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夫棠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人口,文化,同志王夫棠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王夫棠(曾用名:王福堂)1932年1月出生于河南南阳西枣园村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经受了放羊、务工等苦难生活的磨砺。1949年5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第四野战军211师侦察员,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在战争的烽火中经受了锤炼,奠定了他的人生追求,1953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5年12月1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早年经历
王夫棠(曾用名:王福堂)1932年1月出生于河南南阳西枣园村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经受了放羊、务工等苦难生活的磨砺,1949年5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第四野战军211师侦察员,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在战争的烽火中经受了锤炼,奠定了他的人生追求,1953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幸于 2005年12月1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创建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
王夫棠同志1992年离休后,在宋平、彭佩云同志及国家计生委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于1993年创建了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的题词为中国人口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王夫棠同志全身心地投入了人口文化事业,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努力拼搏,无私奉献。十二年来,在有关部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团结了一大批热爱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文艺工作者,产生了越来越好的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没有夫棠同志的努力,就没有促进会今天的局面。
创建中国人口文化奖
王夫棠同志为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题材文艺创作的繁荣,创建了中国人口文化奖。经他多方争取,中国人口文化奖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两个单位主办,发展成为由国家人口计生委、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和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七个单位主办,成为中宣部曾批准的全国常设性综合类文艺奖项。该奖项报送作品的单位一届届地在扩大,报送的作品数量一届比一届多,作品质量一届比一届好,极大地繁荣了人口文化题材的文艺创作。他为每届评奖活动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认真工作、一丝不苟,严把质量关,使“中国人口文化奖”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有力地丰富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的内容和手段。他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开辟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文艺宣传工作的崭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致力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王夫棠同志身体力行,老骥伏枥,甘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与呼。王夫棠同志深入基层,被农村基层计生干部的奉献精神所感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人口与计划生育题材的创作和演出活动中,执笔创作、导演并主演了反映改变旧婚育观念的《福兮祸兮》,歌颂妇女顶门立户、女孩也是传后人的《龙凤乡的婚事》,反映计划生育、提高妇女地位的《长白山下的姐妹们》和少生快富奔小康的《痴情》等一系列有影响的电视剧。这些作品深受群众和广大基层干部的欢迎。2001年,他组织带领艺术家深入基层,指导、参与戏曲《腊八姐》、《香火》的修改工作,使国家人口计生系统一年内就有两台剧目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受到人口和计生系统的一致赞扬。
策划组织人口文化大型社会活动
王夫棠同志广泛团结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策划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人口文化大型社会活动。十二年来,他坚决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人口文化事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指示精神,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协调社会各有关部门,团结了一大批艺术家、人口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新闻工作者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形成了一支强大的人口文化事业志愿者队伍。举办了 “中国人口文化博览会”、“21世纪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行动宣言”青少年签名活动、“爱我中华,禁绝毒品”宣传周、“人口文化关爱女孩万里行”等一系列以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影响大、效果好的社会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做出了贡献。
上一篇:艾波・罗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