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有那种很久不联系但彼此关系依旧很好的朋友吗?
朋友,都是,我的你有那种很久不联系但彼此关系依旧很好的朋友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今年,我从朋友那里得知,他得了重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我立即从外地匆匆返回老家,终于在医院里见到了分别三十多年的老朋友。
现在,我俩都是奔六十的人,见一面少一面了。珍惜友谊,珍惜现在在一齐的时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君子之交淡如水,一世难忘老朋友。从不鱼肉烟酒茶,危难来监見助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很好的朋友必须联系,不联系就不是很好的朋友,我的感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年以前,我和最好的中学好友王永利,还有知青插队的好友秦桂英分别了,原因是我随军队转业的父亲从辽宁去了湖北。这一别,就是四十多年。天南地北,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三人从此音讯全无,联系中断。
王永利和我都是炮六十二师大院的子弟,他们家和我家在一栋楼的一个单元里居住。三年相处,我们来往密切,玩耍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无话不谈,亲如兄弟。
记得那是一九七一年初,我从江西老家转到了辽宁抚顺市读书。那时的我,穿着土里土气,说话有一股乡下人的味道。许多同龄人以及学校的同学都看不起我,不搭理我,让我偿到了孤独的味道。
王永利和我同校同年级不同班,他从来都没有歧视过我,看不起我。而是对我特别关心!他当时的学习成绩很好,而我刚刚从农村来,底子薄,成绩差。他为此尽力帮助我,在一起复习功课时,他耐心解答问题,倾囊传授心得体会,使我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学习成绩迅速提高。一跃成为班里的学习尖子。至今我的文化功底,也有王永利的辛劳付出。这份真情厚意,让我永远难忘!
秦桂英和我同岁,我们的父亲是一个团的战友。一九七四年夏天,我们二人一起下放插队到鸭绿江边上的一个知青点。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二年的农村共同锻炼,让我们熟悉、了解、友好。父辈的情谊,军队的情结,艰苦的劳动,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情如兄妹。
我下放的时候不到十八岁,还是一个傻头傻脑的呆瓜,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缝被子。总之,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当时,秦桂英总是尽力地帮我,没有一点怨言。我们知青点除了我们俩是新来的,其余都是老知青,他们对我这个傻里傻气,不会做人,劳动能力弱,生活自理不行的傻帽看法较差,加上又是部队子弟,平时还常和女同学通信,所以经常受讽刺和讥笑,搞得我灰头灰脸,一点尊严都没有。
东北农村的劳动繁重又复杂,春天耕地播种,夏天除草打药,秋天收割归仓,冬天还要搞农田平整。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天寒地冻,骄阳似火也不能休息。忙乎一年,收入不够口粮钱。我们吃得很差,一天三顿,餐餐玉米面,顿顿酸菜汤。一年三百六十四天难见荤腥,只有过年这一天才能吃到鱼肉、大米、白面!有一次,我熬得受不了,就走了十来里山路,到公社食堂去买油条吃,一顿吃了七根,外加两大碗豆浆。
在那艰苦的岁月,我常常感到生活难过,度日如年!是秦桂英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有了精神上的慰藉。从而让我得到了摆脱心灵困惑的力量!
往事如云烟化去,但我的内心对王永利、秦桂英二人的这份感激之情一直都留在心田!每当夜深人静,记忆的闸门一开,他们二人的名字都会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四十多年过去了,思念之情也愈来愈浓烈。老来找到他们,成了我的精神追求。我曾经在几年前远赴东北去寻找过他们,也曾在全国人口数据库查过他们,都以落空而结束!
前年五月底,老天厚爱,给了我一个难得的寻人机会。过去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炮六十二师子女在老师长之子袁潮大哥和乔亚琴小妹的组织下在辽宁丹东市聚会,并建立了一个微信群。这让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王永利,然后由他出面,又找到了秦桂英。我们都非常高兴,原来我们彼此都没有相忘,都在惦记着对方。而且我还知道了王永利和秦桂英是要好的发小,同班同学。当年牵着小手,唱着儿歌去上学,也中断联系五十多年了。他也一直在找秦桂英!
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寻找到了分别几十年的亲如兄弟姐妹的故人,让深厚的友谊得以延续下去,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一件大事情!
如今,我们三人成了无话不谈,能够交心的好朋友。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要联系,一起回忆那些过去的往事,成了我们乐此不疲的兴趣。而几十年来各自的生活经历则是我们交流的重要话题。逢年过节,我们三人都能像亲人一样牵挂,问长问短,表达关切!
深厚的情谊让我们感到了人生的美好和朋友的珍贵!
上一篇:途观L5000公里后需首保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