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阿Q精神”在现在社会(2020年)值得学习吗?
精神,社会,是一种“阿Q精神”在现在社会(2020年)值得学习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阿Q精神”用不着去学习?这是特定环境中人的一种心理特征,一种心理现象自然释放,如果有人想要学,或是认为值得学习,这种精神是学不来的。
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核心是精神胜利法,其心理特点就是用纯想象中的胜利来补偿实际中的失败。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的旧中国社会底层的阿Q,因身体、精神及经济地位处于劣势,为了在那种残酷的社会生存下去,面对敌视、强大的外界,他失去了自我,他的屈从、受虐、忘却、攻击完全臣服于外界的权威。
我们从阿Q赌钱赢钱后,被意外被人抢去,且还挨打,他却还在看热闹,以为被抢的是别人,被打的也是别人;阿Q在恋爱悲剧一节中,他被秀才打了一竹杠,他不知道秀才为什么打他,他还要去舂米;看到赵太爷怒目向他走来,他觉得是冲着他来的才跑了;最让人悲哀的是他被处极刑时,要他在供词上画个圈,他没有画圆,虽然感到有点遗憾,但他还是说,儿子才画得圆呢!受虐时的屈从,是一种精神麻木的屈从。
阿Q在强者面前甘于受虐,以致自轻自贱,受虐时他在背地里的口头禅是:儿子打老子。好像他永远高于欺他的人。在弱者面前他又妄自尊大。阿Q看不起城里人,又看不起乡下人,常说我先前比你阔多了。他面对强的欺侮精神麻木,转而去欺负比他弱的人。阿Q因骂了一句“假洋鬼子”——钱家少爷,遭到了少爷一顿哭丧棒的痛打,被打之后很快他就忘了,转身就把气撒在小尼姑身上,对她又是骂脏话又是掐脸蛋,终于觉得刚才的憋气都散了,又充满了自豪感。
阿Q处于受虐的压抑状态之中,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需要有适当的精神释放。于是,他从受虐到施虐于人的转换之中,释放人性的攻击性,攻击比他更弱小的人是最安全的方式。
阿Q从这受虐到压抑的状态之,到施虐于人时释放的攻击性,渺小的、卑微的他,渴望自己强大起来,渴望获得权力,主宰他人。于是,阿Q潜意识通过一种可笑的形式体现出来。阿Q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于是,他做着抢到好多东西的美梦睡过去了。他边走边喊道:“好,……我要什么就要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得得,锵锵!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悔不该,呀呀呀……得得,锵锵,得,锵令锵!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阿Q的心理特征,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现在身边的人,类似这种精神胜利法,并未消失殆尽,只是变换了方式,依然存在于现实当中。这种精神不但不值得现在的人去学,还应警惕这种精神对人们具有的危害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谢邀请!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阿Q精神——精神胜利法,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人们笑柄。
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却发现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自己的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对强者来说,是笑料,而对弱者来说,却是无奈。一种处身于痛苦中的精神麻醉,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麻醉,很多时候的机遇会让人崩溃。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大致都会经历从弱到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崩溃、迷失、堕落……而有的人却坚强地走到了最后。
我有时候会向到佛家的“佛在心中便是佛”,而儒家修养中的“唾面自干”的境界,而在领悟这样的境界的时候,也时不时会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
阿Q,处于社会底层的底层,我不知道自己如果处在那样的环境,是否还能像阿Q那样顽强地活下去,而且,临死的时候,还认真地画完那个圈,而最终的遗憾竟是那个圈没画圆。如此一想,发现阿Q的心理竟然比我强大了不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阿Q精神”用在心里面,安慰安慰自己就行了,可不要表现出来,那就是傻了。
当今社会,诸多不公平,这已经是常态。很多情况下,人都是故意折磨人,理由是自己也在被别人折磨。员工被上级折磨,上级被老板折磨,老板被财务折磨;反过来,员工也被客户折磨,上级也被员工折磨,老板也常对自己的高级下属无可奈何。任何人都不能真正地做到随心所欲,人与人之间就是一场场斗智斗勇。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要想达到内心平衡,就免不了要有一点“阿Q精神”,但“阿Q精神”不是万能的,偶尔用一次倒也无妨,用多了就真的成了“阿Q”了。“阿Q”的下场可想而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无可取之处。比如其中的“自我安慰”和“即时忘却”就有可取之处。其他的“投降主义”,“腹谤主义”等必须弃之。
上一篇:当男朋友说至于吗该怎么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