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鼎(历史人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道光,蒲城,林则徐王鼎(历史人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道光年间,鸦片泛滥已成国家大患。王力主禁烟,支持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王支持抵抗派,同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为首的投降派进行抗争。随着战争逐渐对中国不利,道光帝开始妥协动摇,最终将抵抗派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充军。王鼎上疏道光帝,保护林、邓,痛斥投降派。琦善因在对英交涉中获罪被革职锁拿进京,王奉旨审理。他在上奏中说:“不杀琦善,无以对天下。”并且对琦善的党羽一一制裁。还在王治河期间,鸦片战争已处于打打谈谈之中,等他功成回朝,中方失败已成定局,对英和议在即,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将要签订。王置生死于度外,多次怒斥穆彰阿“妨贤”、琦善“误国”,屡屡劝说道光帝抗战,引起“上怒”。报国无门,王决心以死打动道光皇帝。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 (1842年6月8日; 《陕西省志·大事记》 为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八日;《近代中国大事年表》为道光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本志从蒲城王鼎纪念馆考证资料),他自草遗书,自缢而死。遗书疾呼“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
林则徐听到王鼎尸谏的消息悲痛万分,写了《哭故相王文恪公》诗两首,赞王鼎“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1845年,林则徐被招还北京时,特到蒲城,拜望了王鼎故居,并亲到王氏的坟莹祭奠了王鼎。1864年,任陕西巡抚时,还为王鼎守心丧三个月。
王鼎死后,穆彰阿的亲信、军机章京陈孚恩赶到王家,骗得遗书,又对王鼎之子王沆威胁利诱,并“代为改草遗疏”。随后,陈袖藏王鼎原疏交穆彰阿邀功。道光帝只知王鼎“暴病而亡”,遂下诏悯恤优抚,追赠太保,谥文恪。
王宦海40年,后官居宰辅之位,其在刑部、户部等职任上,多有建树,受到当时社会进步人士的尊重和敬慕,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与王均有深交。王也大力奖掖后进,但他从不结党营私。史书赞其“清操绝俗,生平不受请托,亦不请托于人”。王生前为官,两袖清风;“卒之日,家无余赀。”遗著有《重订朱子近思录》等。
王鼎尸谏虽然没有达到保住林则徐,保住香港的目的,但是他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永远值得人们缅怀和追念。王鼎纪念馆的建立,不仅是对抗英名相王鼎的最好悼念,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纪念馆
王鼎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内达仁巷54号,原址系王鼎的出生地。4月17日,王鼎第六代后裔王丽(上林下令,读ling) 女士,遵照先父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王菊人的遗愿,将这所占地面积1063平方米,房屋十多间的故居正式捐赠给国家,用于开办王鼎纪念馆,纪念馆大门两侧是“五好家庭”全国代表袁世清同志拟写的对联“血浓于水,道光愦庸失王土,丧主权,青史悲鸣文死谏;叶系于根,共和鼎盛雪国耻,园缺镜,香港回归告忠魂。”纪念馆二门的门楣上悬挂着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同志题写的黑底金字横匾《王鼎纪念馆》;门两侧是本县书法名人贺钟秀书写的对联:“死末完节莫谒王,生不全忠休朝鼎”。
一进纪念馆大门,正中置有3.6米高的王鼎半身立姿塑像,塑像呈古铜色,由国家级美术师陕西省雕塑院院长王天任亲手雕塑,其神态逼真,形象伟岸。他头冠一品花翎顶戴,身着长袍官服、朝珠,右手压案,指关节暴起,左臂背后,紧握拳头皱眉注视前方,似乎是正望着林则徐虎门销烟,又似是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回天无术的悲愤无奈,又似乎是正思着民族安危……塑像身后,立有有关王鼎的碑记,是群众听建纪念馆而捐赠。中央两侧一侧展有王鼎生平事迹,一侧设有观众休息室和纪念品出售部。上房内陈列有王鼎家谱、书信遗稿、遗物和道光皇帝为王鼎七十寿辰书写的寿匾“靖共笃祜”,王鼎为本族叔母吴孺人书写的“贤孝可风”木匾以及林则徐在蒲城期间书写的匾额“观察第”、“味兰书屋”、“槐荫山房”、“慈惠徽音”等诸多墨宝。
为了迎接香港回归,纪念抗英名相王鼎尸谏155周年,1997年6月26日,王鼎纪念馆在他的故乡陕西蒲城初步建成。王鼎尸谏虽然没有达到保住林则徐,保住香港的目的,但是他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永远值得人们缅怀和追念。王鼎纪念馆的建立,不仅是对抗英名相王鼎的最好悼念,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尸谏中的两个同乡
蒲城人王鼎是清代中期一位重臣,他力主林则徐禁烟、林则徐赴广州禁烟的最后一顿饭就是在他家吃的。鸦片战争结束后,对英和议在即,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将要签订。王置生死于度外,多次怒斥穆彰阿“妨贤”、琦善“误国”,屡屡劝说道光帝抗战,引起“上怒”。报国无门,王决心以死打动道光皇帝。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1842年6月8日;《陕西省志·大事记》为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八日;《近代中国大事年表》为道光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蒲城王鼎纪念馆考证资料为此日),他自草遗书,自缢而死。遗书疾呼“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
王死后,穆彰阿的亲信、军机章京陈孚恩赶到王家,骗到遗书,又对王鼎之子王沆威胁利诱,并“代为改草遗疏”。随后,陈袖藏王鼎原疏交穆彰阿邀功。道光帝只知王鼎“暴病而亡”,遂下诏悯恤优抚,追赠太保,谥文恪。
王宦海40年,后官居宰辅之位,其在刑部、户部等职任上多有建树,受到当时社会进步人士的尊重和敬慕,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与王均有深交。王也大力奖掖后进,但他从不结党营私。史书赞其“清操绝俗,生平不受请托,亦不请托于人”。王生前为官,两袖清风;“卒之日,家无余赀。”
“王鼎尸谏”的故事在历史上很有名,王鼎爱国壮举也一直是陕西人的骄傲。但殊不知,“王鼎尸谏”前后两位陕西人的行为也同样值得我们思量。一个是帮林则徐禁烟的干将王笃,一个是掩盖王鼎自缢真相的张芾(我们下期再讲)。
王笃 字玉珊,号实夫。陕西韩城人。状元王杰之孙,王杰对王鼎非常赞赏,王笃对王鼎也很敬慕。王笃在道光三年(1823)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国史馆协修、四川学政等职,官至布政使。王学识博深,文风严谨,在川任学政时被誉为“文翁”。学政三年任满后,调都察院任河南道御史,曾稽查吏部、詹事府、步军统领及中仓事务,后出任福建知州,迁广东督粮道,代理盐运使。
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下令将外国鸦片烟贩交出的鸦片烟237万多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王奉命赴虎门监销鸦片后,林则徐又派他去潮州查办案件。因其办事精明能干,很受林的器重,被举荐为山东按察使。时逢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下旬,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海口,虎门告急,广州震动。王奉命坚守广州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