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的新媒体文章是否为了爆款而失去了传统文学的美感?
媒体,文章,美感现在的新媒体文章是否为了爆款而失去了传统文学的美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众需要娱乐,然而,被娱乐消费的也仅仅只是作为商品的那些而已,文学不能异化,不应该被异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虽不能全盘否定,的确还有高质量的文章输出,但现如今读者想读到一篇有积淀,有见解,有营养的文章却并不十分容易,甚至可以说这种高质量文章的存在可谓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可能是网络时代追求时效,往往一件事件出来来不及做认真严肃的调研,就东拼西凑不经深入思考的写将出来,更有甚者有些咨讯中你还会看到错别字,文法不通,这样的话文章根本无从谈起有任何艺术美感,可能连一篇合格的文都称不上。我们经常称一些无营养,快加工的食品为“垃圾食品”,那么这类文章也如同“垃圾文章”无异。网络媒体也同样是媒体,也同样应尊重事实,作者也同样应有媒体人应有的觉悟,同时发挥积极的媒体导向作用,自己先做到沉下来,认真调研,先拿到个发言权,然后用心将自己的见解写出来,给读者带来有营养有深度的“健康食品”,希冀,共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受众不同,这要求我们写文章需要考虑一篇文章可能有不同的受众,而传统媒体的文章更多的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可能一篇文章能发多个平台,但新媒体文章同一篇文章的受众不同,比如写夫妻分房睡的问题,文章的观点是分房睡就代表夫妻感情破裂,那么就会引起分房睡是为了照顾体谅对方这种类型夫妻的不满。此时更合适的观点是,不管分不分房睡,只要感情在,就可以了。这样反而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最短的时间抓住注意力,因为现在的新媒体文章多在碎片化时间内进行阅读,如果你不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哪怕文章的质量再高,也有可能会失去曝光的机会。同时因为是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这就要求文章中不能有太多复杂难懂的描述,要用户停下来思考,这无疑对文章的传播产生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爆款失去美感,二者有因果关系,但没有必然关系。为了求“爆”,是有一些新媒体因赶时间而失去对内容的斟酌,或者刻意强化爆点,求一时效应。然而有经验的职业新闻人长年面对新事物的发生,长期的职业素养、积淀让他们创作的新媒体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耐看、耐读,引发人思考。
新媒体文章只是表现形式,是否有美感,关键是人的因素。许多好的新媒体的主持人有传统媒体的从业经历。他们创造的内容,不同于作家的文学美感,而是更现实、接地气、在身边、引共鸣,更有社会意义。应该多鼓励传统媒体人走近新媒体,因为职业新闻人在正常的职业写作之外,每天所遇、所思、所感还有很多,随手之感即文章。不刻意的为文,别有一种美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问并作答如下:
所问很有同感。如今作文,除了有功底的专业作者尚在正襟危坐,厘清文思,反复斟酌遣词造句,追求美在字里行间,传不尽之意于言外外,一般的文章,多为急火饭,只求表达完意思了事,因为大家都忙,为了钱。
专业作者大多不属高产作家,文章本来就少,而读者呢,也往往只从获取信息角度去看文章,碰到的往往就是急火饭,即使的属美文,也无暇把玩细看,于是问题所问的感觉就产生了。
大家都在忙,急急的,焦虑的,快节奏的生活,铺天盖地的信息传播,慢条斯理的作者与读者也少了,于是能耐咀嚼能启人思考并获益良多的美文也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是存在的。现代社会流行快餐文化,读者喜欢短平快的文章内容,不愿花时间去阅读有深度、思想性强的文章。新媒体作者往往会迎合读者这种口味,喜欢用图片和博人眼球的文字去获取点击量和阅读量。新媒体这种缺陷,决定了很少有作者愿花功夫去写思想性强和有深度的文章,从而使新媒体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传统文学的美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