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叶文贵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金乡,温州,自己的叶文贵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叶文贵家住苍南金乡,有着“温州第一能人”的美誉。1986年,当时的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曾在媒体上发表题为《希望涌现更多的叶文贵式人物》的评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在中央级媒体上,叶文贵的消息也频频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万元户成为财富的代名词时,他已坐拥了千万元资产。2017年3月13日凌晨5点,叶文贵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8岁。
,"温州第一经营大户"编辑
温州苍南金乡人,1969年10月,19岁的他到黑龙江七台河市插队,发现关内和关外土特产差价很大。国家号召致富时,就顺便做起了生意,和几名老乡办起了锹柄厂。到1978年回乡时,他已经是万元户了。
回乡后,[1]进入文成县民政局所属的五金厂工作。此时的金乡,以铝制徽章、标牌为主的家庭工厂已悄然兴起,一面面招牌在召唤吸引着各地来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叶文贵发现交通落后的金乡,人们搞家庭工业的原材料―――铝板,全靠船载肩挑从外地输入。运输不便、增加成本不说,材料还很紧缺,常常影响生产。富有商业头脑的叶文贵想,自己在工厂里干完全没有优势,亲戚们又面临就业难题,不如将这些亲戚组织起来,开一间轧铝厂,产品销路肯定没有问题,一定可以赚钱。
1979年春节,他将亲戚们召集起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说干就干,每人出资400元,盖起了厂房,买来了机器,年底正式投产。此前,那些铭牌生产厂均需要在外地将铝板轧成半成品,再运回金乡。现在金乡当地有了轧铝机,厂家自然欢迎。一时间,所有的徽章厂都来下订单,积了厚厚一摞,只愁生产速度跟不上。仅4个月,全部投资便已收回,到了1982年净赚20多万元。众股东欣喜若狂,当初只不过投资400元,3年时间便增长了25倍多,实在太可观了。
2创业之路编辑
心有大器
叶文贵骨子里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大器,他一心想将企业做大,实在没办法说服合伙人时他便产生了想法:与目光短浅的人共创事业,迟早会被他们拖累的。于是,他在工厂最为红火的时候退出了自己的股份,拿走属于自己的7万多元钱,开始从事另一项生意。而当时金乡铭牌生产兴旺之时又带动了另一个生意,那就是饭菜票的生产。小小的金乡垄断了全国两种产品的生产,大量的资金流向这里。叶文贵还了解到,金乡人生产塑料证件外套、资料夹所用的都是小功率的高频热合机。这种机器主要是用高频电子将塑料压合在一起,因为机器功率小,压合不了大尺寸产品。他想生产一种较大型的热合机,并将自己所有本钱拿出来,投资了一间高频热合机厂,自主研制大功率的高频热合机。当第一台机器生产出来后,叶文贵没有立即出售,而是承接来料加工。他在金乡镇开了四间加工店。当这四间店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时,他便出售热合机,每台售价4800元,净利高达2800元。
变废为宝
当这间工厂为他赚大钱的时候,叶文贵又动起了脑筋。金乡生产饭菜票所用的原料是PVC薄膜,这种原料必须从外地购入。自己现在有了资金实力,完全可以创办一间生产PVC的塑料薄膜厂。一旦投产,可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节省了各厂家的生产成本,定会大受欢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金乡压延薄膜厂投产了。叶文贵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从本地回收的边角料,利润额极高。薄膜厂投产两年,产值达400万元,缴税达18万元。
连锁经营
叶文贵回乡之后先后创办了轧铝厂、高频热合机厂、压延薄膜厂、包装材料厂、蓄电池厂、微机仪器厂等6个厂,而且办一个火一个。“赚不完的钱,办不完的厂,还不完的债”是他给那个年代的温州留下的创业名言。198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到温州考察,参观了叶文贵的厂子后,连连称他是“新型的企业家”。加拿大教授鲍勃惠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看望叶文贵:“在中国农村,想不到有你这样的奇人。”
3后续故事编辑
拒绝当会长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万元户成为财富的代名词时,叶文贵已坐拥了千万元资产,成为了创业的典型。1984年5月,叶文贵被破格提拔为金乡区副区长。后来,我省召开首届家庭工业会议,叶文贵成了预备成立的省家庭工业协会会长的惟一候选人。他的毛病犯了,怎么说也不愿挑这副多少人望眼欲穿的重担。理由是:怕开会、怕做报告、怕耽误时间。
中央党校开讲座
叶文贵的企业办得红红火火,除了他确实干得好,也与当时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的“扶持”有相当关系。1986年10月11日,《温州日报》在头版以《新一代企业家―――记金乡镇经营大户叶文贵》为题,以4000字的篇幅报道他的创业事迹。3天后,报社编委会召开部分经营大户座谈会,又将座谈会内容整理后冠以《学习叶文贵,争做企业家》的标题,于次日刊登在头版头条。十几天后,《温州日报》再次在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续篇报道叶文贵,不同寻常的是,在这篇题名为《农民企业家的气魄》的通讯旁边还配发了一篇长达2000字的评论,署名竟是市委书记董朝才,评论的标题是《希望涌现更多叶文贵式人物》。这篇报道随后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1986年冬,在董朝才的安排下,叶文贵到中央党校为各省市体改委主任研修班开讲座,宣讲温州的股份制模式。100分钟的发言,震动很大,上万字的讲稿被留下出书,全国发行,叶文贵还收到了96元稿费。回温州后,经市人民银行批准,叶文贵发行了金乡包装材料厂1000元面额的股票。在叶文贵家里,记者还看到了当时温州最早发行的股票。
优秀农民企业家
1987年,全国评选100名优秀农民企业家。这100人中浙江省占了6席,温州籍仅叶文贵一人。可见,当时温州处于民营企业一线的并不是今天的正泰、德力西、庄吉等,而是另一拨人,其中的领军人物是叶文贵。
4散尽千万为造车编辑
叶文贵的造车梦始于他在东北当知青时,只不过由于当初财力不允许,他的这个梦想也就一直埋
叶金贵设计的车(2张)
在心中。1988年,已成为千万富翁的叶文贵,顺理成章地开始实践自己多年前“好玩”的梦想。于是,他交托手中全部的生意,闭门谢客,一心一意做起了“轿车梦”。叶文贵并非想生产传统意义上的汽车,而是要搞发明创造,生产既环保又节能的电动轿车。1989年秋,叶文贵提供了第一台玻璃钢车身四轮四座的电动车,这台车试车时获得了空前成功,充了一夜电之后竟然可以跑200多公里。这台样品车于1990年获得国家级新产品证书。但沿途没有充电站,还不能商品化。为了解决这些技术上的难题,叶文贵大量地投入金钱,1990年底在电动车上装小型汽油发动机的混合动力车成功上路。这是中国第一辆混合动力车,也是全球充电跑最远的混合动力车。买不到体积小功率大的发动机,叶文贵就自己开发制造,1994年夏天装上自己开发的40马力发动机的混合动力轿车上路,最高车速109公里,充电3小时能跑200公里。这是全球至今充电跑最远的混合动力车,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最终他将这些年所赚的1500余万元全部投进去了, 而电动车却没能实现商品化,最终因财力所限不得不于1995年中止了该项目。 停掉电动汽车项目后,叶文贵在家里养鱼种花,还搞起了植物嫁接,享受起田园生活的乐趣。剩下的包装材料厂,给一个亲戚打理,每年有不菲的收入。 如今,年近花甲的叶文贵很少出门,主要通过上网了解时事。对于造车耗费了全部财富,叶文贵说,他从未后悔过,有些事情需要这样做,只要自己高兴,管那么多干什么。 “现在油价攀高,可能时机到了……”在采访中,叶文贵迸出了这么一句。令人意味深长的是,他的儿子在清华大学读的便是汽车制造专业,对他而言,自己的造车梦并没有终结。
上一篇:庄前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