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聂海胜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航天员,神舟,中国聂海胜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邓一兵表示,在太空授课的过程中,聂海胜用质测仪测量质量的时候,他当时穿着舱内的工作服、内衣、舱内工作袜,还有舱内用鞋,这些重量统计起来大约是1.89公斤。所以综合上面这些信息,太空授课时测量出的聂海胜的质量和他的实际体重是基本相符的。
家人支持
女儿11岁(2005年)了,夫妇俩给她起名聂天翔是一个十足“航天”味的名字。双休日她除了完成自己的课外作业,重要的责任是担任父亲的“英语辅导员”。聂海胜过去英语基础较差,而小小年纪的女儿在这方面却颇有天赋。家里常见的情景是,女儿煞有介事地提问,父亲认认真真地回答;或是父亲老老实实地背课文。
航天员大队领导说:“我们每一个航天员的身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妻子,聂海胜爱人对他事业的支持,更是全心全意。他的训练成绩始终在往前走,家人的支持是重要精神因素。”“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当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飞船之际,他的战友、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梯队成员聂海胜,满怀激情为记者写下这句话。聂海胜,目送战友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对自己事业的崇敬和自豪。他说:“九天揽月,我们盼望那一天!”
驾驭神舟
2005年10月17日,也就是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凯旋两年零1天之后,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航。与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相比,中国神舟实现了新的跨越。把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那枚火箭相比,在运载质量、安全性能、舒适性以及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75项技术改进。要把1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神六飞船比神五重了200多公斤,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许多。 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第一次在点火通道里又加上了一道“保险门”。这样,在出现误点火信号的情况下,即使火工品爆炸了,也无法点燃发动机。科研人员还找到了改善振动环境的最佳途径,减少了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振动给航天员造成的损害。火箭第一次安装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可以把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画面实时传回,以帮助地面更加准确地观测和判断火箭状态。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如果杨利伟再次乘坐我们的火箭,肯定会觉得舒服多了。”
轨道舱和返回舱内有效空间不足10多立方米,却安装了600多台设备,仅光电缆线的总长度就有30公里左右。神舟六号飞船在保持原有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需要以及个别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使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生活得更舒适。
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并首次使用了大小便收集装置。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座椅拥有了着陆缓冲功能,飞船中安装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像前5次飞行一样,神舟六号也具有考核各系统、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工程性能的作用,”5昼夜的太空之旅,费俊龙和聂海胜不仅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行程最远的人,而且在太空中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记录: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实施对地观测、海洋污染监测、大气状况监测、植被状况监测以及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第一次在太空完成压力服穿脱试验、吃上热食和复水食品……航天员费俊龙:“我们互相选择了对方。我们在一起很愉快。”航天员聂海胜:“信心来自彼此的默契。”
再度飞天
2013年6月10日,担任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名单公布。湖北籍航天员聂海胜继执行“神六”任务之后再度“飞天”。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神十”飞行乘组另两名航天员分别为张晓光、王亚平。2013年6月26日9点50分,神十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宣读贺电。
大队长
2016年2月,出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成就荣誉
1989年6月12日,聂海胜开始改装后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妥善处理突发事故,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2010年10月31日 入选《2010首届王顺利百年中国人物榜》
感动中国
与费俊龙一起当选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太空授课
2013年6月20日,进行太空授课,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实验舱里,宇航员们成功地为千千万万的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太空课,在40多分钟的时间内,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宇宙的奇妙。指令长聂海胜当起了“助教”,负责配合“主讲”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航天员张晓光是这次授课任务的摄像师。为了更好展示太空失重状态,指令长聂海胜盘起腿,玩起了“悬空打坐”。
人物事件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武汉高校谈“追梦” 图
2013年12月18日上午,神舟十号航天英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人受邀来到湖北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与该校4000余名师生面对面讲述执行“神十”任务时的种种困难和艰辛,以亲身经历鼓励学子勇敢追梦。在随后的座谈会上,航天英雄聂海胜不禁为亲情落下眼泪,让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
“回到故乡,看到老乡,我感觉好亲切。”湖北人聂海胜的一句开场白顿时拉近了英雄与师生们的距离。现场大屏幕播放着三位航天人在太空作业和生活的场景,张晓光、王亚平借助视频向师生介绍了超失重训练和飞行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我看到女航天员一个比一个漂亮,挑选女航天员是否看重长相呢?”一名学生问道。王亚平笑称,女航天员对五官确实有要求,但仅是一般的“端庄”即可,其最根本的还是依靠自己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人物评价
聂师兄就像是我们乘组里的定海神针。他以身作则,要求严格,经常会随时随地考我们一些比较偏比较难的问题。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很踏实。(王亚平评)
他会随时随地问一些非常难的问题,让我们措手不及。他对自己要求更严格,是我们乘组的"定海神针",有他在,什么都不怕。(王亚平评)
他性格沉稳,爱思考,不仅从不缺席每一次训练,还经常参加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研讨会。(航天员训练中心总设计师姜国华评)
上一篇:罗瑞卿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