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马寅初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马寅初,商务印书馆,人口论马寅初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马寅初 - 民族之争
在2006年以前,关于马寅初的任何可信的传记与年谱,均未提及马寅初是回族。而从2006年以后,“马寅初是回族”一说甚嚣尘上,一些人甚至据此攻击马寅初的“人口论”是企图让汉族“亡族灭种”的阴谋,使马寅初背上了不白之冤。事实上,从可信的记载来看,马寅初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而“回族说”全部来自网络,但没有一条注明了可靠的证据,全部是根据马寅初姓氏(马姓)的臆断。
马寅初是汉族,有以下证据:
(一)马家世代相传,赖以为生的家族产业是酒业,马寅初的父亲毕生经营的事业恰是酿酒与卖酒,以伊斯兰教的教义来看,这是和猪肉一样不可原谅的行为。马寅初可能是回族吗?
(二)马寅初纪念馆在杭州庆春路上,馆中介绍马寅初生平的文字中,明确说明他是汉族人。
(三) 浙江为数不多的标注为回族身份的居民都是近代从外地迁入。马氏是浙江嵊县的世家大族,并不是近代迁入,而且其后人声称有明确的汉人源流。据谷来镇马村《马氏宗谱》记载,嵊州马姓应该是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后裔,后来才改姓“马”。
综上所述,马寅初是汉族人,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许多穆斯林朋友认为,如果将生于酿酒世家的马寅初称为“回族人”,是对回族的不尊重――而“马寅初是回族”一说,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流毒甚广,对马寅初的名誉、对伊斯兰教的教义都造成了严重的亵渎。
马寅初 - 《新人口论》
早在50年代初,他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实际问题。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认为1953~1957年,中国人口很可能已超过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为20‰的结果。如果按1953年统计的20‰的增殖率估算, “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 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
①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他认为,因为中国人口多,消费大,所以积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
②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
③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
④全国人均不到3亩耕地,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就粮食而论,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锐地指出,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愈难解决。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1957年7月15日,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新人口论》,指出人口多、资源少是中国一个很严重的矛盾。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增长率为20%,以此推算,如不控制人口,50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他说:“人口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要保住这个大资源,去掉这个大负担,办法是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他建议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结果受到错误批判。事实证明,马寅初的观点是正确的,批判他的后果是造成此后全国多生了几亿人。1979年7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题为《党组织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消息。此时的马寅初已经九十八岁了,历史终于在他活着的时候,有机会向这位勇敢而智慧的老人道歉。
马寅初 - 家庭生活
1901年,马寅初回家乡度假。父母作主,让他与家乡一位叫张团妹的姑娘结婚。这一次,马寅初没有像求学那样以死抗争,他顺从父母之命,与张姑娘完了婚。
张团妹虽目不识丁,但生性忠厚、善良,会做一手口味纯正的家乡菜。她为自己能嫁给会读书的丈夫而心满意足。婚后,张团妹孝敬公婆,善待马家兄妹,马寅初见妻子贤惠体贴,颇觉满意,小夫妻很是和谐。婚后一年,马家双喜临门,张团妹生了个胖儿子,马寅初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天津北洋大学。
天津北洋大学是一所专门教授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中国高级工程人才的学校。学校要求非常严格,每年都有大学生遭淘汰。马寅初由于在中学期间打下了扎实的数学、英语基础,在班上成绩仍是遥遥领先。
1903年,家乡传来噩耗:马寅初不满周岁的儿子因意外伤害不幸夭折。他强忍悲痛、坚持学习。1904年,马寅初的妻子又生一女,他景仰东汉史学家班超,故为女儿取名马仰班。
1907年,马寅初以优异成绩从北洋大学毕业,并被北洋政府保送至美国耶鲁大学官费留学。出国留学前,马寅初特意赶回家乡与父母妻儿告别。临别前,张团妹告诉马寅初,自己又怀上了孩子。马寅初很高兴,决定若生女孩,就叫马仰曹,若生男孩就叫马仰峰。马寅初这次话别,一去竟是10年,第二年,张团妹生下一女孩,于是取名马仰曹。
在耶鲁大学,马寅初选择经济学作为专攻方向。1910年,他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继而又考取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生。32岁那年,马寅初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1916年,马寅初拒绝了导师的盛情挽留,回到了祖国。不久,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马寅初担任北大经济学教授。进入而立之年的马寅初,独处海外10年,接受西方教育近20年。既未受开放社会影响,也未摆脱旧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旧式婚姻影响。1917年,马寅初与嵊县一位叫王仲贞的姑娘结婚。王仲贞生于1904年,比马寅初小22岁,年少漂亮,有小学文化程度。此后,马寅初将王仲贞、张团妹先后接到北平。从此,马寅初的家里就有两个妻子。
马寅初对两位妻子都很好,他外出度假总是让两位妻子同住,在家闲暇时,也常是由两位妻子陪他在庭院小路花丛中散步。张团妹和王仲贞之间也相处得非常融洽,彼此互相关心、体贴照顾,这在当时类似家庭中,实属少见。张团妹与马寅初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女,这样他们婚后除了一个儿子夭折外,共有三个女儿。王仲贞和马寅初婚后,生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共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是拥有七个孩子的多子家庭。
马寅初 - 相关内容
马寅初纪念馆
马寅初故居位于杭州庆春路210号,原为法院路34号,马寅初从伪救济协会副主席马文车处买进。1946年4月马曾在此居住,解放初至1951年5月任浙大校长期间也在此居住,1955年让给浙江省副省长包达三居住,每月房租150元,由省事务管理局付给。包过世后,1957年该房由省民革使用。1992年12月后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