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蔡天新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他的,旅行,诗歌蔡天新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蔡天新,1963年出生,15岁考入山东大学,24岁获博士学位,31岁任教授,33岁成为“东方之子”。 诗人,随笔和游记作家, 现为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有诗《梦想活在世上》、《漫游》,随笔集《数字与玫瑰》、《难以企及的人物》,旅行记《南方的尔赫斯》、《与伊丽莎白·毕晓普同行》等十多部。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并有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韩文、斯拉夫文、土耳其文版和台湾版的诗集、散文集问世。
2018年1月,著作《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个人履历
有人说,做一位数学家和做一位诗人,也许是天底下最难的两件事,蔡天新居然同时是一位数学家和一位诗人。而更为让人惊讶的是,蔡天新还是一位旅行家,他去过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旅行都是由于各国的诗歌节和文学节的邀请,并在巴黎、剑桥、斯特拉斯堡、比杰比森西奥等城市举办过个人朗诵会.。他认为一个成功的诗歌活动,需要让每一位第一次来到现场的观众留下美好印象。2008年以来,他在深圳和杭州多次举办了摄影展,其中杭州的跨年度巡回摄影展“最高乐趣”分为良渚文化村、宝石山、紫金港、小和山和下沙五个地点,观众达八万人次。
近年来,蔡天新还致力于数学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先后应邀到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杭州、济南、石家庄、深圳、香港、东京,以及苏州、延安、嘉兴、台州、丽水等地的大专院校及机关企业举行了上百场公众讲座,并出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学与人类文明》。
行者
2003年,数学家蔡天新在他40岁的时候,回顾了与前半生紧密相关的几个数字:15岁上大学,24岁获博士学位,31岁做教授,33岁成为东方之子。旅行了60多个国家,写作了250首异国情调的诗歌。
他无意识地多了两重身份,诗人、旅行家。一个人与一个专业的背离还是投合?
年初,他结集出版了旅行随笔集《数字和玫瑰》,笔吻沉静,充满智性,在开篇《旅行者说》中,蔡天新提及一段他的少年往事:在浙江某个乡村小学的教室里,这个从没出过远门的小学生画下尼克松首次访华的路线图(可惜,这张珍贵的手绘地图在一次搬家过程中遗失了);他提到的另一件事是,在上大学的路上第一次见到火车,此前到过的最大城市是温州。“他的所有经历都似乎是有预谋的。”翻译过蔡天新诗歌的德国诗人托比亚斯·布加特在一篇批评文章中不无嫉妒地写道,“它们相互作用、串通一气:父亲的藏书架,童年开始绘制的地图册,《阿波利奈尔》杂志,数学访问和会议,当然还有诗歌和旅行。”他甚至对“蔡天新”这个名字进行了汉语的追根溯源――出自杜甫《丽人行》中的诗句。
也许布加特是对的,一个名字不仅仅是个符号。
8月13日,杭州。在接受采访的下午,咖啡馆翻来覆去地播放大街上唱滥了的流行乐,窗外烟雨凄迷,蔡天新提不起劲,究其原因他说是午间没有打盹。一到晚上,当热烈的拉丁音乐响彻防空洞一样的酒吧,他左顾右盼,几次欲撇下记者离席而舞。
对于音乐、舞蹈的领悟蔡天新无师自通。还有绘画。目前是他一对7岁的孪生女儿的绘画老师。
也许他本来就应与诗歌这样的艺术门类为伍。也许他本来就应将有限的精力集于一个方向,走得长长远远―可是,当初又为什么选择了数学?
这触及蔡天新的敏感区。他始终不愿深谈童年际遇。给他取名字的父亲毕业于北大历史系,酷爱文学,但命运不济,经历“反右”之后的这位中学校长更是变得非常务实(烹饪、放牧和木工样样精通)。父亲毫无商量地决定了蔡天新的数学之路。
“当我忆及遥远的往昔/怀着兴味,听从幻想的劝告/一双因患冻疮肿大的手/在白色的窗帘布后面出现/一位死去很久的亲人的脸”,蔡天新在写给父亲的悼亡诗中,复杂情绪显而易见。因为一切都不可能重新假设。
而他后来所目睹的母亲被打成“反革命”,年长10岁的哥哥插队东北……这些都没有发生在蔡天新身上,但却对他的肢体与大脑造成了奇特反应――是什么呢?蔡天新没说。我想,他所谓的梦想,地图,火车,飞行,无一不是孤独的少年企图通向外部世界的可能性。
从研究生时代开始写诗,蔡天新在走过60多个国家,接触过500多个不同种族的人后,亦自认为“拥有了必要的自信、宁静、气度”,甚至是,一个40岁男人的魅力。
多重身份的精神堡垒
多年以后,蔡天新对他父亲的选择怀抱感激,因为“数学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在他,已经将这句话领略到精神世界,重回到内部。他拒绝别人将他与漂泊者混为一谈,固守着家园――杭州。
“有很多次想逃离这座城市。因为浓重的市井味道。”(其实杭州不算是中国最市井的城市吧?)他所谓的逃离即是旅行,他不是游子,最长不超过一年便会心满意足地回来。
10年中只有两个夏天他没有出去,一个是1996年夏天他的孪生女儿出世,一个是今年夏天,他年满40。他对家庭、对孩子怀抱着一份细致的温和(她们跟着他去过十几个国家)。
“蔡天新虽然有很好的海外生存手段,却在每次漫游之后返回他的祖国,返回到他的母语世界中去,这种现象无疑是意味深长的。”又要提到布加特的评论。不得不说,蔡天新跟国内众多媒体所说寥寥却对国外友人叙述多多。在蔡天新的旅行中,这些朋友随时可能收到他从世界的某个角落寄出的信函,或者一件精美的礼物。
而他仍然眷恋故土。“不能享受平常生活的人是无法体会旅行与诗歌的激情的。”就像他对自己的数学家身份从一而终,用专业的术语表达了观点:空间虽然在不断地发生位移,到最后仍然会如齿轮线一样回到最原始的出发地。对他来说,首先是数学访问和会议带动了旅行,然后是旅行启发了写作的灵感,现在诗歌和文学活动又不断提供新的旅行。它们是良性循环的,难以割舍其一。
蔡天新极少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提及旅行或诗歌,学生们只知道这是一个“比较注重启发和引导的老师”,要求别人跟他自己一样不断有灵感外涌的老师,而且是一个不循规蹈矩的老师。数以百计的学生买了老师的书后惊叹不已,开始称他为“蔡蔡”、“小蔡”、“数学界的才子”。毕竟,他给枯燥的数学系带来了勃勃生气。他也适时地将旅行中带回的登机牌、车票、面值较小的硬币作为礼物赠与学生或听众(地图舍不得)。
“要求”所遭遇的麻烦
蔡天新是个有要求的人,但不苛求。因为随着年轮的增长、经历的丰富,他也渐渐变得温和与宽厚。
他对一切东西都要求漂亮有型―树木、房屋、飞鸟、河流。而我在酒吧亲眼所见,蔡天新和他的朋友约请的两位女孩都是标致的美女。在《数字和玫瑰》一诗中,我注意到他写玫瑰时用了“那些绯红、橙黄或洁白的花朵”。第一眼见蔡天新时,他穿黄绿格子衬衣踩着被雨浸染过的白色斑马线挥手而来,举一把旧的紫红色折叠伞。他的衣物可以不论品牌却一定要有颜色、形状。
上一篇:张公瑾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