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江潮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东北军,军区,哨卡江潮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一.解放军少将(1917―1996)河北省定县人。一九三五年参加东北军。一九四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独立旅一团营长、团长,山东军区海陵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二师六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司令部参谋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师长,军副参谋长,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炮兵教授会主任、合同战术教研室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西藏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一九六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人物简介
江潮(1917―1996)河北定县人。1934年参加东北军,抗日战争期间任57军排长、连长。1938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40年初参加共产党,1941年任海陵独立团营长、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二师六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二师六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38军司令部参谋处长,解放军113师副师长、师长。
抗美援朝时期任志愿军38军113师师长,回国后任38军副参谋长,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炮兵教授会主任、合同战术教研室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西藏军区(大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正兵团)。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各一枚,朝鲜政府颁发的一级自由独立、二级国旗勋章各一枚。1996年因病在南京逝世,安葬于雨花台功德园。
人物生平
投身东北军
江潮出生于河北省定县,父亲是一位乡村土医生,会一点针灸,经常给穷人看病。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而继母对他并不好,所以他的童年几乎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也许正因如此,这个聪明的孩子将全部的兴趣都用在了学习上,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但毕竟家境贫寒,后来还是被迫停学了。
1934年,张学良的东北军57军到保定招收学生兵,听说学生兵可以有机会读书,江潮就报了名,成了57军的一名“写字兵”。
一年后被派到士官学校学习,由于各门成绩优秀,回到原部队的江潮当上了排长。
参加共产党
抗日战争期间,江潮积极参战打日本鬼子,打了许多胜仗。其中,在战斗激烈的罗圩子战役中,东北军牺牲了很多战士,第一连连长身负重伤,是江潮带领一连战士抄了日军的后路,凭出色的指挥赢得了胜利。
党的地下组织注意到了这个崭露头角的进步青年,1938年,发展他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1940年初,由张冀和当时的中共地下党工委书记谷牧发展江潮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投奔八路军
但是,东北军57军部分上级军官却和日本人勾结在了一起,不仅密谋投敌,还要“清洗”军中的共产党员。为保存实力,罗荣桓指示派入57军的同志撤离。
撤离的准备工作花了半个多月,布置得周密细致。每一位撤离人员都得到通知,不能带走东北军的一人一枪,原先管钱管账的也要写好交接工作的清单。
撤离当天的起床号响起后,东北军的各部队都发现有战士不知去向,而他们的枕头下却多了一份《告东北军抗日将士书》,上面写着:我们是为抗日救国而去,此处不给我们继续抗日的机会,只得另寻为抗战尽力的地方。这次神不知鬼不觉的大规模撤离行动,使那些坚持反共立场的高层军官大惊失色,也使一些希望参加抗日的爱国官兵惋惜不已。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次撤离行动中,有一些党员并没有走。他们在57军“土生土长”,还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他们有自己隐秘的联络方式,他们的任务是做好统战工作,争取这些爱国官兵一起抗日打鬼子。
连长江潮就是留下坚守的党员之一。
1940年底,江潮的共产党员身份被营长发现。营长假意通知他晚上开会,想在开会的时候逮捕加害于他。
江潮得知消息,将部队紧急集合,带着大量精良的武器装备起义。在前有岗哨把守,后有骑兵追击的情况下,抄小道历经千难万险跑了三天三夜,终于找到了中共特别党员万毅,投奔了八路军。
这支部队后来被扩编为海陵独立团(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113师339团前身),江潮任团长。
江潮率领海陵独立团参加了甲子山三次反顽战役,坚持海陵地区反“蚕食”斗争,多次粉碎日、伪、顽联合进攻,成功执行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使海陵抗日革命根据地得以开创和发展。
转战大东北
1945年8月16日,滨海军区部队一部编成山东军区第二师,罗华生任师长,刘兴元任政委,贺东生任参谋长,王树君任政治部主任。原滨海军区第四、二十三团和独立团编为第二师第四、五、六团。江潮任六团团长,李振邦任政委。二师10月上旬奉命挺进东北,次年8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二师。
江潮挺进东北后,参加了三下江南(松花江)战役,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艰苦环境里英勇作战;参加了四打四平战役,由于敌人工事坚固,我军第四次才攻下四平,牺牲了很多同志。后来又参加了长春攻防战、辽沈、平津和渡江等著名战役。
朝鲜战美军
新中国成立后,江潮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3师师长,开赴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
1950年11月24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动了“圣诞节攻势”,敌5个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向北推进,志愿军采取运动防御战略,诱敌深入后进攻,一举攻占了德川、宁远。敌军遭此猛烈挫折后,开始集中力量向南突围。为了歼灭美军主力,11月27日11时,已至德川的113师接到命令,要于28日拂晓赶到三所里,“插得到、卡得死”,阻止敌人南逃北援。
当时,战士们已经连续作战多天,都很疲惫。在赶往三所里的途中,有人走着走着就睡着了,不小心掉下悬崖,还有人累得吐血。在这种情况下,有领导提出能否稍作休整,但此时一旦停下休息,很多战士很有可能就再也起不来了,而且时间紧迫。
师长江潮下令,部队继续前进!这个命令决定了113师乃至中国军队在第二次战役中的命运。部队一夜行军145华里,比敌人早5分钟抢占了三所里这个有利地形,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中国军队的两条腿胜过美军汽车轮子的奇迹。
突然出现的113师震撼了美军,他们急忙调来飞机坦克掩护自己突围,与拦在面前的113师338团展开激烈搏杀,战斗相当艰苦。牺牲很大。
师长江潮顶住了这种巨大的战场压力,没有调动337团增援,而是命令337团赶往三所里以西10多里的龙源里,因为那里也是敌军南逃退路之一。29日4时,337团前卫1营赶到龙源里,又比敌军早到一步,抢先筑起了工事。
113师牢牢卡住了三所里和龙源里,使得南逃的敌军和北上前来增援的敌军虽然相隔不到一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合。战斗一直打到30日晚上才结束,始终无法在三所里和龙源里突围的美军最终转向安州方向撤退,然后一口气溃退到了“三八线”以南,中朝军队迅速收复平壤等地,第二次战役由此结束,朝鲜战局也从此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