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邓中翰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邓中翰,中国,芯片邓中翰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邓中翰,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2005年11月15日,邓中翰创建并率领中国芯片设计公司中星微电子首次成功将“星光中国芯”全面打入国际市场,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首家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IT企业在美国上市,是中国企业在2005年原始创新、发展核心技术、走向世界的标志性动作。邓中翰成功引用硅谷创业运作模式,首批资金为信息产业部以风险投资方式直接投入的1000万元。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院士名单”正式公布,邓中翰当列其中,成为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8月当选十一届全国青联副主席。,
邓中翰 - 简介
邓中翰生于1968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获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学博士。邓中翰曾任国际商业机械公司(IBM)高级研究员,后发表过25篇学术论文,申请国内外多项发明专利。1999年,邓中翰回国,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共同创建中星微电子公司,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成功地开发出中国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星光中国芯”,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被业界称为“中国芯之父”。 2009年12月2日,邓中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也是新当选的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0年8月当选十一届全国青联副主席。
邓中翰 - 个人经历
邓中翰1987年―1992年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在大学期间,邓中翰就在黄培华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1990年、1991年,分别在《国际应用核物理学》杂志及《中国科学通报》上发表3篇相关文章。1992年―1997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学位,是该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1997年,邓中翰加入IBM公司,做高级研究员。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并申请多项发明专利,获“IBM发明创造奖”。1998年,邓中翰离开IBM回到硅谷,结合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创建了集成电路公司PIXIM,INC,市值很快达到了1.5亿美元。曾任职于美国硅谷Sun Microsystem,参与研发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中央处理器UltraSPARC I第一代CPU。之后,任职于美国IBM,进行单磁子Peta-Flop超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研究。后在美国硅谷创建半导体公司Pixim,任首任董事长,领导研制高端数码成像半导体传感器,用于监控、卫星、外太空探测等高尖端应用。 1999年10月,在中关村注册成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任董事长,领导研发“星光” 系列“中国芯”,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并成功占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份额。
邓中翰 - 创业经历
1996年年底,邓中翰从伯克利毕业的时候,拿下了物理学和经济学的硕士、电子工程学的博士学位。他也成为伯克利建校100多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的人。邓中翰没有想到会回国创业,但是带着一腔热忱,他回到了祖国。1999年10月14日,在北京海淀区北土城西路103号一间1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中星微开张了。中星微如何发展?邓中翰已经心中有数。那次周光召说服邓中翰后,将他介绍给当时的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落实具体事宜。邓中翰向曲维枝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要做核心技术,必须一开始就要抓住市场的突破口。技术是随着市场发展的,只有找准市场定位,才能找准技术方向。 个领域相对较新,一些大企业重视不够。而且,由于当时以英特尔为代表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冯・诺依曼的运算方式,处理数据时能耗很大,并不适合对功耗要求很高的多媒体领域。既然没人注意、也没人做得好,这里自然适合去填补空白。在芯片产品生产方面,邓中翰又引进了一个美国模式――Fabless(无工厂),即只做芯片设计。芯片的商业模式在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邓中翰选择Fabless模式一方面是因为相对容易启动,另一方面是当时中国国内没有先进的芯片制造商。因此,中星微纯粹做设计,然后将设计出来的芯片委托代工厂流片、测试和封装,最后制成正式产品。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星光一号”研发成功。这是中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级超大规模的数字多媒体芯片,同时结束了“中国硅谷”中关村无硅的历史。2001年5月,“星光一号”实现产业化。2001年夏,邓中翰走进索尼会客室,接待他的是索尼的一位主管。邓中翰此次去日本的目的,是推销新研发的芯片――星光一号。在经历了起初的一系列艰难后,性能优异、集成度高、能耗低、传输速度快的“星光一号”,终于被三星、飞利浦等国际品牌采用,成为第一块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然而,最让邓中翰扬眉吐气的是,2005年夏天,索尼新一代笔记本电脑上的摄像头,运行的正是中星微的“星光5号”。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在纳斯达克上市。与以往那些在美上市的网络服务股不同,中星微是一家纯粹的技术概念公司。在多媒体芯片领域突破7大核心技术类,申请超过500多项专利,让中星微不仅仅是中国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更是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拥有完整自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企业。邓中翰在纳斯达克闭市式上的签名,成为留在这个高技术公司云集的证券交易所的第一个中文签名。
邓中翰 - 与中国芯
中国芯是所有中国IT精英们心里一道迈不过的坎,而邓中翰却默默地踏破了这道坎。1999年成立中星微公司,2001年7月,推出“中国自己的第一块芯片”―用于数字影像领域的“星光一号”芯片,并成功地实现市场化,打入了国际市场。此后,中星微又推出了“星光二号”、三号和四号。当然数码影像芯片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它缔造了第一颗中国芯,而在于它推动了整个数码产业的蓬勃发展。邓中翰看到了数字多媒体产业的巨大商机。 2003年,邓中翰的另外一个重要举动,是与吴鹰、丁健等一起发起了“数字中国”计划,宗旨是“推动整个中国及亚洲数字化进程,促进中国与发达国家数字化发展”。通过对数码芯片的投资,邓中翰要实现他“使中星微成为数字影像领域的领头企业,将中国的数字影像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带向世界数字化前沿”的目标。而下一个重要目标则是可作为“网络入口”的电脑摄像头,尽管它看起来难以做大市场,但这正是中星微最具长期发展战略性质的项目。
邓中翰 - 社会任职
邓中翰是中国旅美科协常任理事,硅谷分会会长;2001年,被选为第六届中国科协全国委员,还被清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数十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开设了“高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中星微公司还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中星微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邓中翰被聘为理事长。
邓中翰 - 言论
2005年2月19日,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举行的“亚洲商业论坛”上,邓中翰发表了对“MADE IN CHINA”的新解。他说:“‘MADE IN CHINA’不是‘中国制造’。MADE有新的含义。前面两个字母MA指的是Manufacture(制造),后面两个字母DE则指的是Design(设计),所以‘MADE IN CHINA’不能简单译成‘中国制造’,而应翻译成‘中国制造’加‘中国创新’,等于‘中国创造’。”
上一篇:姚沁蕾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