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伯益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黄帝,女娲,人氏伯益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伯益,名益,偃姓,伯为爵称,亦名伯翳、柏翳、柏益、伯�,大费。皋陶之子,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后,女祖为黄帝族颛顼之孙,系赵、嬴姓诸国的受姓始祖,虞夏之际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传说,他能领悟飞禽语言,被尊称为“百虫将军”。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早期先民学会了建筑房屋,凿挖水井。西周穆王(公元前900年左右)时,伯益的后裔造父因为替周穆王驾车有功,被赐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北),造父因此改赢姓为赵姓,伯益因此被尊称为今天赵姓族人的血缘祖先。伯益,亦称大费,是中国古代赢姓各族的祖先。,
词条概要
伯益,皋陶之子,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后,他能领悟飞禽语言,被尊称为“百虫将军”。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早期先民学会了建筑房屋,凿挖水井。伯益被尊称为今天赵姓族人的血缘祖先。
人物简介
伯益(生卒年月不详):也作“柏翳”、伯翳、柏益、伯�,华夏族,嬴姓,中国上古人物。
他是黄帝的五世孙、少昊的玄孙、�极的曾孙、业父之孙、大业之子、大廉与若木之父,秦国君主的嫡系先祖。
人物事迹
神童
他是黄帝长子少昊(玄嚣)的后裔,据说是古中华第一神童,四岁时,就当了夏禹(姒文命)的老师。
为政
他十岁的时候,便接替父亲担任早期华夏族主干的东夷部落联盟首领,把东夷部落联盟治理得整整有条,成为当时华夏境内最强最盛的部落,帝舜因此征召他做主管当时华夏大部落联盟的第一大生产部门――畜牧业的主官,他也治理得很好,保证了当时遭受空前绝后大洪水的早期华夏先民不被饿死,令帝尧和帝舜都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大禹治水的第一助手,他与夏禹一起并肩奋斗了十三年,终于取得治水的彻底胜利,他和夏禹都受到舜的表扬奖励,夏禹被舜奖了一块玉,而伯益则得到一面奖旗,帝舜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伯益做妻子,生下了玄仲。让他主管灾后重建的全面工作。据说,由于他各方面工作都很出色,舜曾经想把大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先禅让给他,伯益拒绝了,舜才把夏禹选作自己的继承人,并要求夏禹之后必须把职位禅让给伯益,但舜死后,夏禹见部落联盟里的财产越来越多,遂产生独占之心,又迫于当时已经形成的禅让习惯,不得不假意禅让给自己还大很多的皋陶,结果把一百多岁的皋陶活活给累死了;夏禹又召开部落联盟首领会议,把支持伯益的大部落首领防风氏等借故杀死,最后不得不禅让给伯益了,又把他架空,霸占大部落联盟里的公共财产分给支持自己儿子夏启的部落和氏族首领。夏禹死后,夏启联络一大批中小部落和氏族的首领反对伯益,引起夏部落里最大部族有扈氏的不满,有扈氏带头维护原始禅让制,被夏启残杀;夏启并开始屠杀反对自己的防风氏、有扈氏等部族,伯益不得不奋起反抗夏启,双方之间进行了一场史前最惨烈和最持久和最全面的争夺全华夏大部落联盟首领的战争,结果伯益战败被杀,伯益与帝舜之女的儿子玄仲带有资格参与禅让制竟逐部落联盟首领的伯益、帝尧、帝挚、帝舜、契(商族祖先)、后稷等余族退出中原,移迁山东沿海地区,而夏启则带领一部分没有资格参与禅让制竟逐部落联盟首领的部落和氏族留在中原;华夏族自炎黄时期成型以来第一次分裂,对立双方也由原始部落联盟时期进入私有奴制国家时期。
业绩
伯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佐禹平治水土,这点可见于《史记》之《夏本纪》、《秦本纪》等。伯益不仅治水卓有成就,而且在治水过程中还立下了其他功劳。
其一,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教给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当禹在平定洪水后,帝舜赏赐伯益以皂游(一种黑色旗帜),还将自己家族的女子许配给伯益。此后,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尚书·尧典》),掌管山泽,繁育鸟兽。而伯益的后人,包括费昌、仲衍、造父、处父辈以长于训鸟兽成立于世。
其二,传说伯益发明了凿井技术。《经典释文》卷二井卦因《世本》云:“化益作井。”《吕氏春秋·勿躬篇》:“伯益作井。”这大概与其佐禹治水不无关系,毕竟在长期与水土打交道的过程中,是易于发现地下水的秘密的。当代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水井的出现恰当与尧舜时期相差不远的龙山时代,可知传说有其根据。凿井技术的发明有重大的意义,在此技术发明之前人们不得不靠近河流定居,忍受河水泛滥的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我国古代北方广大平原地区逐渐为各氏族充斥,得以开发。
其三,伯益参加平治洪水,也促进了本氏族的发展。据考证,夏商时期的“其氏”便是伯益之族,且其氏的源起,便是与治水密切相关的。
大禹继舜之后,伯益又辅佐大禹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
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他曾告诫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过度游乐享受,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反民意而满足自己的欲望。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会受到益处,自满能导致失败,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
在处理民族矛盾方面,伯益亦表现出远见卓识。舜时,三苗族离心离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议,要恩威并举,德武相济。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议,撤退军队,实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终于归顺。伯益还将跟随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成为《山海经》的素材。
言论
伯益的主要政见言论可见于《尚书·大禹谟》。伯益提倡德治,认为只要由衷地信奉帝尧所代表的仁德,治国之谋就会取得成功,群臣辅弼君王就会彼此和谐,方方面面的朝政就会相得益彰。
伯益认为治国要小心谨慎、忠于职守。强调未雨绸缪,这样遇到偶发事件时就不会毫无准备失了分寸。要有原则与法度,不能贪图享乐。不能以违背自然本性为代价,好大喜功,盲目冒进;也不要拂逆万民的心愿,来屈从强权者的一己之欲。这样一来,才能抚顺四夷。
在作为副帅辅佐大禹攻打三苗时,伯益认为只有以美德才能使人顺服,谦受益,满招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对三苗也是可以起作用的。
家族成员
(1)燧人氏(配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极―帝喾(名姬�,又名姬夔kuí)―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亥(又名振,前1875年-前1775年在位)―上甲微(前1770年-约前1720年在位)―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也作示壬)―主癸(也作示癸,前?年―前1675年在位)―商太祖成汤(商朝首任帝王)―太丁、外丙、仲壬
(2)燧人氏(配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极―帝喾―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恒(商部族首领,前1775年-前1770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