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教训孩子,老人护短怎么办?
孩子,老人,教训教训孩子,老人护短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我遇到过好多次了,我儿子的爷爷是个特别特别护孩子的人,没道理可讲的那种,小孩子是对情感很敏感的,他知道谁对他是纵容的,平时在家好好的,遇到问题你和他讲道理都可以说得通,只要是他爷爷在场的时候他就肆无忌惮了!知道有人会护着他,做错事你训他,他比你的脾气还大,叫你不发脾气都难,一开始我还是会避让,怎么说也是长辈 不想和他硬怼,会叫我老公来沟通,我不说话,我公公是谁的面子不给,说还好,你要气急了和孩子上手,哪怕是作势吓唬一下,来了!他直接上手教训我老公,不知道怎么想的,你也不能不让小孩见他爷爷吧,几次后看沟通不了,就和我婆婆私下说(我婆婆能沟通,最起码讲道理)让他私下和我公公说,这样下去,在孩子面前没有家长威信不说,把孩子惯的也没规矩。现在还好,我们一般提前也和小孩沟通,不要去爷爷家就乱发脾气,现在改善不少,也尽量不要再老人面前过严厉的教训他,小孩爷爷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一味地护,嘴上叨叨我们也就当听不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唯一办法教育之前先私下和老人沟通好,最好能让老人回避一下,如果孩子向老人求援最好先教老人怎么应对。希望能帮到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大,不知道你的孩子究竟是哪里做得不好,更不知道你教训的方式方法,可不管怎么样,教训孩子,就不能不在老人面前吗?
父母教训孩子当然是常有的事儿,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教训孙子孙女,真的少见,尽管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年轻的时候也常对子女采取教训的方式。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隔辈亲吧。
当着老人的面教训孩子,老人的心真的会受不了的。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是掌心的肉,在于老人,你的孩子真的堪比心肝儿。你打一下孩子,疼在手上,老人则痛在心头。
我也在老人面前教训过孩子,那真的是气得没有办法了。孩子的奶奶哭着就把孩子搂了过去,给我一通数落,说我不知道怎么管孩子。
老人也不是真的就不知道孩子有错该管,老人数落我,说我不知道怎么管孩子其实也不过是一句气话,可,只从我在老人面前教训孩子这一点,也就证明了我真的不会管孩子。
孩子不该打骂,也不应该护着。经常给打骂的孩子要么会变得粗暴,要么会变得懦弱,而经常给护着的孩子则会变得脆弱,不经风雨。
其实,对孩子教训不如教育。教育是一门学问,教训就略显粗糙了。
教育孩子,哪怕老人在场,还会限制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自己孩子是自己带大的,和二边老人都是分开住的,所以我本着自己带自己负责的原则,老人都不怎么干涉,基本都是参观玩乐型的,而且一般是考试前一个星期不得见面玩,让他心定一点,我以前学琴时候,我爸对我要求非常严格,现在居然说我对儿子太厉害,哈哈哈,隔代亲!所以我还是觉得自己管比较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家庭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老人护短已经普遍发生在每个有孩子的家庭,个人认为适当的教育孩子以及老人,不要再老人面前过于激进,这样会激发矛盾不说,还会影响家庭和睦。可以在老人不在的时候进行深刻教育,并找时间单独和老人说现在的教育方式和老一辈的不同。对于孩子则尽量少和老人相处时间过长,毕竟隔代亲是你我不能左右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基本上每个家庭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如果你条件允许的话,尽量不要住在一起也会避免很多这样的问题。
如果没办法必须住在一起,那么作为子女的双方在互相家庭中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前跟老人沟通,避免插嘴的尴尬,父母不想在教训孩子时,被老人的话打脸,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提前跟老人沟通。比如,跟老人说:“宠孩子可以,但是在他明显做错事情时,我作为父母教训他,你别总是插嘴,给我们当爸妈的一点面子,不然以后孩子怎么能听话。”而且,告诉老人,自己脾气上来,打骂孩子时,他们可以把孩子拉走,但是别插嘴揭短,不然一通教训就前功尽弃了。类似这样的沟通,只要不是老顽固,老人们都能理解。也可以用调侃的语气,现身做反面教材,如果提前沟通无效,在尴尬已经发生时,父母不妨正面应对。在气焰上压过老人,把尴尬转化为控诉。教训孩子,老人插嘴护短,这个现象很普遍。遇到喜欢揭父母短,给孩子长气焰的老人,父母要反客为主,在气焰上压过老人,把尴尬转化为控诉。比如:“就是你当初不管我,我才……,我可不能把孩子也教育成我这样……”这样的“甩锅”控诉,既点明老人之前教育不好,现在还对不起自己,就把护短老人堵得没话说了。而孩子,也没办法仗势老人的护短而不听话了。这样,父母尴尬没了,打脸没了,完胜比如,先承认自己确实做过老人说的荒唐事,然后用调侃的语气,现身说法,给孩子当反面教材。告诉他,自己当年那样做错事的后果,需要怎么改正。这样正面应对,比在孩子面前支支吾吾、脸红尴尬、心虚急躁,更能起到教育意义。在气焰上压过老人,把尴尬转化为控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