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唐有祺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晶体,结构,化学唐有祺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唐有祺,男,1920年7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及九三学社社员,原江苏省南汇县人。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化学界泰斗L.Pauling,获博士学位。1950年5月至1951年5月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为博士后研究员,1951年8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在院系调整中转入北京大学化学系至今。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院士)。,
唐有祺,男,1920年7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及九三学社社员,原江苏省南汇县人。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化学界泰斗L.Pauling,获博士学位。1950年5月至1951年5月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为博士后研究员,1951年8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在院系调整中转入北京大学化学系至今。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院士)。唐有祺现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1962年)。
唐有祺 - 基本信息
姓名:唐有祺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0年7月国籍:中国
党籍:中共党员
籍贯:江苏
民族:汉族
学历:博士
单位:中国科学院毕业院校:加州理工学院
唐有祺 - 求学经历
师从诺贝尔奖得主鲍林
1942年,唐有祺从同济大学化学系毕业,在工作和教学中唐有祺渐渐感到原有的知识和技术不能适应国家需要。当时二战结束不久,美国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正处在大发展的前夜,唐有祺决定到美国去学习新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创建于1891年的加州理工学院,以其先进和齐全的研究设备,科学至上的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他。这个一点都不引人注目只有一个街区大小的校园,让人无法想象里面曾诞生2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
1946年秋,唐有祺乘上了去美国的轮船,入学加州理工学院,唐有祺在那里主修化学,辅修物理。化学结构影响并决定着物质的性能,那可是科学的前沿阵地,而且当时的化学对原子结合成分子的方式和规律,在认识上也日趋深入而系统,唐有祺在美国汲取了最先进的知识和理念。
唐有祺在美留学期间师从鲍林教授,主攻X射线晶体学和化学键本质,旁及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博士后期间曾以一些血红蛋白晶体为对象涉足蛋白质晶体学。
鲍林教授给唐有祺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创新意识和社会意识特别强。鲍林是20世纪对人类贡献最大的世纪伟人之一。他博学多才,以跨度不同的科学领域―――从物理学到化学到分子生物学到医学领域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而著称。他的名著《化学键的本质》被欧洲人奉为《化学圣经》,是科学史上被引述最多的著作之一。1954年鲍林因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和分子结构的基本原理获诺贝尔化学奖。四年多的加州时光,唐有祺从鲍林那里学到了结构化学的前沿知识和精髓,这使得唐有祺在以后看问题的时候,总能处在学术的最高端。
1950年唐有祺完成了学业,他日夜梦想着把先进的学术传到新中国,期间,清华大学传递信息,请唐有祺回国任教。但处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不允许这么优秀的人才回中国,百般阻挠。于是唐有祺找到鲍林,向他说明回国的意愿。这位不屈不挠的和平斗士向唐有祺伸出了援助之手。唐有祺利用1951年7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第二届大会的时机,冲破重重障碍,绕道瑞典、英国、荷兰、法国等地,于1951年8月回到祖国。
唐有祺 - 个人简历
唐有祺(1920~)
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年7月11日生于上海。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1946年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主攻晶体结构分析及化学键本质,旁及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
1950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51年应聘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组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在国外研究了合金中形成超结构以及六次甲基四胺和金属离子结合的本质问题。1954年起开展晶体结构分析研究,开设晶体化学、统计力学课程。
60年代在几次学术会议上澄清了化学中共振的本质问题并推动了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70年代参加了石油化工催化剂的研制工作,开展了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分布规律的研究。所在的研究集体是胰岛素结构测定的主要单位之一,并因此获得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单晶结构研究方面,1987年和1991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在表面结构与多晶衍射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
论著有《有机物的电子结构理论问题》、《晶体结构与分子的立体构型》、《对称性原理》等。
唐有祺 - 个人成就
唐有祺一直从事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研究,为我国晶体结构和结构化学研究做了重要奠基和发展工作。
早在50年代就撰文关注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后相继提出和指导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工作,领导开展了蛋白质结构和分子设计研究,以及多肽合成和表征,并历任生命过程中重要化学问题研究“攀登项目首席科学家”。在载体自发单层分散等研究基础上,又提出建设分子工程学倡议,在攀登项目“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学研究”项目,以及在尔后入选的973基础科研项目中任顾问,在此强调了功能意识和组装设计思想,对新形势下的科研工作起指导和推动作用。
著有《结晶学》(1957),《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1964),《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1974),《对称图象的群论原理》(1977),《有限对称群的表象及其群论原理》(1979)和《相平衡,化学平衡和热力学》(1984),发表论文400余篇。
1982年“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7年“晶体体相结构与晶体化学的基础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1年“胰蛋白酶和Bowman-Birk型抑制剂复合物系列立体结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6年“使用单层分散型CuCl/分子筛吸附剂分离一氧化碳技术”获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以及国家教委等省部级奖九项。 1978年以来,先后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副主任以及第一届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成员;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第十四届执委会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晶体学会理事长;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和第九届常委及第九届科技委副主任等职。唐有祺 - 贡献
唐有祺热情豪放、正直敢言,他曾是鲍林共振论的热情捍卫者。1963年应邀在几次学术会议上澄清了化学中共振论的本质问题。1972年他首次测定了猪胰岛素的晶体结构,可以与他的夫人张丽珠教授培养的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工作相媲美。这种巧合,也可谓珠联璧合了。90年代初,唐有祺等发现新的反应类型和化合物,为建立新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增添了希望。
上一篇:黄锦��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