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健吾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福楼拜,戏剧,评传李健吾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健吾 - 翻译著作
李健吾是中国最早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从1925年就发表译作,以小说、剧本为多,间有理论。小说 有《圣安东的诱惑》、《司汤达尔小说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等,剧本有《爱与死的搏斗》和高尔基、契诃夫、托尔斯泰等人的戏剧集及以及巴尔扎克、司汤达、缪塞等人的作品和论著。其中莫里哀喜剧27部,是国内最完整的译本及高尔基戏剧集7 册,《契诃夫独幕剧》1册,《托尔斯泰戏剧集》7册,《屠格涅夫戏剧集》 4册。他的译文讲究诚和信,文笔流畅,通晓易懂,雅俗共赏。他有《福楼拜评传》、《莫里哀的喜剧》、《莫里哀(喜剧六种)译本序》等专论。作为法国文学研究工作者,他著有《福楼拜评传》(1935)、《司汤达研究》(1950)、《莫里哀的喜剧》(1955)等专著与专论。
李健吾 - 作品介绍
李健吾一生写过大量戏剧评论,如《雷雨》、《论<上海屋檐下>》、《清明前後》、《读<茶馆>》等。他对剧作进行鞭辟入�Y的分析,艺术上常有独到见解。他的评论分别收入《咀华集》和《咀华二集》。《这不过是春天》是李健吾的成名作。剧本以北伐为背景,写革命者冯允平受命由武汉潜入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住进了警察局长的家�Y。他是厅长夫人往日的情人,又正是今天厅长奉命捉拿的革命党。冯允平的到来引起厅长夫人的万千思绪。当她�t解了冯允平的身份和处境後,强忍住感情,买通捉拿他的密探,掩护他安全离开北京。剧本的主要成就在於塑造了一个徘徊在黑暗与光明之间、充满矛盾的女性形象。这是一个有时代内容的形象,也反映出作者对方生未死的中国社会的认识。剧本曾遭北平市警察局禁演。1935年由旅日同学会首演于日本。
《以身作则》是3幕喜剧。写前清遗老徐举人,以倒背四书、家教森严自得,整日以"男女有别"为大防,把一双儿女禁锢家中。女儿偶然偷出家门即被一无赖营长看中,营长买通下人以看病为名进入徐宅与徐女相会,败露被逐。结果这个营长正是他为女儿指腹为婚的多年音讯杳然的未婚夫。他自己虽高唱"男女有别……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却为女仆倾倒,不能自持,闹了许多笑话,道貌尽失。这部喜剧不仅讽刺了徐举人,对当时官场军队勾结一气,抢男霸女,贩毒肥私等丑恶现象也进行了辛辣的揭露。此剧由国立剧专於1940年首演于四川江安,导演张骏祥。
《金小玉》又名《不夜天》,根据法国剧作家萨杜的《托斯卡》改编。李健吾只取原作构思,背景、人物、情节均作了很大改动。剧本写革命者莫同从北平监狱逃出後,由青年考古学家范永立安排,避於南城旧宅。警备司令王士琦发觉莫同与范永立有涉,遂设阴谋,激起范所爱名伶金小玉妒意,用她作眼线,包围旧宅。王士琦当金面严刑拷打范永立,范终不屈;金为救范供出莫同,但莫同已自尽。王士琦杀范,并图霸占金,金小玉血刃王士琦後自杀。剧本结构严谨,情节紧凑,4幕戏集中在一夜之间,环环相扣,惊险跌宕。《金小玉》由苦干剧团於1944年首演于上海,导演黄佐临,丹尼饰金小玉,石挥饰王士琦。
《青春》写辛亥革命前夜,华北某农村田寡妇的独子田喜儿,与村长的女儿杨香草相爱。杨村长以门户不当、男女私情有伤风化反对。田喜儿约香草私奔未成,杨村长将18岁的女儿嫁给了邻村罗举人11岁的儿子。一年後,罗举人携子、媳串亲;田喜儿与香草偶遇於村头,痛叙离情和相思之苦。罗举人见状怒极,休了香草;杨村长则逼女儿自裁。正无可收拾,田寡妇无视杨村长要去县�Y告状的恐吓,带著香草和田喜儿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这是一部洋溢著青春朝气、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性格喜剧,是李健吾继《以身作则》以後又一部以反封建为主旨的喜剧作品。苦干剧团1944年演出,获得成功。
李健吾 - 福楼拜的知音
在中国,李健吾算是福楼拜最好的知音了。一部《福楼拜评传》即是明证。《福楼拜评传》当真是一件珍品,当得起“珠圆玉润”四字。《福楼拜评传》的写作起于李健吾先生1931年赴法留学。到法国后,李健吾即选择福楼拜作为研究对象,日夜研读福楼拜,很快就写出了《福楼拜评传》的草稿。1933年8月底,李健吾回到北平。1934年1月1日,在郑振铎、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创刊号上,李健吾发表了论文《包法利夫人》。这篇雄文为李健吾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同时也对他的生活发生了积极的影响。据李健吾回忆,“对我生活最有影响的是我在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文《包法利夫人》。这篇论文引起一些文化界知名人士的注意。从未谋面的林徽因女士看后,给我写来一封长信,约我到梁家见见面”。此后,李健吾就得以经常出入于当时闻名北平城的“太太的客厅”,并成为“京派”文人圈子中的一员。1935年8月李健吾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是年12月,《福楼拜评传》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包法利夫人》连同成书后的《福楼拜评传》,一举奠定了李健吾法国文学研究专家的地位。此时的李健吾,可谓意气风发,正值事业的起步阶段,而这个头则开得恰到好处。《福楼拜评传》的写作,对于李健吾(刘西渭)的文学批评意义重大。与福楼拜的相遇使李健吾巩固并完善了自己的文学观――他借以批评作品的武器。对法国文学的了解,也极大地方便了日后他对于中外作家风格的品评与比较。《福楼拜评传》事实上为其后的经典之作《咀华集》的写作提供了最充分的准备,将这两部作品参照阅读将是很有意思的事。
这本评传之所以一出版即显得超凡脱俗,备受读者青睐,首先在于其叙述别具风格,娓娓道来,酣畅淋漓,引人入胜,仿佛一阵清凉的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一点也没有通常学术专著惯有的艰涩。正如韩石山先生所言,当时的读者欣赏它,“与其说是为文中艺术分析的精辟所折服,还不如说为作者行文的大气磅礴而又机警诡谲所倾倒”。的确,李健吾的语言灵动峭拔、通脱跳踉,笔触细腻非凡,句式整散有致,行文恣肆汪洋,极富想像力,令人叹为观止。李健吾充分践行了批评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奇遇”的批评观念,深入福氏作品的深处,同时大量征引福氏函札,相互发明,探幽抉微,成就了一部摇曳生姿、勾魂摄魄之作。
正如柳鸣九先生的序言所说,《福楼拜评传》是“一部很有学术生命力的书”。
李健吾 - 著作书目
《西山之云》(短篇小说集)1928,北新《一个兵和他的老婆》(中篇小说)1929,歧山书店
《无名的牺牲》(短篇小说集)与李卓吾合集,1930,歧山书店
《坛子》(短篇小说集)1931,开明
《心病》(长篇小说)1933,开明
《梁允达》(话剧集)1934,生活
《福楼拜评传》1935,商务;1980,湖南人民
《母亲的梦》(话剧集)1939,文生
《义大利游简》(散文集)1936,开明
《以身作则》(话剧)1936,文生
《咀华集》(评论)1936,文生
上一篇:NAGITO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