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阳历,为什么还要选择阴阳合历?
阴历,阳历,历法有阳历,为什么还要选择阴阳合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还要选择阴阳合历了。阴阳合历对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有着很现实的指导意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阳历,也就是公历,是世界通用的历法。但是,对中国而言是外来文化,让它与传统的阴历结合,既保留了原来阴历的优点(与月缺月圆同步,与农耕文化联系紧密),又吸取了阳历的优势,形成了今天的农历,也就是阴阳合历,是中华智慧的一大体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阳历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历,即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也就是地球绕行太阳一周的时间,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分别由三十天、三十一天、二十九天等组成),又称之为太阳历。
阴历以月亮的运行为天文根据,采用朔望月作为基本周期,与太阳的运动没有任何关系,也被称作太阴历。
阴阳合历就是以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作为历法的天文根据,融入回归年和朔望月,并把二者并列作为制历的基本周期,同时还增加了闰月,以协调回归年、朔望月之间的关系。我国传统的农历(也称夏历、阴历)、古巴比伦历、古希腊历都属于这样的阴阳合历。
中国传统的农历,是古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融合了天文、气象与农业等多种科学理论,并深人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历法。农历以月亮的变化进行计时,即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农历又融合了闰月,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因此,大约每过二到三年,农历便会出现一个闰月。而闰月的时间,则需要通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确定。
关于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们早已熟知,作为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很好地反映一年四季中的寒暑变化及农时。但是,我们所知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规律来确定的,而与月亮的运动没有关系,所以节气实际上应属于阳历的范畴。相传夏禹元年就已颁布“夏历\"于诸邦国,为我国农历(阴阳合历)的开始。它的诞生成为古代风水的萌芽时期。
在西汉戴德所编撰的《大戴礼记。夏小正》中,按十二个月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以及应该从事的农业和其他活动,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历。后人多据此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历法,也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
《夏小正》经文共有四百余字,其中给出的星象共有十七个: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县(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
五月:参则见。初昏大火中。
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
七月:汉案户。初昏,织女正东乡。斗柄县(悬)在下,则旦。
八月:辰则伏。参中则旦
九月:辰系于日。
十月:初昏,南门见。织女正北乡(向),则旦。
天文学家运用天文计算的方法,已经初步证明《夏小正》确是一部从夏代到周代都可以使用的历法。由此可知,夏代至周代这一时期,我国历法在观象授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咱们中国采用的阴阳合历,成型于春秋时期,我们用的阴历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依据的,但他不能监督太阳运行,因此又加入了二十四节气来监督太阳运行,这样就完美了,阴阳合历是最完美的历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把太阴历和太阳历二者配合起来的历法叫作“阴阳合历”。在我国的夏朝后期,将阴历和节气历结合起来制定了“阴阳合历”。阴阳合历是在夏朝制定的,因此在历史上长期称其为 “夏历”,近代改称为“农历”。阴历改革成阴阳合历,其具体改进之处是:运用节气历给阴历 设置闰月的办法。
所谓阴阳合历,就是既要考虑月相的符合,即新月在初一,满月在十五,又要让一年的平均长度仍然为365日多一点 (和公历的年长接近)。这样历法中,就必然会同时容纳阴历和阳历两种成分,并且要将它们调和起来,所以比阳历和阴历都要更为复杂。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百余部历法,都是阴阳合历,这在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中是难以想象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就是中国的智慧了!阳历也是公历,国际标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就是用节气,用自己的计时方法计事计天气计耕种等。我们的阴历也是农历,我们农业大国从古至今,民以食为天这就是我们的计算方式了,也是按照月相来计算日子的方法。合历就是来平衡用的,也就是阴阳平衡。到现代,国际惯例我们也尊重,中国的日子也要谨记。例如:七月初七~七夕节,和2月14日情人节,我们中国人都过的不错!多一个日子庆祝,多一个快乐的机会,难道不好吗?[呲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