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没有对于(人生目的)(爱)(幸福)(自我)这类问题探讨的书籍推荐?
自己的,这本书,人生有没有对于(人生目的)(爱)(幸福)(自我)这类问题探讨的书籍推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一直战斗,是因为我们怀着信念,坚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善良,值得我们奋战到底。”这大概是书中主角们在自己的人生中所追求的东西。不要因为我们是普通人,就觉得这样的英雄主义与自己毫不相干。就像北野武所说,能坚持活着就已经很了不起,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在自己的小小战场上奋勇前进呢?我相信看完这部书,你多少能找到一点面对生活的勇气,以及一些自己愿意去为之牺牲的事情。
2.《编舟记》:
可能很多人已经看过这本书改编的同名动漫与同名电影,原作者是日本当红作家三浦紫苑。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日式故事——小小的一群人,为了编撰辞典《大渡海》而聚集到一起,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将日本传统的“匠心精神”发挥到极致。
编撰辞典不同于其他书的编辑,毕竟词典的内容只有字与词汇、例句,只有对文字极度热爱的人才能忍受得了这份寂寞。书中的这群人,谁都没有很高的收入,也没有特别的名声,但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寄托在一本词典上,当看到自己编撰的词典能将文字的知识与美传播出去,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人各有志。你当然可以说他们这样的人生看上去是枯燥无聊的,但其实,他们的内心比大多数人都要丰富太多。钱权名,都是身外之物,而内心的丰腴与富足却是永恒的人生滋养。
3.《书店日记》
18岁的时候,肖恩·白塞尔第一次在苏格兰小镇威格敦看到那家名叫“书店”的书店。他和朋友散步路过,看到堆满书籍的橱窗,对朋友说:“这家店到年底一定倒闭。”
十三年后,2001年,肖恩买下了这家书店。《书店日记》就是肖恩经营书店时写下的生活点滴。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爱书之人如何到处去搜寻古老的二手书;书店如何艰难地适应互联网的消费浪潮;以及,在越来越少的人热爱阅读的世界里,肖恩如何想尽办法重燃人们对书籍的渴望,以及自己对阅读的感悟。
这同样也是一本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大追求”的书。人人都被成功学商品营销课洗脑的今天,我们对于“成功”的标准愈来愈单一——赚大钱,做大老板,或者做大官。但是在我看来,肖恩也是一个小小的王——在他自己的书籍海洋中的王。这本书告诉我们,在今天,赚钱不是什么难事,而有人偏偏迎难而上,不要钱,也要坚守自己的本心。
(图为著名的巴黎莎士比亚书店)
4.《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
这本书是美国惊悚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代表作《闪灵》《魔女嘉莉》等)的回忆录。之所以把这本书也放上,是因为前面几本书所探讨的“人生追求”或许还是有点“虚”——你能体会到作者的意图,也能理解,但到自己身上时,人还是希望有人能稍微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去做。《写作这回事》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当然,从大部分内容来看,书里还是在写如果你想成为写作者,应该怎么去磨练自己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能力。但这本书难能可贵的是,斯蒂芬·金作为一个作家,毫不避讳自己的追求之一是金钱与物质生活,他坦然面对这一点,告诉读者正确面对自己的这部分欲望,并且把它转化成为实现的动力。斯蒂芬·金非常清醒,这世上很多人的水平都远远不能称为大师,大师只有几个,但这不代表你不能写作,相反,如果你能乖乖去听从他的建议多多练习,反而会成为一个不错的、起码有钱可赚的作家。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专业不在写作,你也可以试着去使用斯蒂芬的做法——先直面自己的渴望与能力,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去努力,总归是没有错的。
【爱与幸福】
1.《恋情的终结》:
这本书关于爱情,却不是最被世人认可的那种爱情——出轨之爱。尽管如此,这本书对于爱情的探讨之深刻,仍是许多作品比不上的。作者格雷厄姆·格林非常擅长描写人性中的摇摆不定,但就是在这种摇摇欲坠的心态中,我们能窥见一丝爱情的本质。
关于书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过多剧透、赘述了,但是我仍想谈谈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读起来略为费劲的书,里面充满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内心独白与思辨。男主一会儿对女主角爱得深沉,一会儿又对她恨之入骨;在战争的轰炸中,女主角一边用生命祈祷男主的安全,一边又在看到他的那一刻向上帝发誓再也不见他……书中看上去到处都是矛盾,也有很多关于神学的思考。
这本书所讲的故事在我看来其实是个悲剧,男女主之间互相折磨,命运使他们最终分离。但我一直坚信,或许他们之间的爱情才是最纯粹、也是最动人的爱情。因为我们虽然把爱情视为珍宝,却也明白它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尽管它肮脏、不堪甚至是卑劣,我们却依然打心底里爱那个人。
2.《凯文怎么了》:
其实这又是一个并不幸福的悲剧,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在自己的生活中避免。这本书的犀利之处在于,它点明了一个事实: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愿意做母亲,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本性善良,也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能承受得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伊娃是个事业有成的女性,经营自己的公司与杂志。在怀孕的那刻,其实她很忐忑,清楚地知道自己可能并不想欢迎他的到来。只是看到丈夫欢喜的眼神,听从了他的劝说,把孩子生了下来。伊娃打起精神做一个好母亲,然而凯文生来性格顽劣,在他成长的十几年里,无数次犯下大大小小的错。终于,他在高中时做了一件不可原谅的事——在家杀害掉自己的父亲和小妹妹后,又把几位无辜的同学锁在体育场内杀掉。
整本书都是伊娃的回忆和反思,这位母亲实在想不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物质生活与爱,到底哪里走错了。在我看来,这本书给人最大的提醒就是,许多家庭、尤其是男性,并没有意识到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意味着什么,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独立的人突然插进了夫妻之间、没有意识到家庭结构的变化,而这一切的压力几乎都扛在女性身上。如果你想做父母,不求万事俱备,但求一定做好心理准备。
(上图为《凯文怎么了》改编的同名电影)
3.《多田便利屋》
又是一部三浦紫苑的代表作,讲述了两位男性友人共同经营便利屋,与周围的人产生羁绊的故事。一共有三部,也有同名电影在前几年上映(男主角之一同时也是电影《编舟记》的男主)。
日本人真的很擅长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倒不是说他们能将这种关系描写得多么深刻,而是他们观察细微,非常擅长捕捉关系中那些藕断丝连的东西,而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的关系网。从前会觉得“羁绊”这种词太过中二,但后来才发现这是形容关系最好的词汇。《多田便利屋》的语言风格清淡,清水挂面般没有味道,但这却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
日本的作品,无论是小说也好还是动漫也好,看完后都给人一种感觉,“接下来一定要好好生活”。这部作品也是一样,没有鸡汤和鸡血,但看完后,却有种踏实的冲动,想要为自己和周围人的幸福继续努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