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立春来临,农村老人常说“春要捂,秋要冻”,这个说法靠谱吗?
气温,衣服,春天立春来临,农村老人常说“春要捂,秋要冻”,这个说法靠谱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天温差较大,乍暖还寒,穿厚一点可以避免受寒感冒,秋天晚加衣有利于增加抗病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捂秋冻这句老话是民间几千年生活经验积累而成的。因为春天的特点是乍暖还寒,过早脱去厚衣服很容易着凉,所以要捂实衣服。而秋天的特点是早晚清凉,中午炎热,要是穿太多衣服又很容易热伤风。所以要冻,得出结论就俩字《靠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靠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相伴一生,三农领域创作者。
“春捂秋冻”是一句养生谚语,也是我们老祖先世代总结出来的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由于中国在同纬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因此才诞生了中国特殊的\"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这个说法是很靠谱的,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得到广泛认可,但我国南方地区因为四季不分明,基本没听到这种说法。
下面我对“春捂秋冻”做些解释:
春捂——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一会暖一会冷,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的减衣服。
秋冻——夏去秋来,是从热到冷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甚至过早地穿上棉衣,这种做法不好,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结果,到了三九严寒,真正大冷季节,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里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引起抗菌能力减弱,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乘机活动,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所以,秋季又应该冻着点,衣服要慢慢地增加。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不断地扩张,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许多居住在乡镇农村的居民纷纷落户城市,人们的住居环境、饮食环境和穿衣打扮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里人们的衣装打扮容易出现\"混乱搭配\"的现象。\"乱穿衣\"的族群中,有的是跟着身体感觉走,还有则主张\"春捂秋冻\",后者强调经受\"秋冻\",人的体质才会越来越强,不过专家的观点是,\"春捂秋冻\"应因人而异。秋冻,是为了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性,但如果个人的体质本来就弱,那最好还是不要乱冻。所谓\"春捂秋冻\"的含义是,通过适当的\"秋冻\",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准备。就像是潜移默化的煅炼,\"秋冻\"能在无形中提高人的体质。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欢迎大家多多指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靠谱,这是民间对季节气侯及养生的总结。春天气温变暖,气候容易反复,不宜过早脱掉棉衣,所以要“春捂\",秋天同样处于气温变化的季节,要逐渐的增加衣服,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气候。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受春夏秋冬影响,体内形成了一种生理性散热和保暖功能。冬去春来,毛孔逐渐从“冬眠”中苏醒,汗毛孔闭锁程度降低。春天风轻多,能长驱直入肌体内部,容易对身体适成损害,从而可能感冒或并发其它疾病。秋天降温也是一个渐进过程,过早地穿上棉衣,对身体健康也不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靠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靠谱。春天捂着为了慢慢适应气候寒冷转暖,季节交替人们容易出现问题,慢慢适应才好,秋季冻为了更好地耐严寒……
上一篇:虎皮鹦鹉老喝水怎么回事?
下一篇:在山顶发现的石头是怎样形成的?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