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关羽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关羽,关帝庙,刘备关羽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有五六处: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等等。而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关羽的故里――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城西的关帝庙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一座全国最大关帝庙。庙内楼台殿阁共达三百余间,为游览胜地之一。堪称天下第一关庙。
在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国戏”热,许多著名的剧种都有相当数量的“三国戏”和“关公戏”。以京剧为例,148出“三国戏”,单独写关公的戏就有20出。再以关羽家乡运城的蒲州梆子为例,“三国戏”有记载的88出,其中“关公戏”就有十八出。在舞台上,关公的形象都是完美的英雄,面如重枣,长髯飘拂,威武气概。即使是在《走麦城》里,他也照样英雄本色有增无减。
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和戏曲、文学的演义描述,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的关公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万民,华夏神州与东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关羽自不必说,就是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农民起义领袖,也把关羽奉为膜拜的英雄。不仅如此,除了在华夏大地,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中,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历历不衰。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祗妈祖。美国的“龙岗总会”是一个以拜关公为祖的民间组织,各地分会有140多个,遍布华人居住的世界各地。东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最盛者当数泰国。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前些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庙,据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庙。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Davidkjordan(汉名焦大卫)先生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位美国学者的话是颇有见地的。
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人们不禁要向,本是一介武夫的关羽,论德,不能“德配天地” ;论能,只会打打杀杀;论绩,只限蜀汉小国;论才,是被杀了头的败将。他是怎样变成神的?他又怎能被神化到了如此程度? 一是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强调愚忠思想,很需要为臣子们树立一个忠君奉主,守节尽忠的学习榜样,而关羽不受利诱,不怕威逼,节烈刚毅,始终奉一的品质,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战争频繁,杀伐剧烈,各个小朝定都得鼓励将军们建功立业,于是关羽就被推崇起来,并出现了他在当阳“献山建寺”的显圣之事,结果,为他修了庙,开始确立了被奉祀的地位。此后,为他建庙筑殿蔚成风气。当阳成了他由人变神的策源地。
二是强化封建威慑力量的需要。 封建统治者为了对付来自各方的反抗势力,在武力镇压的同时,还要搞强大的精神威慑。关羽显灵之后,有了“伏魔”“降怪”的外衣,正好可以用来唬人。而且随着关帝庙的增加,到处都可以让关老爷显灵,关羽这个“武圣人”就当然地成了统治阶级的无形助手。如宋哲宗时,大臣张商英在元丰四年写的《重建关将军庙记》就说:有大力神与其眷属怙恃凭据,屡屡为害,弄得四方皆不安宁。关羽禁不住见义勇为,他披挂整齐,鼓髯而出道:“我乃关羽,生于汉末……”这位关老爷一到家门,大力神闻之肝胆俱裂,吓得抱头鼠窜,很快平息了这一祸害,从此海内回绝,遂居其一。以是神亦庙食千里,内外祠供之……”可见关羽的威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事不用。
三是补充完善封建文化的需要。 作为封建文化核心的“仁、义、礼、智、信, ”过去是文臣儒士的说教,是文圣人孔子的一套,如果把“武圣人”关羽拉来加盟,势必增加封建文化的说服力量,基于此,历代帝王不断地宣扬关羽。 从此自宋末年至清代,先后有十五个皇帝为关羽加官晋街,使其封号由侯而公,公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真是步步青云。而且,关帝庙里,南宋的陆秀夫、张世杰当了他的左右丞相,岳飞为其兵马大元帅,唐初的尉迟恭也进庙成了神,关羽的手下周仓与关平则站在他两旁,一起风光起来。
四是顺应了封建帮会基层的某些需要。 关羽之所以在神化之后,能广泛深入人心,也和劳苦大众想借助他来达到某种目的。有关如跑江湖的人喜爱他的“勇武”“忠义” ,秘密结社,宗教组织用其来凝聚人心;太平天国还喊出了“扫灭世间妖百万,英雄胜比汉关张”的口号以鼓舞士气。更得人心的是,民间的关帝庙会上,他还能“遇旱求雨” 。据传,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关老爷的生日,五月十三是他耍大刀的日子。到了这时,各地都要举行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如适逢久旱不雨,人们就把关羽的塑像搬到太阳下面晒,风神雨婆就会慌忙来降雨,据说这招儿很灵,屡试不爽。 另外,对关羽的宣传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不论从形式上,规模上,技巧上,水平上,都堪称一流。研究他的学者数不胜数,评论他的文章连篇累牍,有关他的戏剧,形成了“关公戏”……这一切似可以说出现了“关公文化” 。更起到了对他神化的推波助澜、以假乱真的巨大作用。 关羽就这样一步步走上神坛,被历代统治者无限抬高,又被广大民众们认可,在封建社会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战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郝经《陵川集》)。元代朝廷虽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鲜半岛乃至海外。今日仅在老北京城里,就有一百多座专供关公或兼供关公的庙宇。 因为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关羽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但其中以儒家的关羽体现更多关羽的本色。 随著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祟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上一篇:金圣权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