华纳两影片公司一直占上峰。吴楚帆、张瑛等电影从业人员到湛后,潜移默化,沟通了湛江居民对香港电影的认识和喜爱,他们由喜欢美国片转为香港片,特别是粤语片,打破了美国影片独占优势的局面。此爱好,一直沿续至今,港产片始终是湛江人电影的重头戏。
1943年湛江也被日寇占领,香港明星话剧团在战火中兵分两路,分赴桂林和越南继续演出。抗战胜利后,吴楚帆、张瑛从内地回归故里,重操旧业,依然在影坛红透发紫,显赫一方。15年后的1957 年,吴楚帆、张瑛随香港电影界访问团到湛江,旧地重游,辛酸往事历历在目,感慨不矣。他们寻找当年演出的平安戏院,已在战乱中大火焚毁,如今重建楼房,成了赤坎粮站;还专程到中山路衣记鸡饭店品尝走难时留下难忘记忆的香鸡油饭。随后,他们参观湛江港,游览市容,了解解放后湛江的建设成就。看到湛江旧貌变新容换了人间,吴楚帆、张瑛喜上眉梢,笑颜逐开。
电影金句
一句骂人反骨,无情无义的:(粤语)食碗面,翻碗底。道尽几许世道人心。
(出自电影《香港屋檐下》1964)
一句乐于助人,充满情义的:(粤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表现世间的温情。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