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我理解的太宰治与其他人有很大差别?
日本,不同,自己的为什么我理解的太宰治与其他人有很大差别?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我理解的太宰治与其他人有很大差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如果每个人对于事物的理解都是一样的,那就没有“百家齐放,百鸟争鸣”了。对于作者或者是作品的理解,是最活的,因为这个,没有对错可言。有的,仅仅就只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每个读者心里都会有不一样的作者形象,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也是很正常的。
我之前也别喜欢这样的一段描述作者内心独白的言论:“如果你心里有一整个汪洋大海,落到纸上便是一处湖泊,然后等人家读人家未必会读到湖泊,有可能只能读到一条河流。但是你为了呈现那条河流,你的内心得有汪洋大海。所以读者读到的难过是五十,那作者就是五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别人。所以如果要写一个伤感的故事,内心得把自己割一千刀,人家可能才能看到一刀。不光是文学,可能所有具有艺术特性的都是如此。”
可能你读到的太宰治就是那片汪洋大海里的一条河流,你理解的就是最好的,文学是无关对错的,也是无关异同的。
这是我的一些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怪不得任何人!日本这个民族就是比较纠结。一方面日本人普遍比较敏感,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有时候在意别人的感受多过自己的感受,你从这个角度看日本人觉得他们是有些自卑的,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好。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有这样一句话“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招数,那就是搞笑。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另一方面,日本人又十分狂傲,长时间的尚武精神在日本人内心中建立了一种强者为尊的价值理念。当他们强大以后,他们觉得自己就是站在这个世界顶点的尊者,而尊者是不受任何约束的,可以为所欲为了!比如二战。所以从全局看,日本因为历史上长时间的屈居人下导致他们思想上的懦弱,当他们地位和实力得到提升以后,这种长时间的压抑瞬间爆发导致理智失调。这似乎是个必然结果!总之我觉得日本人本身就很纠结,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保持实力上对日本的全面压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其个人的理解往往源于其作品。
同时结合了自己的一些经历来形成认知。而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学识也不同,理解的方向也不同,所以,难免会出现不同。
不能说理解的不同就是错误,只是存在的不同形式。
太宰治作为战后崛起的作家,以昭和十二年为界,战前战后的变故足以摧毁太多东西,他大学时代就对左翼运动的极大热情,之后经历左翼运动被镇压,日本战败,战后左翼的妥协,日本文明的瓦解,国家被迫转型,这些动荡虽然在他小说中着墨不多,但是对于生命信仰的破坏却是致命的;从个人来说,从小缺乏家庭关怀,生性敏感,神经纤弱,厌恶家庭却一生都在经济上难以脱离家庭支持,这些都最终促使他彻底走向虚无。
太宰治的小说往往刻意表现一种懦弱美学,《人间失格》里说:“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所以不仅没有勇气奋起抗争,而且连幸福,爱情也不明所以,往往承受不起,《人间失格》主人公每日自责“苟活着就是罪恶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力拒绝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绝,不论对方或是自己心里,永远都有一道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痕。我被这样的恐惧胁迫着。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最后灵肉一起湮灭。因为不抵抗之罪,所以失去为人资格,这不抵抗之罪其实也正是骄傲:拒绝一切形式的妥协,以放弃抵抗来表示自己的立场,在另一本《斜阳》中,主人公即使在自杀的遗书最后一节,也要写下“我是贵族”。可惜,骄傲更为七宗罪之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据你的问题具体分析,有可能是其他人由于成见产生了先入为主的看法,而你本人则是基于自身的阅读感悟去进行判断的。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差异的存在本来就是很正常的。
我倒是比较好奇你理解的太宰治是怎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