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吕思勉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史学,史料,先生吕思勉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吕思勉,中国历史学家,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坚持不懈地涉猎古文献�又广泛阅读新出报刊和从西方引进的新文化�新思想和研究方法,著述宏富。,
吕思勉 - 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
1884年2月27日(光绪甲申二月初一)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常州市)。从小入塾。十二岁时�因家贫无力延师�由其父母授以史部著作。十五岁�考入阳湖县学。十六岁�自学古史典籍�以求系统了解古代政治历史和政治制度。
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科学校�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北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任教�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
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后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1年�上海租界沦陷�光华大学迁川�乃携眷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
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上海历史学会理事�江苏省政协委员。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
吕思勉 - 学术成就
吕思勉大半生以教书为业,主讲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达五十余载,教学之余,笔耕不辍,是一位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
吕思勉在史学研究中,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坚持不懈地涉猎古文献,又广泛阅读新出报刊和从西方引进的新文化、新思想和研究方法。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他读书广博,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八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
他所著《白话本国史》强调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按照历史顺序,分别叙述每个王朝与周围少数民族的关系,为通史写作开辟了新路。《吕着中国通史》上册分门别类,系统论述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册分章按历史顺序叙述政治历史变革,其中婚姻、族制、阶级、财产、衣食住行等题,都是过去史书缺乏系统记载的。他所著先秦、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四部断代史,共三百余万字。每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采用新的纪事本末体;后半部是社会经济、文化史、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采用新的叙述典章制度的体例。这四 部书对先秦到隋唐五代的历史研究有疏导开拓之功。其他涉及民族史、思想史、文化史、制度史,以及史学方法方面的著作,也各具有特色。
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他治学严肃�作风踏实�为人诚朴�谦虚谨慎。晚年想通读《道藏》 �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
吕思勉已刊�未刊论著�80年代末计画汇编成《吕思勉论学集》 。他的全部著作,包括各种断代史、通史、专史等,已汇编成《吕思勉史学论著》。另有《诚之诗稿》问世。
一生写过两部通史、五部断代史、八部专史以及大量的史学论文、札记、讲稿、教材和历史通俗读物,著述总量超过一千万字。吕思勉师法顾炎武、钱大昕、戴震和章学诚等前辈史学大师,对“二十四史”等传统典籍熟读多遍,一生写下史料札记无数。
两部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1923) 《吕着中国通史》(1940�1945) 四部断代史:《先秦史》(1942) 《秦汉史》 (1947) 《两晋南北朝史》(1948) 《隋唐五代史》(1957) 《吕著中国近代史》 八部专史:《先秦学术概论》 《经子解题》 《理学纲要》《宋代文学》《中国制度史》《中国民族史》《吕著史学与史籍》和《文字学四种》
吕思勉 - 治史方法
吕思勉先生是“一位文史底蕴深厚、服膺顾炎武治学精神而又深受西方近代史观影响的史学大师”。就《白话本国史》而言,吕思勉先生研究历史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占有丰富的史料和融合社会学知识。
第一、以进步的史识驾驭丰富的史料
吕思勉先生治史注重占有丰富的史料,主张论从史出,反对主观的武断。他认为史书上的史料是十分珍贵的,“读史必求原始的史料。真正原始的史料,现在实不易得;大体上,众共据为原始材料的,则历代正史而已”。吕思勉先生很注意谈社会经济方面的情况,运用的史料很丰富,尤其注意封建的赋税制度,认为这是民生状况的反映。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白话本国史》所用史料几乎都以古籍为主,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新发现的史料却未加运用,这反映了他的史料观点尚有陈旧之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价值。第二、融合社会学的知识
五四运动后,中国出现了科学的新史学。新史学十分强调方法论,要求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历史。吕思勉先生对这种新史学的发展趋势有着他自己的理解,认为“史学是说明社会之所以然的,即说明现在的社会为什么成为这个样子。……前人的记载,只是一大堆材料。我们必先知观察之法,然对于其事,乃觉有意义,所以各种社会科学,实在是史学的根基,而尤其是社会学。因为社会是整个的,所以分为各种社会科学,不过因一人的能力有限,分从各方面观察,并非其事各不相干,所以不可不有一个综合的观察。综合的观察就是社会学了。……历史的可贵,并不在于其记得许多事实,而在于其能据此事实,以说明社会进化的真相”。由于吕思勉先生的史学研究十分强调社会学的根基作用,所以他将历史研究的目光放眼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白话本国史》里,吕思勉先生比较全面地叙述了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以后他又以历史学的眼光撰写了关于社会历史的各种专著,足以证明社会学对他的历史研究影响深远。吕思勉 - 评价
吕思勉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最多的一位学者,谭其骧称他“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 他的国学基础深厚,但治史的意趣却不保守。他的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就说过,“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现代四大史家””。 但是目前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对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人比较重视,对吕思勉先生则相对冷落,这与他在学术界应受到的重视程度是不相称的。加强对吕思勉先生学术的研究,对于科学地把握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脉络和推进当代史学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上一篇:贺知章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